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駐龍首村“第一村醫”吳航: 用心守護百姓“健康夢”

從新區出發,翻越大山,走著九曲十八彎的盤山村道,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終於在耀州區石柱鎮龍首村見到了銅川礦務局中心醫院駐村“第一村醫”吳航。

1月份,吳航來到耀州區石柱鎮龍首村。他的任務是駐守在龍首村衛生室負責基本醫療和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管理工作,同時兼顧吳莊(已併入龍首村現為吳莊組)和修文2個村。對這3個村的貧困患者落實查體、測量血壓、調整用藥等精準的健康扶貧措施,並協助改善村子的公共衛生情況,幫助村醫提高他們的醫療水平,擴大村醫知識面。

3個村的慢性病患者多達200餘人,而從龍首村到修文村開車就要40多分鐘,由於村子離得比較遠,住戶非常分散,對於定期診療造成了不小的障礙,一週一次的血壓測量都難以達到,對病情的治療很不利。但吳航認為路遠不怕,跑得勤了就能得到改善。每次入戶他早上7點就要開始準備,來到病人家中,量血壓、聽診等都是最基本的操作,還要根據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告知他們的用藥與日常注意事項。

幾個月的實際瞭解,吳航發現由於村民對慢性病的不重視,不正規、不按時服藥是常態,每當身體出現症狀不舒服時才會想起來吃藥,覺得反正不會危及生命,這就導致村裡面大部分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的都比較差。

轉變村民們的治療觀念,吳航覺得尤為重要,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寫了一份高血壓注意事項,每到一戶患者家中,就會給患者發放,並口頭進行宣教,告知他們按時吃藥與治療的重要性和平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改善村民的觀念,成為了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加強農村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讓農村患者建立好的‘醫從性’,樹立正確的觀念,服藥、測量血壓養成的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吳航說。

對於此次紮根基層進行衛生服務,吳航收穫的不僅僅是經驗,還有感動。2月份,一位70多歲,頭暈伴噁心的老人來到衛生室就診,在排除腦出血後,初步診斷為頸椎病、高血壓,同時還發現有消化道出血,吳航給老人開了藥。因為老人一個人在家,吳航擔心她的身體狀況,疫情期間專門入戶進行了隨訪。問診時老人說:“上次回來吃了藥,頭就不暈了,最近飯也吃得好,睡得也好,多虧了吳大夫你啊。”測量完血壓吳航又叮囑老人最近不要出門,有急事出去一定要帶好口罩,經常洗手等等。臨走時,老人緊緊拉著他的手說:“先不走,等吃完飯再走吧。”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吳航感動不已。他感到:在醫院我是一名普通的醫生,可在衛生室我卻是全村的健康守護人,我一定要守好這2200餘名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我很年輕,需要更多的經驗充實自己。來到基層,和病人打交道更加直接,對自己是一種鍛鍊,艱苦的環境也能夠磨練人的意志。在這裡還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病人,有利於我的全面成長及服務理念的轉變。在看到農村的醫療情況後,更堅定了我幫助他們的信心。”吳航感慨道。

駐村期間,由於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吳航第一時間趕回龍首村參加防疫工作,為村民宣講疫情防控知識,每天在村口檢測點值班12個小時,為入村人員檢測體溫,詢問外出史和接觸史,指導發熱患者前往定點醫院就診,做到了嚴防死守,為抗擊疫情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