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明政府沒有被清朝滅亡,而是一直和清朝並存到列強入侵,劃江而治,對中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isly_0925


首先劃江而治前提是雙方實力對等。如果南明有這個軍事實力,那就會走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

而基於當時的經濟形勢,北方滿清政權會快速在經濟上落後於南方南明政權,理由如下。

1.出海口被控制,南明政權本就水軍強悍,加上控制船隻開往東南亞的貿易路線,那麼就只能走路上貿易。這樣長期下去,北方政權的經濟發展會被拖垮。

2.當時資本主義萌芽主要在江浙和廣東出現,所以南方政權的經濟發展可能會更加迅速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帝國主義入侵,那麼要麼是歐美列強通過海上,要麼是日本俄國通過陸地。歐美列強會主要面對南方政權,日俄主要面對北方政權。

如果是工業國家對農耕國家,很可能結果就是南北皆敗,國家四分五裂。會跳過清末和袁世凱北洋政府階段直接進入軍閥混戰。

如果工業國家之間對決,那麼可能的工業國家主要還是南方政權,那麼有可能跳過清末和北洋,直接進入到北伐階段。

個人愚見。


ly22358038


那會是一場災難,非常大的災難。

首先,今天新疆、西藏和蒙古都可能不是北清國的;

其次,中國可能不會存在,因為如果歐美日都已經入侵了,你們還在對峙,根據現代成文法和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約定,你這就是兩個國家。

我這一點都沒有危言聳聽。

歷史上入主中原的遊牧漁獵民族,完成統一江南大任的,都能揚威漠北,橫掃西域;凡是與江南形成對峙的,基本上都會被拖垮。前秦、北魏、遼、金莫不如此。

為什麼?雙線作戰,必將使得你左支右拙,顧頭顧不了腚,最終在左右為難中,焦頭爛額,走向滅亡。

這裡面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 北魏是一個被忽視的王朝。

其實就攻滅漠北而言,北魏的戰績遠在漢唐之上。從道武帝拓拔珪、明元帝拓拔嗣到太武帝拓拔燾為止,北魏出擊漠北十餘次,勝多敗少,成績斐然。

北魏不朽名篇木蘭辭其實就是北魏攻伐柔然的歷史: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但北魏之所以無法徹底征服大漠,原因在於與南朝如東晉、劉宋的較量牽扯了北魏大量的精力,始終無法全力對付柔然。

比如425年,拓拔燾採納崔浩的建議,決定趁攻滅郝連夏統萬城之機,大舉進攻柔然,因為“宋聞克統萬,內懷恐懼,必不敢動”。這一戰的結果是重創柔然,北魏還協助西域高車國脫離柔然,與北魏聯合,東西夾擊柔然,但最終還是無力消滅之,因為為了防範劉宋,大量的兵力必須駐紮在長江淮河一線。

至此,繼位的孝成帝、孝文帝和實際掌權的馮太后不得不採取北和柔然,南抗劉宋、南梁、南齊的策略,對柔然採取全面守勢,所謂的六鎮地位進一步加強,遷都洛陽,統治中心南移。 但這一決策直接要了北魏的命,即所謂的“六鎮兵變”。

而到了明清時期,西域崛起了一個比柔然強大得多的準噶爾汗國。

指望明去消滅準噶爾是不可能的,因為就是準噶爾汗國前身瓦剌製造了華夏兩大恥辱之一,“媲美”靖康恥的土木堡之變。

連瓦剌都對付不了,你還指望明去對付強大得多的準噶爾?

而如果由正和南明對峙的清來對付準噶爾呢?

沒有南明的牽制,清都花了70年的功夫傾舉國之力才滅掉準噶爾,你覺得如果有南明牽制,清還有能力滅掉準噶爾嗎? 清的下場不會比遼金,不會比北魏強到哪裡去。 那麼,今天的西域、青藏、蒙古肯定不是中國的。

至於有人說,南明和滿清對峙,會不會因為競爭而引入西方科技,從而免去百年屈辱?

個人覺得不會。 首先,歐美不會給你頂尖的科技,你永遠也趕不上對手的水平; 其次,他們只會扶持一方對付另一方,就像他們挑逗印巴、巴以關係一樣。你永遠只能做他們的棋子。

阿彌陀佛,想想還是挺恐怖的


江上一峰青


首先是不可能的,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為中國每個君王都是要以統一為終極目標,只有統一了,才能成為真正的皇帝,才能君臨天下,才能萬方賓服。比如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金夏,皇帝是多,但他們對自己目前割據一方的狀態滿意的不多吧。自從崇禎自盡以後,南明小朝廷在南京建立,直至康熙收復臺灣,前後也有40多年,這40多年不就等於是與滿清並存的嗎,這40多年對中國有什麼影響那就有什麼影響。

退一萬步,假設清朝和明朝並立,誰都沒向誰稱臣,也都沒有滅亡,一直存在到西方列強入侵。

好的方面來說,無論清朝和明朝都不會被打的那麼慘,因為這幾百年明清既然在中原並存的了,那必然是誰都不服誰,誰都滅不了誰,大小仗也不會少打,有競爭力就有壓力,不像後來清朝打遍周邊無敵手,一週都是附屬國,在競爭的情況下,雙方都不會自大自負,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必然都是發展經濟,發展科技,想著有一天能滅了對方,至少不至於本國被消滅,明清在這樣長期對峙下,軍力裝備士氣肯定要比鴉片戰爭那時候的清朝強,打不打的過歐美列強不敢肯定,但肯定不至於讓列強長驅直入。

壞的方面來說,明清割據了幾百年,文化和習俗肯定會產生了不少差異,一代一代人的教育也會有差異,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干涉,西方肯定不會允許明清合併,只會讓明清繼續對峙,甚至再肢解,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邊界政權的世界化,那現在就不可想象了,就如同沒有特殊情況蒙古地區永遠不會再回到中國。


曹老師xixi


都說歷史不能假設,但既然題主問了,我就按題主設定的條件,結合後來的中國周邊和國際局勢,做一番假設推演吧。

假如大清和南明劃江而治,那麼一定是滿洲人遇到了什麼強大的掣肘力量。依據當時的政治格局推測,這個力量很可能依然是來自草原,也就是蒙古人。可能是蒙古人裡又出現了一位類似成吉思汗的人物,在明亡清興的同時崛起,並很快統一了蒙古諸部落。這時中華大地的局勢,大致與蒙古、金、南宋並立時類似。

在這種政治版圖下,西方列強來了,則局勢發展將對我中華大大不利。

北方將是蒙古人和滿清對陣俄羅斯、日本。

這種情況下,蒙古人一定最先撐不住。

在雅克薩之戰時,俄國人的火器已經領先於大清,後來大清與準噶爾戰爭時,準噶爾的火器比大清先進,也都來自俄羅斯。那時是17世紀末到18世紀中期。到了19世紀中期,以遊牧民族的簡陋手工藝和文明水平,蒙古人不可能在武器上勝過俄羅斯。再加上蒙古人部族之間的紛爭、人口稀少,蒙古地區很容易被俄羅斯人分化瓦解各個擊破。因此,北部、西域和東北部的蒙古人地盤將係數被俄羅斯佔領。

接著就是滿清對抗俄羅斯人,滿清也將討不到任何便宜。

滿清同時統治華北和一部分草原,一定是一種二元結合的統治。儒家文化和草原文化疊加,依然培養不出工業文明,因此,滿清也將被俄羅斯陸續蠶食,後來再來一個日本。最終,東北將大部分被俄羅斯佔領,遼東山東被日本人佔領,整個中國北部岌岌可危。

但是,滿清統治的北中國,依然人口眾多疆域廣大,一時半會不會徹底亡了。

南方將是南明與英法美等列強周旋。

英法美等列強與俄羅斯和日本有一定的差別。他們當時是以開闢貿易市場為主要訴求。因此,一開始,南明被打敗後,被迫開放市場。

之後,隨著新的列強如德國、比利時之類在全世界並不是以貿易為主,而是以搶佔地盤為主,英法美也將改變目標,開始蠶食中國領土。西藏不提了,不管它當時是不是在南明政府的管轄下,都將被英國人佔領。雲南廣西將被法國人佔領,美國人佔領福建,德國人佔領廣東。

這時,中華大地將變成這樣:


中華救亡運動

每逢大亂世,必有中華英雄應時而生。

依託南北中國的地域廣大和人口眾多,中國南北政府均利用列強間的矛盾與紛爭與他們周旋,不至於徹底滅亡。這時,伴隨救亡圖存運動,洞悉時局的中華英雄出現。這位中華大英雄首先統一長江南北,使整個中華在政治上達成統一,一致對外。

這種局面振奮人心,被佔領區人民也踴躍拿起武器起來反抗,最終江南全部恢復。

但是,西域、西藏、內外蒙古、東北,因為中華文化傳統在當地影響不深,導致它們對中華的向心力不夠,全部丟失了。

最終,中國成了這樣:


結語:

統一、地大、人多、人口構成和地形複雜,這些是中國天然的抵抗外來風險的優勢。面對十九世紀的西方列強,中華大地越分散,就越對中華不利。

當然,這個假設還有另一種可能:南北分治的滿清和南明,早在18世紀中前期就統一了。則後來面對列強又將是另一種可能。

(以上純屬假設,不必當真。)

(完)

以上就是凌煙閣邊看歷史的回答,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這是一個令人腦洞大開的,猶如天馬行空般的問題!既然己經見到了這個問題,那麼且容在下發表一下淺見。如有不當之處,歡迎指點。

首先,南明政權不可能不被氣吞萬里如虎的正處於崛起之勢的清朝滅亡的!這是因為,明朝歷經了近三百年的風風雨雨,積累下來的各種弊病太多了!到了崇禎時代內憂外患一起來,己經令內有闖軍搖根,外有清兵叩關,中有貪官汙吏蟲蛀的明朝大廈搖搖欲墜了!而且此時的天災更是加劇了人禍。因此才會有闖軍進京,崇禎殉國的事發生!而當明朝只剩下江南半壁後,南明君臣仍然不汲取教訓,繼續走那條因為不團結而失敗的路!所以南明小朝廷註定是無法保全的!



其次,即使南明君臣改過自新,奮發圖強了。也只能保住江南半壁江山而己了!至於青藏高原地區,新疆地區,蒙古地區,(四川地區歸哪方不太好說,但有大半可能會歸清朝佔領)仍將被清朝佔據!只是由於江南稅糧重地,財富精華之地不在其手,或許會對其佂伐準噶爾、收復新疆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卻並非不可克服的!


最後,即便是南明與清朝隔江對峙,對近代中國也不一定產生太大的影響!這是因為,無論江南還是江北,基本上都是處於"漢文化″區的覆蓋之下的!所以在文化上是共通的,不會因為政權不同而被割裂!即便是中國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那麼久的分裂也終究還是重歸一統了!為何呢?因為有文化底蘊作為基礎!因此即便是在清初會形成一段時間的新"南北朝″,但終究不會持久——在中國走向近代前,非清吞明,便是明吞清!而且由清朝統一天下的機會要大於由南明北伐收復失地的可能性!


總結:假設南明真能延續到近代到來之前,並積極吸收西洋的文明與科技成果,那麼當然能帶來中國的進步。不過,作為對手,清朝當然不會忽視南明的進步!所以他們無論是否情願,也得效仿南明,被迫或主動的也去吸收引領南明進步的西洋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己防止南明利用發展進步的優勢北伐中原!清朝中期之所以會落後,和當時在亞洲沒有沒有一個能夠危及其生死存亡的強勁對手,也有極大的關聯!(個人淺見歡迎予以指導,謝謝!)


北疆同心侃歷史


,沒果南明沒有滅亡,而是一直和清朝並列劃江而治列強入侵,會對我中國會產生什麼影響?

這個問題使我想到曾經所看到的歷史穿越架空小說《大明1937》,這個小說大致都是說的這件事,假設。

雖沒有看完,看進夫,僅因題目看了一個簡介,但已使我想入飛飛,想想很多。

不說別的因北方大清這個殺我中華漢族無數人,奪我中原江山,時時想南下實現一統,混一華夏的惡魔存在,我想南明絕對會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發奮圖強,以求圖存。

而北方大清因為得位不正,佔著別人東西其肯定也是如此處處防著內部叛亂,想方設法避免對方北伐奪取自己江山,復仇,將自己趕回東北老家,甚至滅族。

而也正因此因為南方豪富,沒有北方大清殺戮破壞,處處管制,再加上光靠東林黨嘴炮肯定守不住江山,其肯定會像昔日南宋學習大力發展商業,以獲得軍費,大量財富維持北方對清防線,保正國之不滅。與滿賠款歲幣,使清不南下,滿明和平,產生積累,方便將來北伐。

尋求另一條路,進行強國,我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因為沒有限制,又有良好土壤,人民國家需求促進,早先一步,提前一步進入資本主義世界,跨入資本主義階段也不是不可能。

若如此,我不說我中國南明能早一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實現統一,完成北伐,建立美好世界。

最起碼在西方外來勢力入侵之時,我中華不會無一點抵抗之力,受那麼大辱。不僅天朝上國,世界第一,超級強國地位不保,華夏朝貢體系破裂,藩屬,殖民地盡失。

就連自己也得割地賠款,領土被分,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被人打入塵埃,任何人都可欺負。

甚至還能學南朝,宋,戰國楚,北方西方失去的,奪不回來,就去南方,東邊去彌補,滅亡東南,亞諸國,向南方擴張,對外殖民,擴張。

以增加緩衝,縱深,維護威望,統治,保國不失,天威不墜。使自己能有充足力量北伐,與敵對抗,收復失地,實現真正中興,報仇雪恨。

到後來我中國真正統一之時肯定會變得更加強大,變成另一個蘇聯,無論領土,地盤,還是經濟實力都碾壓其,成為世界霸主,實際中天一柱,隔絕東西,鎮壓四方,強盛到永遠也不是不可能。

而同時南方這麼強,北方滿清要不想覆滅,徹底完蛋,肯定也是會與時俱進的,即便走不上與南方一樣走向英國,法國式資本主義道路。但走向德國式,俄國式資本主義社會也不是不可能。

而又因為其無南方漕運糧銀支持,光靠北方無論糧食,銀糧都養不起其百萬宗室,千萬族人,億萬官僚京官,其肯定不會像歷史上那樣浪費,只為防漢人兩面夾擊,亡國滅種,沒有後路,退地而用殺戮清空東北千里江山,使早已開發千年的世界無幾黑土地,再次變成北大荒。

更不會因為無敵,沒人威脅而敢留髮不留頭,強行進行民族融合,殺盡我中華所有有骨氣之人,即便還有殘存也被文字獄牽連,篩選出來滅絕。使用修編《四庫全書》篡改歷史,禁錮人們思想使人們連想都沒有機會,可能想,萬馬齊喑。

為防引起天下大亂,給南方機會北伐,使裡應外合,自己亡國,最起碼也元氣大傷,再無反擊之力,只能苟延殘喘,任人宰割。

或其為坐穩江山,不能再虛偽的用滿漢一家之說忽悠人,只有學鮮卑,匈奴諸部,蒙古,女真入華夏則為華夏,只能漢化,和我華夏真正一體,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化為我華夏之腦,儘可能完全的驅動,指揮我華夏了。

而也正因此朝鮮,阿拉斯加,西伯利亞,中亞,甚至美州或就沒有李氏,俄羅斯,美國,歐州什麼事了。

因為要想有充足威望,實力與南方對抗,讓國民認同坐穩位置,其必須建立絕對強大,遠超前代,尤其我們漢人的功業,帶給國人無限榮耀,佔領大量好土,進行殖民,使人過得更好,遠超南方,最起碼和其一樣。

畢竟也只有如此北方漢人,諸民族才不會反抗,明顯偏向南方,最起碼在其與南方爭鬥中保持中立,聽其命令行事,不搞事,拉其後腿,讓其在戰鬥初期已註定失敗。

在誰也沒辦法吞併誰,實現統一的情況下,或保持和平,儘量剋制,忍讓,各自向其它方面,方向發展,無論對其還是國家,人民都是一件好事。

當然前題是有那一天,否則成羅馬,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歐州;德國,奧地利;朝鮮,朝國。我寧可不要。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長期統一之間夾雜些分裂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好事。當然這個春秋戰國,南北朝式分裂。而不是五代,兩宋,民國式分裂。我只想其因分裂為壯大自己而對外開疆擴土,補充解決我華夏進取心不足問題,而不想其是自我削弱式三國,西晉八王,明清農民起義,民國亂世,除了使自己更亂,讓人有有機可乘機會之外,沒有一點好處。

當然這是最好情況,若真成三國,五代,相互征伐不斷,為取得勝利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似石敬瑭,如清政府,那麼我中國算完了。

所以這樣最好,我雖不奢望最好,但也絕不想最差。為了不最差,我寧願不要最好,只要現在。









毀建策


這種假設幾乎不存在。首先,明朝末年漢人的精、氣、神幾乎被朱元璋家族殘害光了,這也是歷史上為什麼一個小小的十幾萬人部族可以駕馭幾千萬的大中華。南明政府絕對拼不過滿清。再著,假設南明政府真有餘勇跟滿清劃江而治。那更不堪設想。但凡清朝遲二十年整合中國,少了歷史中清朝前三十年的平穩發展,中原將無法狙擋再次崛起的蒙古人。到時侯蒙古人肯定會殺光所有漢人,此後中國這塊土地可能就跟我們漢族沒關係了


淵默81029184


守江必守淮,守川必守陝。淮河防一旦喪失,長江防線根本守不住。陝西守不住,四川根本就守不住。所以隔江分治是不可能的。


虎哥30158


那些白道黑道都來的官僚,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通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馬士英是明末那個時代的產物,明末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就是賄賂公行黨爭劇烈,朝廷中,不問是非善惡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馬士英曾經因為挪用公款打點上司,受到處分,是明末那個時代給予馬士英飛黃騰達的機會。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夠籠絡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適應那個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徵,從而將明王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大肆迫害羅織罪名迫害,濫用權力是它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對西方的戰爭。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還是進步?馬士英阮大鋮當時在方國安的部隊中 ,渡錢塘江後不久,在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這個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方國安和馬士英準備把魯監國朱以海獻給清朝,作為晉升的階梯。張國維趕來救援,方國安和馬士英帶兵阻斷過橋,在橋墩上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後來,看管魯監國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脫登舟入海。後來馬士英沒抓住朱以海,覺得投降過去也沒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廟裡,很快被清軍活捉。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阮大鋮和方國安都投降了,這支超過10萬的部隊,很多都被清朝殺降了,馬士英哪裡在組織抵抗?。 史書上記錄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馬士英的胡作非為:毒打說真話的偵察兵,而重賞牛皮的親近,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鄭軍部隊逃入海中。史書記錄的鄭鴻逵的水師部隊,普遍皮膚漆黑,身手敏捷,精於水戰。但是馬士英毒打偵察兵,重賞吹牛皮的親近的做法,讓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戰的動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軍將馬捆綁在木筏上,清朝大軍是用木筏漂流過長江的 ,明朝方面有鄭氏集團的至少數萬福建精銳水師,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隊,由於馬士英的胡作非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偵察兵,而重賞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 我覺得,一個民族的靈魂包括其文化傳統,歷史是這個民族的一個重要部分。歷史虛無主義,實際上是徹底否定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馬士英並非閹黨分子,但他給閹黨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備受當時的人們批評。在馬士英的唆使下,方國安的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這支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張國維都殉國而死,據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當時有大批的閹黨分子不失晚節,也殉國而死。後來馬士英和方國安劫持魯監國朱以海,以此作為投降清朝的晉升階梯。張國維趕來營救,方國安和馬士英率領大軍阻斷石橋,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但後來看管朱以海的官員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脫,登舟入海。馬士英後來覺得沒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沒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廟出了家,很快就被清軍搜查出來,馬士英被處死。


e_listen141814398


南明只是一個概念,因為它不像南宋,有一個各方認可和擁護的帝王。各個地方的藩王都想稱帝,就算是遠支旁系都想過把皇帝癮。勉強被推上去的也是意志不堅定,性格懦弱之輩。再加上推舉他們的文臣武將都是搞投機,撈取利益的人,這些人屁本事沒有,搞內鬥卻是一把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