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徽州文化,又稱“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敦煌文化、徽派文化、藏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下政治上大力提倡的“德治”和經濟活動中講求的“誠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徽派建築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最有名的古建築之一,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尊重自然,崇尚和諧人居的精神,集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建築風格獨樹一幟,並流傳數百年。徽派建築蘊含著徽州從唐宋之時崛起直至明清時期鼎盛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觀賞和使用價值,為研究建築歷史及建築設計、技藝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例,對於當今建築設計、構造的參考借鑑,乃至對於日益發展的旅遊事業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徽派建築的形成

徽派建築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成熟的古建築流派之一, 徽州的先輩在古徽州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在為改善居住環境而成年累月的勞動創造之中, 創造了輝煌的建築文化。

明朝中葉以後,徽商崛起,此後雄踞中國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中晚期唯一可以與財力雄厚的晉商平分秋色、鼎足而立的商賈大幫。與此同時,一批批富商大賈不斷湧現,清代壟斷鹽經營的徽商竟富得可以先後接待清帝康熙、乾隆南巡。另外,徽州人“儒而後賈”、“賈而好儒”,廣交官府、文士,有的本人就有較好的文化素養,因此“亦儒亦賈”,實現了“官”“賈” “儒”的三位一體。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這些徽商為光宗耀祖、炫躍鄉里而大興土木,建豪宅、修祠堂、豎牌坊、造園林……給徽州的鄉村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這些古建築風格獨特,佈局合理,裝飾精緻,變化自然,具有純正天然的鄉土氣息;加之徽州盛產木材,民間向來就有雕刻、繪畫傳統,磚雕、木雕、石雕別具一格;同時具有很高文化 素養的徽商們在建築中注入了自己對佈局結構、內部裝飾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築逐漸形成風格獨特的建築體系,不僅實用性強,而且內涵豐富,被譽為“中國建築藝術的一大派系”。

徽州原來是古越人的聚居地,早期徽派建築是典型的“樓上廳”形式,這是越人的“幹欄式”建築格局,在潮溼山區能有效防止瘴癘之氣的入侵。後來中原士族大規模遷入,人稠地狹,構建樓房就成為最佳選擇。為了適應險惡的山區環境、解決通風和光照方面的問題,由中原士族帶來的“四合院”形式逐步演變成 既封閉又通暢的徽州“天井”。另外,山區木質結構的房屋易於遭受火災,為了避免火勢的蔓延,馬頭牆(徽派建築中的馬頭牆是電腦術語"防火牆"的鼻祖)應徽派建築中的馬頭牆是電腦術語 防火牆" 術語應運而生了。正是在外來文化與原住文化的交融過程中,徽派建築風格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徽派建築的構成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牌坊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龍牆角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馬頭牆

徽派建築通常包括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三類。徽州人講究“無山無水不成居”,重視房屋佈局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傍水,與亭、臺、樓、閣、塔、坊等建築交相輝映,構成“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畫面。粉牆、青瓦、馬頭牆、磚木石 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簷、曲徑迴廊、亭臺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 築的基調。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偉、結構合理、佈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樑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式多樣, 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古徽州盛行尊本敬祖之風,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 據記載,“新安聚族而居,絕無一雜姓攙入者。其風最為近古。出入齒讓,姓各有宗祠統之,歲時伏臘,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禮,彬彬合度。”宗祠規模宏偉、家祠小巧玲瓏,形成風格古雅的祠堂群,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封建宗法勢力的博物館。古徽州名門望族修祠擴宇,規模勝似瓊樓玉宇,以顯示家族的昌盛。呈坎羅東舒祠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融“古、雅、美、大”於 一體。著名的祠堂還有龍川胡氏宗祠、黟縣敬愛堂、棠樾清懿堂(罕見的女祠)等。

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為宣揚封建的倫理道德,表彰宦績政聲、孝子義士、節婦烈女等,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辦法,以傳顯榮光、流芳百世。古牌坊結構嚴謹、佈局合理、規模宏大;每一塊梁枋,每一件鑲嵌都合乎力度,在選址、造型、雕刻、用料等方面 均有講究。牌坊型制不一,雕刻精細,流簷翹角,宏偉壯麗。這些氣勢恢宏、 拔地而起的牌坊,向來訪的人們訴說著一個個忠、孝、節、義的故事。

徽派建築的特點

1

在佈局特徵方面: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徽州建築佈局一般順應自然山水形勢,包括建築的起承轉合和層高的起伏。這使徽州建築群的秩序依附於自然山水的脈絡。而徽州建築中天井的靈活性及單體形態的簡練性,使得建築與自然更加協調。

2

從形象特徵來看: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徽州建築除祠堂、牌坊和景觀建築外,民居等大多數建築的形象,都通過粉牆黛瓦的馬頭牆組合起來,而失去單體的個性。這使得徽州建築形象上群體組合的韻律更突出。

3

就其精湛的磚、木、石雕工藝而言:

徽派建築:世界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背後大有淵源

從入口門罩和八字牆上的磚雕,到登堂入室後,樑架隔扇欄杆上的木雕、彩繪,以及臺階、柱礎的石雕,無不精美絕倫。 大凡見過徽州建築中的三雕,再看中國其他地區民居的類似雕刻,總不免有粗疏之感。

4

徽州風氣

徽州 “其風最為近古” 徽州文化的精神特徵更多地體現儒家倫理的有序。 敦厚、沉穩、靜謐。如果說,蘇州建築園林特質如湯顯祖所概括的那種不拘法度 的“風流”,徽州建築則表現為一種“理趣”。


5

街巷景觀

街巷景觀量豐富,幾乎達到“步移景異”的程度。街巷空間目標模糊,曲折通幽,層次豐富。

6

徽州建築理念

徽派建築注重人本觀念,如:用於村民交往的公共亭閣、廊橋,增加了私密性的影壁,以及小巷的門樓或拱門,無不體現對人的關懷之心。

徽派建築的文化意蘊

在徽州建築的物質文化中隱含著深層的精神文化。它們雖然是無形的,卻在時刻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從而為建築物質文化的產生 與發展提供了感性的有利條件。

徽派建築作為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建築流派,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學傾向,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佈局以中軸線 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代表徽州人一種 特殊的精神寄託,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作為一個傳統建築流派,徽派建 築融古雅、簡潔、富麗為一體,至今仍保持著獨有的文化特色和藝術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