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特色——作为一个上海农村80后如何看待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在上海农村,8090基本不会做什么农活,当然这里也有父辈的刻意为之,他们都不希望我们继承农民形象。毕竟“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加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也舍不得我们去地里干农活怕累着我们,还会占用学习时间。学习课本知识吃力的,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去学点手艺,有点手艺总比干农活种地强。总之父母就是不希望跟他们一样种地过日子。其实上海地区对农业方面扶持力度是可以的,可是年轻人一般都不想去从事农业。一方面怕别人笑话另一方面在大环境及父母思想理念的灌输下,都不会选择做农业。

然而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我们渐渐发现本地特色农产品很受大家的欢迎,特别是市区的一些市民。但在上海农村唯独在农业方面几乎都没有8090后在从事,这样下去在上海地区的那些优质特色农产品会不会面临像濒危动植物一样的处境呢?一个想法渐渐萌生——我要做农民要做特色产品。

我家在上海浦东南汇,8424西瓜在我们这里是具有地标性的特色农产品。初定学习种植西瓜,在网上看的便都是关于西瓜理论方面的知识,认真去了解后,才发现理论远比实践容易。

由于劳动力的缺失我们这里种西瓜的基本上都是浙江黄岩人。他们在这都扎了根,现在我们所吃到的南汇8424西瓜85%都是他们种的。了解真相后的我当时内心感到非常失落与难过,怎么会这样?我们南汇地标性特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竟然掌握在多数的黄岩人手里。我开始沉思怎么会这样的。后来了解到还好上海农委有专项培训如何种植的西瓜的专业技能。但有前提条件必须要有合作社才能去学习,我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注册合作社,同时开始注册商标。通过努力也得到了系统性的培训。2015年缺乏实战经验的我已经在开始种植西瓜开始搞合作社。不会种没有实战经验就请黄岩师傅教。

传承特色——作为一个上海农村80后如何看待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南汇8424


几经周折,2018年合作社开始向网络电商方面发展,自产自销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品控方面得到保证,为客户多着想应该会是一条发展之道。可是2018年没有卖多少,网上也没什么大的突破,因为那张互联网实在太大了无奇不有。五花八门全国各地的8424西瓜都汇聚在了网上。一下子感觉到8424好像不属于南汇,代表南汇地标特色的8424西瓜太渺小了。又一次进入了沉思,这张互联网很有可能把任何代表地标性的特色农产品都会被更好的农产品去代替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这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困扰了我整个2018年。

2019年通过互联网我销售了几百箱。虽然不多但给我看到了希望。可是在这同时南汇本地多家都是以西瓜为主的合作社居然选择了和上海本地某生鲜电商巨头合作,给我的感觉真的太可惜了。怎么会这样的,难道只有这家电商才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市场及影响力吗?假如在这样下去,我们的地标会不会真的会被吞噬掉呢?

2020年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始,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强大。各位合作社的大佬们应该团结起来了想想出路了。不主动通过互联网出击必定会被这张没有地域没有国界之分的大网给吞噬。互联网的最大优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地域广阔无国界,真希望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汇8424”,能品尝到真正南汇8424西瓜。

传承特色——作为一个上海农村80后如何看待本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西瓜之母吴妈妈


8424是我们南汇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上海的骄傲,从新疆引进过来没有名字的西瓜,在老一辈南汇人的培育下与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了火花,加上一代代瓜农的智慧与特殊地理位置的结合成就了南汇8424西瓜的独特口感,还成为了南汇的地标。是的,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西瓜都能叫“南汇8424”! 本地特色农业值得我们80后坚持做下去,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不努力让我们的南汇特色8424成为历史,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良升级,让特色农产品有一个良好的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