為什麼企業員工很多都是站在個人利益角度幹工作,沒有脣亡齒寒意識?

丐做非丐


這問題...企業和員工之間,本來就是最普通的僱傭關係,企業主幹嘛非得給自己加戲,還要求別人配合演戲呢[捂臉]再這樣下去,中華田園企業主,就要橫空出世了[大笑]

說說我的經歷吧,一個很現實的事情。

我曾經給一個公司,做營銷顧問2年,後來該公司面臨轉型,給了15%股份請我過去做運營總監。

本來一切順風順水,在公司全體成員的努力下,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發展到了1.200人的規模,然後好戲就開始了。

事情的起源,是我提出的三個計劃:1、員工持股計劃,2、員工保障計劃,3、合夥人孵化計劃。

先說說員工保障計劃吧:當時的設想是,每個月拿出企業利潤的2%,建立一個共享基金(後來諮詢專業朋友,說是不能叫基金,就改名共享資金池了),按照員工貢獻大小,設定借款金額權限,在員工買房或家人重病時,可以無息使用這筆資金。

再說說合夥人孵化計劃吧:公司成立一個孵化平臺,對於符合標準的優秀員工,利用公司現有資源,進行企業內創業孵化。公司只拿20%利潤,其他利潤全部歸員工所有。

首先實行的合夥人孵化計劃,本來計劃一切順利,公司在優秀員工身上,雖然利潤率降低了,但是總體利潤還增加了,一切向好。可是有一天,我卻收到通知,要求跟員工“算花賬”,我沒同意但是人家也跳過我實施了...最後這計劃不了了之。

其實,做這個計劃,真的完全為了公司著想。首先,這計劃可以為公司留住優秀員工;其次,這計劃可以激活優秀員工的培訓其他員工熱情(計劃配套了一個舉薦計劃,員工可以舉薦親友,進入公司上班,待通過考核後,跟員工形成師徒制,加入創業計劃)。

當然,最後計劃夭折了,我也在多次爭吵中,聽到了那句令我震驚的話:做企業就是賺錢的,十個便宜我就是要佔完了[恐懼]

後來,這一批參與計劃的員工,以及公司其他有興趣參與計劃的員工,都分分離職了。公司把這批員工離職,歸結於我實施的這項計劃,經常會跟我胡攪蠻纏...

其實,這部分員工,是本來就是要離職的,只是因為這項計劃,看到了希望才留下來的,但是這道理他們(公司幾個投錢的股東)根本不願意接受。

再後來,我也覺得公司沒啥前景,放棄了手裡的股份卸任了。據說,公司目前經過不到1年的時間,又發展為幾個人規模的小公司了[擦汗]

這次經歷之後,我幾乎抑鬱了,思考了很長時間,才開始新的生活。不過,現在很感謝這段經歷,他讓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現在,我仍然會努力做好份內的工作,但是再也不會把企業當家了。當精力富餘時,我開始了自己的副業計劃,目前第一副業收入已經超越公司收入了,正在著手打造第二副業。等第二副業開始盈利之後,我就會開始我的副業變創業之路了。


減肥營養師陳帥


對老闆來說,是企業,做好了是企業家。

對員工來說,是工作,做好了是個打工的,最多也就職業經理人,打工皇帝。

企業賺錢的時候,老闆給員工開工資,最多給點獎金。

企業不賺錢的時候,老闆毫不猶豫辭退員工。

唇亡齒寒不能用來形容企業與員工的關係,這兩者用一份合同來約束。

一家人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會唇亡齒寒。

做為員工,在職時盡心盡力工作,對得起工資,老闆就偷著笑吧。


小布頭


企業員工都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工作。

那老闆幹啥啊?


一葉楓流


【職場飯的回答】首先員工在入職前就是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以及薪酬等因素來選擇工作的。沒有人是為了奉獻才去公司上班,因為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它支付薪酬不是“扶貧”,而是為了等價甚至低價交換,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益。

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而是盈利機構。

公司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也就是說公司的存在就是為了賺錢,一個為了賺錢而存在的機構,裡面的公職人員自然不會是為了奉獻。有的是為了施展抱負,有的只是單純的謀生,不管為了什麼,都是從自身來出發的。

至於唇亡齒寒這種意識基本不會出現在員工意識裡,原因很簡單,公司隨時可能為了自身利益而捨棄他們。公司對於員工是一對多的選擇,在它高速發展的時候,它會從外面引進人才,同時捨棄那些跟不上發展的老員工;在它遇到困境時會通過裁員手段減少支出。

員工不是志願者,是有償勞動。

公司雖然支付的有薪酬,但是員工也付出的有時間和勞動。在不違揹他們小目標的前提下,他們也會考慮公司的利益。

一個人選擇一份工作,要麼是相中工作內容,要麼是相中薪資報酬。不管選擇的理由是什麼,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公司也一樣,在眾多面試者中篩選出最能給它創造收益或者節約成本的那一個。兩者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誰也不比誰高尚,誰也不比誰自私,壓根就談不上唇亡齒寒。

公司和員工是互相選擇,任何一方都有其他選擇。

公司對員工是一對多的選擇,同樣員工對公司是一對多的選擇。固然好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會讓員工有歸屬感,但也不是沒它不行。

兩者都是在和其他同類比較下的選擇,如果未來有更好的出現,估計誰也不會放棄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說的再直白點就是兩者之間是互相利用的利益關係。有利則聚,沒利則散。關鍵時候,誰也不會對誰心慈手軟。人活著需要錢,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公司要想運營下去,就必須定期引入新人才,踢出那些已經成為負擔的老職員。

完結


我是職場飯,歡迎大家留言點贊加關注 謝謝!



職場飯


提這個問題的應該是公司高層或者領導吧!我覺得老闆也好,員工也好,能夠相互理解,相互成就,不是要求哪一方怎樣做的,而是雙方相互的情況。


01老闆心中理想的員工

作為公司的老闆,肯定都希望員工像他們一樣,把公司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平時做事主動,思考周全,不投機耍滑,對公司忠誠。在碰到個人利益和團隊利益衝突時,以團隊利益為重。私下能抽空多提升自己,工作以結果為導向,不抱怨,時刻傳遞積極正面的工作狀態。


02員工心中理想的老闆


大方有格局,品行好。把員工真正當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心對待。在利益分配上,經常站在員工的角度去考慮。經常會安排員工學習的機會。員工其實要的真的不多,無非是在工作中不要讓付出成了無理由的壓榨,在利益分配的時候老闆不要苛扣。


這讓我想起了史玉柱的創業故事:


史玉柱在創業的時候,有一次在珠海炒樓花,炒賠了。當時他決定結束這次創業了,給員工把工資結了後,跟他們說公司解散了,已經發不起工資了。結果員工不走,說還要跟著史玉柱一起幹。史玉柱說現在已經沒錢發工資了,幹不了了。結果員工說沒錢他們可以去家裡籌錢,說跟著史玉柱幹有希望,看好他。就這樣員工都去家裡籌來十萬八萬,跟著他幹...


在職場中,員工相對而言都是比較實在的。但實在並不代表傻,一個老闆心裡怎麼想的,平時的言行舉止都能透露出來這個老闆的印象。如果你真是“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老闆,那估計他們也不傻,有好的發展也就紛紛跳了。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員工是老闆的鏡子”。如果你想讓員工站在團隊或者平臺的角度做事,那首先你要想想自己為員工考慮了多少。當你發自內心為員工著想的時候,我想員工也會為老闆和公司著想。


80後楊同學


首先是領導就是為了個人利益,只要自己沒事就行了,出了事推給下屬,企業慣用的方式。隨意員工也是這樣。這是逼出來的。


人閒夢幽


企業可以隨時裁掉員工,員工也可以自由離職,合作關係而已,談感情傷錢


此生似無解


因為大部分企業把他當員工,當然拿錢辦事。


劉包布


月薪四五千的去操那拿年薪幾百上千萬的心,那不是腦子壞掉了。這個月薪外面到處都是,公司破產就換一家還是底層幹活。你想讓底層操那心,先要提高底層收入,怕公司破產外面拿不到這麼高的待遇,但用人成本上升公司領導更不開心


路過93230832


問題是 工人沒地位 且你乾的越多有人的人貪的越多 所以不如混著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