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四大”舉措 鼓起集體“錢袋子”

創新“四大”舉措 鼓起集體“錢袋子”

——四川省大邑縣蔡場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紀實

位於四川省大邑縣的蔡場鎮,處處生機盎然。

在蔡場,“實體經濟”“項目服務”“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一批個性化的增收典型脫穎而出,各村都有了穩定可持續的收入來源。

走進蔡場鎮新福村看到河畔滿目綠意,這是蔡場推廣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發揮人才、資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三股“活水”,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強村富民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蔡場鎮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首要任務,探索創新“四大”舉措,有效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舉措一:強化黨建引領全面增強基層活力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關鍵要有一個堅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蔡場鎮黨委堅持“靠得住、有本事、群眾公認”原則,把政治堅定、思維活躍、能帶領群眾致富的經濟能人選拔到村級基層組織中,著力打造“有覺悟、懂技術、會經營、善治理、能創業”的新福村集體領導班子,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更新思想觀念。為增強村社幹部帶領群眾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採用邀請專家授課拓寬思路和適時組織村社幹部到周邊鄉(鎮)、區(縣)、發達省(市)參觀學習開闊眼界的方式,學習好的經驗做法、成功案例以及市場經濟知識,促進大家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

創新“四大”舉措 鼓起集體“錢袋子”

加強技能培訓。圍繞農村政策、實用技術、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等內容,依託黨建大課堂開設“微黨課”、創業講壇,組織派遣村社幹部、農業產業經營業主、集體經濟合作社成員參加各類培訓,先後赴濰坊、江陰、蘇州等地學習取經,幫助村社幹部掌握致富帶富本領,提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

加強實踐鍛鍊。發揮好村幹部的“幹部”職能,落實責任分工,實行村支部書記親自抓、負總責,班子成員具體抓、直接管,形成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強大合力。把村幹部推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第一線,通過班子成員包聯企業等方式,增強黨員幹部引領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目前,村裡2名幹部兼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12名黨員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經營骨幹。

舉措二:盤活有效資源夯實集體經濟基礎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關鍵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把自身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盤活閒置資源。充分利用資產資源,對於村集體閒置的破舊蠶房、酒廠、校舍等閒置資產和閒置公用設施,採取公開租賃、承包經營等方式進行資產盤活和更新改造,促進村集體資產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提高存量資產利用率。

盤活土地資源。新福村共有耕地3500餘畝,大部分土地農田水利設施基本配套,為該村規模化經營土地創造了有利條件。新福村在外出參觀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反覆研究論證、村民代表大會議決等程序,於2015年4月成立大邑縣錦谷麥香種植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土地入股方式,按股份制經營模式,實行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盤活人才資源。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新福村充分發揮本村致富能手、技能型人才、返鄉創業農民工、創業退伍軍人的示範帶動作用,鼓勵支持大家在本村興建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種(養)植基地,創辦中小微企業,努力培育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舉措三:培育特色產業拓展農村發展空間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重要舉措,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新福村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創辦種植及加工等實體項目,把農民有序、合理地組織起來,通過項目的盈利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長。

發展特色種植。近年來,農村年輕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發展工廠化育秧和機械化插秧作業符合市場發展需求。新福村成立錦谷麥香種植專業合作社,籌資320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入股120萬元,合作社自籌200萬元),建成佔地10畝的育秧中心,為本村以及周邊鄉鎮種植大戶提供2萬畝水稻育秧、機插服務。

發展糧食加工。新成立農耕歲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由村集體入股30萬元,農戶自願入股籌集120萬元建成糧食烘乾中心,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入股分紅模式經營。合作社3年不分紅,從滾動收益中投入150餘萬元新增2臺烘乾設備,擴建2000平方米鋼結構廠房和添置輔助設施設備,烘乾中心規模達到日烘乾糧食200噸。

創新“四大”舉措 鼓起集體“錢袋子”

發展鄉村旅遊。2018年9月,蔡場鎮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將新福村2800餘畝農田資源進行整合,引進符合本地發展需求的農業產業項目。目前,已引進福裡鄉村酒店暨遊林盤改造項目(總投資600萬元,村集體經濟入股220萬元),酒店周邊配套建設5個特色院子,打造集美食體驗、農業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培育壯大“農業+互聯網”“農業+文創”“農業+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新發展模式。

舉措四:健全管理制度,讓村集體經濟在陽光下運行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管理十分重要。新福村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生財與理財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村級“三資”管理臺賬及管理制度等,使村集體經濟走上民主化、規範化、制度化軌道,贏得了廣大群眾的擁護與好評。

強化管理。從議事、運行、管理等方面,完善村級集體經濟財務收入預算、開支審批、財務公開及民主理財等一整套制度,對涉及村級集體經濟事項的內容、流程、要求等進行嚴格細化,著力實現資產有效管理、資金合理使用、資源保值增值。

規範使用。建立村務監督管理委員會,凡涉及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利益的“三重一大”事項,必須經會議集體討論,確保村級事務規範化管理。規範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機制,主要用於擴大再生產資金、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等,確保村級集體經濟良性運行和持續健康發展。

創新“四大”舉措 鼓起集體“錢袋子”

公開透明。嚴格推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建立資產資源動態變化通報制度,定期向群眾公開村集體經濟收支和資產積累、處置情況,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有效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和因村級賬目不清引發各類問題,真正做到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幹部一個清白。

成效篇:提高幸福指數,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經過三年多的探索實踐,新福村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農村面貌不斷改善,老百姓鼓起了“錢袋子”。

村民的腰包更鼓了。通過發展特色種植和鄉村旅遊,村民有了發家致富的主導產業,全村村民採取入股直接參與產業項目。2018年,育秧中心實現育秧收入100餘萬元,提供就業崗位80個,實現務工收入40餘萬元;優質糧油種植收入約87萬元,村民土地流轉收入112萬元;烘乾糧食約2.18萬噸,實現烘乾收入約260萬元,帶動村民戶均增收5000元,村集體經濟資產增加至1500餘萬元。

班子凝聚力更強了。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村級組織有了固定財源,有效解決了“無錢辦事”的尷尬,說話辦事有了底氣和力量,支部更有凝聚力,村莊更有精氣神,村民更有歸屬感。新福村先後獲得縣級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示範社區二等獎、縣級十佳農民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村、市級四好村、省級文明村等殊榮。

人才隊伍更加壯大。通過抓村級集體經濟,引領村民增收致富,搭建了“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創業互動平臺,吸引一批優秀人才回鄉創業,培養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為村“兩委”班子儲備了一批優秀後備幹部,為村域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創新“四大”舉措 鼓起集體“錢袋子”

基層治理更加優化。新福村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建立村支委成員聯繫黨小組、黨小組聯繫黨員、黨員聯繫群眾“三聯制度”,由村支委班子成員每人聯繫1-2個黨小組,每名黨小組成員分別聯繫4-5名普通黨員,每名黨員聯繫10-15戶群眾,常態化收集村民的需求和建議,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極大提升。

“如今,蔡場鎮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村集體收入增長了,村幹部為民服務的底氣就更足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自然增強,鎮裡開展工作也更順了。”

蔡場鎮黨委書記洪濤說道。

村級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增強了村級班子幹事創業的底氣,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源頭活力。在蔡場鎮黨委和廣大黨員、群眾的不斷實踐中,該鎮村級集體經濟正煥發出勃勃生機。(西南商報記者 高明山 張俊華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