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特色——作為一個上海農村80後如何看待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發展

在上海農村,8090基本不會做什麼農活,當然這裡也有父輩的刻意為之,他們都不希望我們繼承農民形象。畢竟“學習才能改變命運”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加上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也捨不得我們去地裡幹農活怕累著我們,還會佔用學習時間。學習課本知識吃力的,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學點手藝,有點手藝總比干農活種地強。總之父母就是不希望跟他們一樣種地過日子。其實上海地區對農業方面扶持力度是可以的,可是年輕人一般都不想去從事農業。一方面怕別人笑話另一方面在大環境及父母思想理念的灌輸下,都不會選擇做農業。

然而時代在變,人們的觀念也在變,我們漸漸發現本地特色農產品很受大家的歡迎,特別是市區的一些市民。但在上海農村唯獨在農業方面幾乎都沒有8090後在從事,這樣下去在上海地區的那些優質特色農產品會不會面臨像瀕危動植物一樣的處境呢?一個想法漸漸萌生——我要做農民要做特色產品。

我家在上海浦東南匯,8424西瓜在我們這裡是具有地標性的特色農產品。初定學習種植西瓜,在網上看的便都是關於西瓜理論方面的知識,認真去了解後,才發現理論遠比實踐容易。

由於勞動力的缺失我們這裡種西瓜的基本上都是浙江黃岩人。他們在這都紮了根,現在我們所吃到的南匯8424西瓜85%都是他們種的。瞭解真相後的我當時內心感到非常失落與難過,怎麼會這樣?我們南匯地標性特色農產品,種植技術竟然掌握在多數的黃岩人手裡。我開始沉思怎麼會這樣的。後來瞭解到還好上海農委有專項培訓如何種植的西瓜的專業技能。但有前提條件必須要有合作社才能去學習,我就開始想盡一切辦法註冊合作社,同時開始註冊商標。通過努力也得到了系統性的培訓。2015年缺乏實戰經驗的我已經在開始種植西瓜開始搞合作社。不會種沒有實戰經驗就請黃岩師傅教。

傳承特色——作為一個上海農村80後如何看待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發展

南匯8424


幾經周折,2018年合作社開始向網絡電商方面發展,自產自銷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品控方面得到保證,為客戶多著想應該會是一條發展之道。可是2018年沒有賣多少,網上也沒什麼大的突破,因為那張互聯網實在太大了無奇不有。五花八門全國各地的8424西瓜都匯聚在了網上。一下子感覺到8424好像不屬於南匯,代表南匯地標特色的8424西瓜太渺小了。又一次進入了沉思,這張互聯網很有可能把任何代表地標性的特色農產品都會被更好的農產品去代替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這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困擾了我整個2018年。

2019年通過互聯網我銷售了幾百箱。雖然不多但給我看到了希望。可是在這同時南匯本地多家都是以西瓜為主的合作社居然選擇了和上海本地某生鮮電商巨頭合作,給我的感覺真的太可惜了。怎麼會這樣的,難道只有這家電商才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市場及影響力嗎?假如在這樣下去,我們的地標會不會真的會被吞噬掉呢?

2020年有一個不同尋常的開始,我們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強大。各位合作社的大佬們應該團結起來了想想出路了。不主動通過互聯網出擊必定會被這張沒有地域沒有國界之分的大網給吞噬。互聯網的最大優點就是傳播速度快,地域廣闊無國界,真希望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瞭解“南匯8424”,能品嚐到真正南匯8424西瓜。

傳承特色——作為一個上海農村80後如何看待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發展

西瓜之母吳媽媽


8424是我們南匯人民的驕傲也是整個上海的驕傲,從新疆引進過來沒有名字的西瓜,在老一輩南匯人的培育下與特殊的地理環境下產生了火花,加上一代代瓜農的智慧與特殊地理位置的結合成就了南匯8424西瓜的獨特口感,還成為了南匯的地標。是的,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所有西瓜都能叫“南匯8424”! 本地特色農業值得我們80後堅持做下去,不能因為我們這一代人的不努力讓我們的南匯特色8424成為歷史,我們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地改良升級,讓特色農產品有一個良好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