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文化的詩意象徵:盧禹舜《同題仙遊詩意圖》鑑賞

生命與文化的詩意象徵:盧禹舜《同題仙遊詩意圖》鑑賞

生命與文化的詩意象徵:盧禹舜《同題仙遊詩意圖》鑑賞

2018年,好友收藏了盧禹舜先生一幅彩墨山水畫《同題仙遊詩意圖》,尺幅180cm×30cm,是盧禹舜先生2014年創作的《精神家園》系列。畫作風格明豔富麗、雅緻清脫,筆墨技法精緻入微,似有微風從詩句空隙吹過,輕搖畫中花草。畫面中豐腴的女人體也似一曲婉轉起伏的音調烘托著整體的氛圍,再細品其詩意,有動、有靜、有味。詩曰:“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令觀者隨著眼前的詩畫文心進入一個“仙遊”的世界。

此幅作品採用橫構圖,分為兩個部分,左邊部分是蓮花與蓮蓬圖像,強調時間和空間;右邊部分是女人體(以下簡稱女體)與蓮花,寓意生命與創造;整幅畫背景被石和水草圖像聯繫起來。從整體上看,畫面中女體、荷花、蓮蓬、蘭草、瑞鳥、浮萍、溪、石等具體形象,按其位置、面積各得其所,荷花與蓮蓬、女體身體是突出的主要元素。畫中題有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韓翃《同題仙遊觀》詩:“仙台初見五城樓,風物悽悽宿雨收。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疏鬆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遊學、遊方和仙遊是儒釋道三家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詩中提到“五城樓”,象徵畫中“神人”觀賞之處,用文字構建起一種神靈場域。如《史記》中說:“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詩中還有一個關鍵詞,即“方外”,原意是指世俗之外,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莊子》有言:“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子桑戶死,孔子聞之。使子貢往待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耶?’ 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遊方之內者也。’”。孔子聽子貢講子桑戶死後的葬禮上吊喪人們“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這件事並不符合他所推崇的禮樂文化,因此孔子深有感觸地稱憑弔子桑戶的人們乃“方外之人”,即是處在世俗之外的人。東漢文學家王逸也曾說:“丹丘晝夜常明也。”意為神仙居處,晝夜常明。這裡的方外和丹丘都代表著世外桃源,神仙居處,畫家借用此詩所提要點入畫,也意在描繪閒適空靈的畫境。

生命與文化的詩意象徵:盧禹舜《同題仙遊詩意圖》鑑賞

盧禹舜《同題仙遊詩意圖》

中國人對於事物的態度,除了功利的、科學的、審美的之外,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態度。畫中蓮蓬、荷花、女體、草香有著深層的生命文化象徵。畫中的蓮花對於詩句“疏鬆影落空壇靜”中的“影”、“空”、“靜”三字來說,彰顯了禪宗意味,暗應了“五城樓”中仙台的超凡意境,如有神仙之約。“影”、“落”、“空”三字的意象,乃虛上之虛,“靜”已非常人所理解的靜了,意得影虛,是無為而為之哲學意味。宋代詩詞名家白玉蟾的《梅花》詩詞曰:“損之又損玉精神,松竹新來漸卜鄰。月夜一枝香暗度,溪樓數點影橫陳。”詩中的“損之又損”的就是無為一種呈現方式,“損之又損”的目的是為了得“玉精神”,這也正是畫面所引出的關於生命價值的重要主題。《封神榜》中,有哪吒從蓮中再生的故事,故蓮花還有重生的含義。蓮花圖案是在漢代時期隨著印度佛教而傳入中國,“神聖的紅蓮花”寓意的是女性。其後在黃河流域的民間美術中,有很多程式化的觀念造型,更突出了這一主題。如“鷥鷺戲蓮花”的造型就具有陰陽相合生萬物,生生不息之意。鷥鷺象徵男性,畫面中又有很多鳥的造型,從觀念層面上引申為男性。蓮蓬、蓮花各顯生機,蓮花妍於夏,蓮蓬結於秋,夏秋在同一時空並存,道出了畫中時間延續的玄機,這樣的表現不正是想說歲月流動的含義嗎?畫中四時已然沒有了固定的界限,花開盛時蓮生籽,意即花開朵朵含秋盛,蓬生籽籽有夏濃。

生命與文化的詩意象徵:盧禹舜《同題仙遊詩意圖》鑑賞


中國山水畫中自古鮮有女體造型,《孟子》中說:“人為萬物之靈”,畫中女體的造型隱含著萬物之靈的含義。究其原因,其一,畫面有詩造境,五城樓、影、空、靜暗示世外仙境;其二,筆墨渲染,煙雲漸流應了詩中句“山色遙連”,以變化的墨氣造雲氣;其三,女性更有資格當做造萬物的神靈,繁殖生育的能力決定了她們造物的職能。在盧禹舜先生山水畫中有多個赭色的女體在石綠色的背景下,女體只有身體軀幹部分造型,線條疏密錯落有致,似乎有古琴般的節奏婉轉起伏;女體造型位置的經營似乎顯得自由,和山石、樹木、蓮花相比沒有客觀比例的限制。這組女體的造型語言已由萬物之靈升化為這幅山水畫之靈,整幅畫面盡顯“方外”、“空壇”的世外之境。但是詩畫相融,近觀“細草香生”,令人猶生夢幻感,宛若置身仙境。有道是,觀浮雲者思廟堂,覓芳草者想人間。神遊畫中的思緒透過畫面自然的花草回到客觀世界,令觀者遊心漸收。在盧禹舜先生的這一幅畫中,花草之疏、墨色留白之空之混,用筆藏筋骨但不驚擾畫中之靜;芳草浮萍、靈石各自曼妙,鳥戲蓮花,蓮花生子,畫面筆墨或擦或染墨透潤華;翠浸花草靈石間,暗湧無盡生機;整個畫面表現的就是一種夏至秋、秋到夏的時空交錯與歲月流轉,是盧禹舜先生透過筆下山水性靈構建出的讚美生命、生活之美的精神世界。

生命與文化的詩意象徵:盧禹舜《同題仙遊詩意圖》鑑賞

盧禹舜先生的《同題仙遊詩意圖》水墨作品借用唐代韓翃《同題仙遊觀》詩一首中的意境再造,從字裡行間的山水到紙上山水,從觀覽山水到書寫山水,是對自然風物新的體驗。用筆墨語言構建了一個從超現實的時空,回到了人間鄉土芬芳、可居可遊的理想家園,這個理想的精神家園是將山水畫的“方外”意境用女體幻化出的精神主宰,並不是具體的遊之所見,而是在遊中呈現出自由活動,昇華到精神層面就是自由的象徵。

2020年2月15日

原文刊載於《藝品》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