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道德與法治》,你是怎樣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的?

人生宿命11


論《道德與法治》 先賢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一出生小孩子都是善良的,但是生活的環境不同,造成後來孩子的性格也不同,這也是孟母三遷的原因。如果一個孩子生在書香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都是知書達禮,文質彬彬,那他道德肯定比較好,法治用處不大。比如說一個孩子生活在毒品和槍支氾濫的墨西哥貧民窟,整天和別人打架動刀動槍,再善良的孩子也會變壞吧,這個時候道德就約束不了這個孩子了,只能依靠法制了,違法犯罪就抓起來坐牢,殺人者槍斃,才能震懾犯罪分子。讀完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就知道,法家在戰國和秦一統時很有效,道家儒家在漢朝和平時期很有用。總之一句話:亂世就用法治重典,太平盛世德治法治一起用,這樣是歷史證明的了,如今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時代當然選後者。


七田真右腦開發林永輝


每個人的特點都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我們發展和完善個性的“明鏡”,也是集體生活中重要的學習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