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员工很多都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干工作,没有唇亡齿寒意识?

丐做非丐


这问题...企业和员工之间,本来就是最普通的雇佣关系,企业主干嘛非得给自己加戏,还要求别人配合演戏呢[捂脸]再这样下去,中华田园企业主,就要横空出世了[大笑]

说说我的经历吧,一个很现实的事情。

我曾经给一个公司,做营销顾问2年,后来该公司面临转型,给了15%股份请我过去做运营总监。

本来一切顺风顺水,在公司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发展到了1.200人的规模,然后好戏就开始了。

事情的起源,是我提出的三个计划:1、员工持股计划,2、员工保障计划,3、合伙人孵化计划。

先说说员工保障计划吧:当时的设想是,每个月拿出企业利润的2%,建立一个共享基金(后来咨询专业朋友,说是不能叫基金,就改名共享资金池了),按照员工贡献大小,设定借款金额权限,在员工买房或家人重病时,可以无息使用这笔资金。

再说说合伙人孵化计划吧:公司成立一个孵化平台,对于符合标准的优秀员工,利用公司现有资源,进行企业内创业孵化。公司只拿20%利润,其他利润全部归员工所有。

首先实行的合伙人孵化计划,本来计划一切顺利,公司在优秀员工身上,虽然利润率降低了,但是总体利润还增加了,一切向好。可是有一天,我却收到通知,要求跟员工“算花账”,我没同意但是人家也跳过我实施了...最后这计划不了了之。

其实,做这个计划,真的完全为了公司着想。首先,这计划可以为公司留住优秀员工;其次,这计划可以激活优秀员工的培训其他员工热情(计划配套了一个举荐计划,员工可以举荐亲友,进入公司上班,待通过考核后,跟员工形成师徒制,加入创业计划)。

当然,最后计划夭折了,我也在多次争吵中,听到了那句令我震惊的话:做企业就是赚钱的,十个便宜我就是要占完了[恐惧]

后来,这一批参与计划的员工,以及公司其他有兴趣参与计划的员工,都分分离职了。公司把这批员工离职,归结于我实施的这项计划,经常会跟我胡搅蛮缠...

其实,这部分员工,是本来就是要离职的,只是因为这项计划,看到了希望才留下来的,但是这道理他们(公司几个投钱的股东)根本不愿意接受。

再后来,我也觉得公司没啥前景,放弃了手里的股份卸任了。据说,公司目前经过不到1年的时间,又发展为几个人规模的小公司了[擦汗]

这次经历之后,我几乎抑郁了,思考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新的生活。不过,现在很感谢这段经历,他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现在,我仍然会努力做好份内的工作,但是再也不会把企业当家了。当精力富余时,我开始了自己的副业计划,目前第一副业收入已经超越公司收入了,正在着手打造第二副业。等第二副业开始盈利之后,我就会开始我的副业变创业之路了。


减肥营养师陈帅


对老板来说,是企业,做好了是企业家。

对员工来说,是工作,做好了是个打工的,最多也就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

企业赚钱的时候,老板给员工开工资,最多给点奖金。

企业不赚钱的时候,老板毫不犹豫辞退员工。

唇亡齿寒不能用来形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这两者用一份合同来约束。

一家人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会唇亡齿寒。

做为员工,在职时尽心尽力工作,对得起工资,老板就偷着笑吧。


小布头


企业员工都站在老板的角度看工作。

那老板干啥啊?


一叶枫流


【职场饭的回答】首先员工在入职前就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以及薪酬等因素来选择工作的。没有人是为了奉献才去公司上班,因为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它支付薪酬不是“扶贫”,而是为了等价甚至低价交换,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而是盈利机构。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也就是说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赚钱,一个为了赚钱而存在的机构,里面的公职人员自然不会是为了奉献。有的是为了施展抱负,有的只是单纯的谋生,不管为了什么,都是从自身来出发的。

至于唇亡齿寒这种意识基本不会出现在员工意识里,原因很简单,公司随时可能为了自身利益而舍弃他们。公司对于员工是一对多的选择,在它高速发展的时候,它会从外面引进人才,同时舍弃那些跟不上发展的老员工;在它遇到困境时会通过裁员手段减少支出。

员工不是志愿者,是有偿劳动。

公司虽然支付的有薪酬,但是员工也付出的有时间和劳动。在不违背他们小目标的前提下,他们也会考虑公司的利益。

一个人选择一份工作,要么是相中工作内容,要么是相中薪资报酬。不管选择的理由是什么,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公司也一样,在众多面试者中筛选出最能给它创造收益或者节约成本的那一个。两者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谁也不比谁高尚,谁也不比谁自私,压根就谈不上唇亡齿寒。

公司和员工是互相选择,任何一方都有其他选择。

公司对员工是一对多的选择,同样员工对公司是一对多的选择。固然好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会让员工有归属感,但也不是没它不行。

两者都是在和其他同类比较下的选择,如果未来有更好的出现,估计谁也不会放弃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两者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利益关系。有利则聚,没利则散。关键时候,谁也不会对谁心慈手软。人活着需要钱,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司要想运营下去,就必须定期引入新人才,踢出那些已经成为负担的老职员。

完结


我是职场饭,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加关注 谢谢!



职场饭


提这个问题的应该是公司高层或者领导吧!我觉得老板也好,员工也好,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成就,不是要求哪一方怎样做的,而是双方相互的情况。


01老板心中理想的员工

作为公司的老板,肯定都希望员工像他们一样,把公司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平时做事主动,思考周全,不投机耍滑,对公司忠诚。在碰到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冲突时,以团队利益为重。私下能抽空多提升自己,工作以结果为导向,不抱怨,时刻传递积极正面的工作状态。


02员工心中理想的老板


大方有格局,品行好。把员工真正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对待。在利益分配上,经常站在员工的角度去考虑。经常会安排员工学习的机会。员工其实要的真的不多,无非是在工作中不要让付出成了无理由的压榨,在利益分配的时候老板不要苛扣。


这让我想起了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史玉柱在创业的时候,有一次在珠海炒楼花,炒赔了。当时他决定结束这次创业了,给员工把工资结了后,跟他们说公司解散了,已经发不起工资了。结果员工不走,说还要跟着史玉柱一起干。史玉柱说现在已经没钱发工资了,干不了了。结果员工说没钱他们可以去家里筹钱,说跟着史玉柱干有希望,看好他。就这样员工都去家里筹来十万八万,跟着他干...


在职场中,员工相对而言都是比较实在的。但实在并不代表傻,一个老板心里怎么想的,平时的言行举止都能透露出来这个老板的印象。如果你真是“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老板,那估计他们也不傻,有好的发展也就纷纷跳了。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员工是老板的镜子”。如果你想让员工站在团队或者平台的角度做事,那首先你要想想自己为员工考虑了多少。当你发自内心为员工着想的时候,我想员工也会为老板和公司着想。


80后杨同学


首先是领导就是为了个人利益,只要自己没事就行了,出了事推给下属,企业惯用的方式。随意员工也是这样。这是逼出来的。


人闲梦幽


企业可以随时裁掉员工,员工也可以自由离职,合作关系而已,谈感情伤钱


此生似无解


因为大部分企业把他当员工,当然拿钱办事。


刘包布


月薪四五千的去操那拿年薪几百上千万的心,那不是脑子坏掉了。这个月薪外面到处都是,公司破产就换一家还是底层干活。你想让底层操那心,先要提高底层收入,怕公司破产外面拿不到这么高的待遇,但用人成本上升公司领导更不开心


路过93230832


问题是 工人没地位 且你干的越多有人的人贪的越多 所以不如混着过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