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這個問題很嚴重,但不必恐慌,相信國家和國民(特別是農民)都有相當儲備,雖說現在農村種糧少了,甚至於有個別撂荒,但到關鍵時侯,傍大的農民基數,恢復糧食生產不是特別困難的事。


懵老頭1


雖然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流行,很多國家都封國了,所以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農業生產活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如果肺炎疫情不能夠及時控制住,全球的糧食產量肯定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但即便疫情在全球流行,全球的農業生產受到影響,糧食產量降低了,也不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國的糧食安全主要保障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國的糧食產量能夠自給自足。

最近十幾年隨著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再加上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推進,我國糧食的產量不斷提升,單位產量也不斷提高,所以目前我國的糧食產量是非常龐大的。比如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增長0.9%,按照目前14億人口計算,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75公斤左右,相當於我國的糧食產量足夠每個人每天消耗2.6斤糧食。

按照目前我國的糧食產量來看,即便不進口,我國也完全能夠保證國內的糧食供應。畢竟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剛好這個時間段也是春耕的時候,所以預計整個2020年我國的糧食種植都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糧食產量保守估計仍然跟2019年差不多。

第二、我國有大量的糧食儲備。

除了我國糧食自身的產量比較大之外,為了確保糧食的安全和價格穩定,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儲備,目前全國的糧食儲備量大概是在1.5億噸到2億噸之間,再加上各大糧食企業自身的糧食儲備量,保守估計我國的糧食儲備總量至少達到3億噸以上,這個糧食儲備至少能夠保證我國半年以上的糧食供應。

第三、我國的糧食進口來源比較多樣化,而且主要以一些工業糧食為主。

目前我國是全球糧食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我國進口糧食並不是為了滿足溫飽,而是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求。

在我國的糧食進口結構當中,大豆玉米的進口量是最大的,其中大豆進口的佔比至少達到80%以上。比如2019年我國的糧食進口總額大概是在1.1億萬噸左右。



在所有進口糧食分類當中,大豆的進口量是最大的,2019年我國的大豆進口量達到了8851.1萬噸,佔糧食進口比例至少達到80%以上。


而目前我國的大豆進口主要來源於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個國家,其進口量佔大豆進口總量的95%左右。其中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最多,比如2018年我國從巴西進口了6600多萬噸大豆,佔大豆進口總量的75%左右,而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只有1664萬噸。



除了大豆之外,目前我國的玉米,大米和小麥的進口總額每年也達到幾百萬噸,這些進口的數量跟我國自身的產量相比相對是比較小的。

從我國糧食進口結構來看,目前進口的糧食主要以工業糧食為主,如果肺炎疫情進一步擴大,全球的農業生產受到一定影響,糧食產量下降了,那麼我國的大豆進口受到影響可能是最大的,到時但是跟大豆有關的一些大豆製品就有可能會漲價。

不過從整體來說,我認為即便肺炎疫情在各國蔓延,農業生產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比如我國一些主要糧食進口來源國,他們基本上都實行的是機械化的種植,這樣受到疫情的影響就不會太大,所以農業生產應該是可以正常進行的,這樣他們糧食產量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而且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國家的經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在肺炎疫情之後,很多國家肯定會嘗試著出口更多的產品來振興經濟,所以對於美國巴西加拿大等一些糧食主要出口國來說,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之後,他們的糧食出口肯定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的,這樣我國的糧食進口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總之,雖然目前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對於我國的糧食安全不會構成太大的影響,有可能短期之內部分農產品價格可能會漲價,但從長期來看,農產品的價格總體仍然會處於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


貸款教授


受到疫情的衝擊,糧食生產肯定要受到影響的,因此在今年之內,糧食危機非常有可能發生,不過對我國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嚴重。

疫情對於所有的產業都有衝擊,其中就包括了農業,而對於農業的衝擊是所有產業中最為嚴重的,服務業方面的影響和工業方面的影響雖然也十分嚴重,但是會在疫情結束之後得到補償性的反彈,但是如果疫情導致誤了農時就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因為糧食補種是不可能得到補償的。

關鍵的問題在於,雖然我國的疫情得到了明顯的抑制,但是在溫帶地區的其他國家卻剛剛開始遭受疫情的衝擊,這種情況下所有產糧國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小麥產量在全球會受到一個明顯的抑制。

因此在今年下半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很有可能爆發,關鍵就在於疫情對於全球的衝擊到底要蔓延多久了。本身全球的糧食產量就很難滿足全球的需求,而且很多發達國家對於糧食儲備並不是十分積極,這樣糧食只能夠優先滿足發達國家的需求,而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

不過對於我國來說影響可能相對好一些,因為我國近些年來糧食儲備做的都不錯,雖然不能保證大家都吃到新鮮的好糧食,但是至少不捱餓還是能保證的,在這種底線性的保障之下,糧食危機對我國的衝擊已經被減緩了。


諮詢師天生


目前我國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很多地區也是出現了零增長的情況。有了地區已經開始解除了封鎖,也是恢復了正常的生活,畢竟從年前到現在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對大家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一些工廠和企業。所以說今年也是值得大家銘記的一年,雖說國內的疫情得到了好轉,但是國外的疫情還是不容忽視,目前很多國家的疫情也是非常的嚴重,那麼對於此時,很多的國家出現了疫情後開始封城,那麼我國的進口糧食會受到影響嗎?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大家都不必擔心,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也是以農業為根本的一個國家,對於產糧地區,我國也是有很多像東北地區新疆地區的,都是比較產糧的大省,這些地方的糧食,可以說每年的產量都是非常高的。根本就不用擔心我國缺糧食的情況,但是有人會問了,那麼為什麼我國的糧食那麼多,還是要去進口外國的糧食呢?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比較好回答,畢竟我國的儲備糧食有一定基礎下,進口一些國家的糧食還是屬於在後期有計劃的儲備,當然了,不進口糧食也是可以的,但是這些都是屬於國際貿易的範疇。

對於我國來說,每年的糧食產量都是非常大的,用這麼一句話說,如果我國的農民三五年不種地的話都不會缺糧,畢竟我國的糧食儲備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況且在國外發生疫情的情況下,當地也會組織農業生產,畢竟每個地國家的農業生產都是第一的第1位的,一個國家如果在防控疫情當中沒錢了,那肯定要是想掙錢呢,所以說外國的農業也不會暫停,只是說緩慢的進行。但是不會出現不種地的情況,所以這個問題大家就不必擔心了。


三農堂廣訊


大實話:這個是不用擔心的,中國本身就是產糧食大國。

因為前段時間我們在和美國簽署貿易協議的時候,其中美國方面很重要的一項就是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包括玉米大豆這些東西,所以很多人可能就會感覺我們很缺這些東西。但是,實際上我們也是世界產糧大國,是不可能因為這幾個月的疫情就影響到我們的。

首先,就現在全球的疫情條件來說,毫無疑問,我們國家現在就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基本上就可以說是進入了正常的一個生活了。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影響夏糧的收穫與下半年的播種事宜,這也就是說新糧就要下來了,糧食方面即將迎來增長。

然後就是我們的糧倉裡面也是儲存有絕對的糧食的,比如當時武漢封城的時候,準備的就是足夠武漢人民吃半年的糧食,這些都是來自於最壞的情況考慮,但是,現在連武漢的新增人數都清零了,那之前計劃的都用不完,新糧就要下來了。那你覺得用得著為糧食擔心嗎?

然後,我們再說與美國方面簽署的一些農產品的貿易協議,這個其實就有點強買強賣的意思了,因為中國是世界製造大國,幾乎全世界的東西中國都可以生產,自然出口方面就多,而美國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從中國進口,那就沒法在出口方面賺中國的錢,而美國同樣是產糧大國,自己的糧食也吃不完,那麼,就以平衡貿易的理由讓中國買唄。其實,就是這麼回事。說現實一點,如果沒過不是用這種強制手段,那我們買俄羅斯的,買其他國家不也一樣能吃,幹嘛非得買你美國的?

所以說,中國是肯定不缺糧食的,只是因為我們工業品出口其他國家太多了,總不能說錢都讓你賺了,人家的東西你啥也不買,也不是那麼回事。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中國需要從其他國家買糧食,那疫情也不會說持續一兩年,也就是幾個月的事,到了天熱的時候,病毒的威力自然就減少了,況且各個國家也在積極治理,也不會說一直封鎖。畢竟,對於美國來說,糧食要是不往中國賣,也沒有誰能買得起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全球爆發!歐美國家每天幾千人的確診數讓人感到恐懼,越來越多的國家採取封國策略應對!比如疫情最嚴重的意大利,還有捷克西班牙等國;


就有網友擔心,我國的糧食能保證供應嗎?會不會餓肚子?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放心,即使這次新冠疫情讓全球都封了,我國的糧食也能得到保證!


我國是人口大國,自然也是糧食消費大國,說到糧食消費,老一代人對60年前的三年自然災有深刻的回憶,少了糧食,人口都難以發展,國家發展更談不上!

對國際關係有犀利眼光的基辛格更是指出: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

所以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從改善農業,提高糧食產量著手,這也是不無道理的,偉人說過: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遵循這個原則,我國幾十年來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改良作物品種,實現高產穩產;一方面精根細作,提高農業產出效率;


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產量一直處在高位,當前我國連續4年糧食產量達到6.5億噸,人均糧食擁有量470公斤,由吃不飽變成吃得飽,進而邁向吃得好。早已經讓我們脫離了糧票供應,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肉的困難局面!


如此巨大的糧食產量,當年吃不完怎麼辦?當然是要儲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目前我國建立了三級糧食儲備制(中央,省,縣三級),同時建立應急糧食儲備機制,在大中型城市,儲備10-15天應急糧食儲備,並且配套的物流配送體系;

所以,大家儘管放心,新冠肺炎疫情再嚴重,全球即使都封了,我國的糧食還是有保證的!


你對我國的疫情期間糧食供應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老金看世界


這是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中國糧食自給率極高,且各地儲備充足,無論疫情未來發展會如何發展,都不會影響國內的糧食保障的,這一點完全可以放心!

中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進口量第一、庫存量世界第一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糧食產能66384萬噸,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玉米產量2.6億噸、稻穀2.09億噸、小麥1.33億噸。這三大谷物國內自給率一直保持98%以上。按照目前的產量,哪怕不靠進口,也完全可以保證國內的糧食供應。

另外,我國的糧食儲備體系完善。相關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糧倉總庫存達到了6.3億噸,戰略儲備十分充足,哪怕遇到災年、糧食欠收,這些庫存也足夠大家吃1、2年的!

國內的糧食存在“結構性短缺”的問題

很多人有疑問,既然中國糧食產量最多、庫存量最大,為何還要進口呢!其實,這一切原因在於:

  1. 中國14億人口,每年糧食產量雖多,但消耗量更大。

  2. 國內糧食產量主要集中在玉米、稻穀和小麥上,三者約佔總產量的91.2%以上。而大豆國內目前的自給率不足20%,需用通過進口來解決。

  • 我國的糧食進口當中,大豆是絕對的“主力”,佔比超過80%。2019年,糧食進口總量約為1.11億噸,其中大豆進口量就超過8800萬噸。

  • 除了大豆之外,玉米、小麥等糧食的進口,主要是用於加工成飼料、餵養性畜,對糧食安全並不構成直接的影響!

  • 一旦受到疫情影響,各國封城,糧食無法出口,對於我國來說,或許一些豆製品價格會有所提升,對於整個糧食的供應,並不會有多大影響的!

總之一句話,雖然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糧食產量或受到衝擊,但我國糧食產量高、儲備量大,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根本無需擔心的。


財經者思


糧食是國家儲備的物資,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糧食肯定是能得到保證的,價格也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漲幅很小。

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的控制,農民已經完成了耕種

雖然國外的疫情比較嚴重,累計確診了已經超過16萬,可喜的是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防止國外疫情的輸入和現有存量確證病例的治療,所以可以肯定的說,我國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農民已經完成了耕種。保證了疫情結束後糧食產量的穩定。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年糧食產量6.63億噸,比上年增加594萬噸,增產 0.9%,夏糧產量14160萬噸,增產2%;早稻產量2627萬噸,減產8.1%;秋糧產量49,597萬噸增產1.1%。全年穀物產量61368萬噸,增產0.6%。

從2013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6億噸之後,糧食的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從1997年的297.7公斤升到2019年的483公斤。

我國14億人口,按照每人一天平均消耗兩斤糧食算,全年消耗的糧食約10220億斤,約1.022頓,即使考慮糧食的耗損及其他用途,糧食生產是能夠自給自足。

我國糧食儲備足量

我國把糧食生產和儲備當做國際民生的大事來抓,我國糧食儲備是世界上比較完備的,而且我國堅守18億畝的耕地紅線,所以糧食的產量是有保證的。

2018年全國共有標準糧倉容量6.7億噸,簡易倉容量2.4億噸,即使這些糧倉裝一半也夠,就算今年糧食沒有產量,糧食的庫存也夠吃幾年。

綜上所述,國內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農民已經完成了耕種,即使最壞的打算,今年沒有任何的糧食收成,我國的糧食庫存也夠吃幾年,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的問題,國家已經提前儲備了幾億頓糧食。


互金圈


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肆虐,大部分國家都執行了封城的措施,我們中國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保得到保證?



其實這並不用擔心,新冠肺炎病毒針對的只是人,在目前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只要切斷人與人傳播路徑以及對現有的感染病例進行治療,就能有效的控制疫情。不過目前的形勢已經非常令人擔心,因為除了我國之外,世界其他國家都處於疫情的大規模的爆發期,每天確診病例都達到數萬人。

很多國家不得不採取嚴厲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者停運航班、限制人員入境等等措施,這些措施的確會給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不便,對於農業生產來說肯定會產生影響。

但是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這還不算是問題,首先是我國的肺炎疫情已經逐步得到控制,已經有多個省份實現昨天確診病例零增長,現在最大的防控壓力就是海外的疫情倒灌情況,從最新的數據也可以看出,我國每天從境外輸出的病例都多達數十例。



但是我國的農業生產卻不會因此耽誤,畢竟在地廣人稀的農業生產區,疫情的防控壓力非常小。而我國的糧食產量本身就能達到自給自足,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達到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了594萬噸,增長了0.9%,創下了歷史新高。

可以說我國的糧食絕對能夠從足供給全國,絕對夠吃的。只是說由於疫情在全球的肆虐,會影響很多對外的貿易往來,我國很多的進口的一些糧食和農副產品會受到嚴重影響。

不過這是屬於疫情狀態下的貿易陣痛期,也是暫時無法改變的事實。不過我國很多進口的糧食大多數都是用於飼料加工,來餵養牲畜的,如果疫情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各種肉類價格可能會漲。



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結束,產生的影響會非常小。


大正看世界


這個擔心應當是多餘的!因為疫情對醫療體系的衝擊比較大,對經濟的發展有一定衝擊,但是對農業的衝擊應當比較小。

這次的新冠疫情,確實來的很突然,衝擊力也很大,目前已經蔓延至全球177個國家,經海外累計確診病例就達到19萬多例。



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目前全世界都把手頭的工作放下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抗擊疫情。

說句實話,這次新冠疫情,確實對各國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影響了經濟增長。如果長此以往下去,各國的GDP增長預期恐怕都要調整,全球經濟危機也不可避免。

那麼作為我們國家來講,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加之我們又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讓許多人擔心的是,我們國家的糧食能夠得到保證嗎?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飯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算算賬。趣談專業戶看了一下我國的糧食生產狀況和進口狀況。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對農業非常重視,國家每年的一號文件均是三農工作的。從這幾年的糧食生產狀況來看,每年的糧食生產均在5.5億噸左右,而且是連年大豐收,糧食產量逐年再創新高。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儲備糧建設,按照目前的儲備糧數量來看,一般均保持在2.5億噸上下之間。按照14億人口計算,就儲備糧這一塊兒,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上五個月的時間。

按照我們國家自產的糧食來講,有5.5億噸左右,能夠滿足14億人民吃上一年半的時間。

那麼有人說了,我們國家有如此多的糧食,為什麼每年還要大量進口呢?我們國家的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小麥和大米為主,目的是彌補國內糧食生產的缺口。

還有一點就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們國家的釀酒業非常發達,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如果疫情加重,國家必然會適時做出相應調整。這樣的話,釀酒業的糧食損耗就會降下來,把節約出來的糧食用作吃飯,這樣能夠延緩一段時間。

話又說回來,新冠病毒雖然來勢兇猛,非常頑固,但是我們要相信人類的智慧,在不久的時間內,人類一定可以戰勝病毒。

到那的時候,糧食生產必然加速,糧食保障完全沒有問題。我們一定要相信國家的治理能力,一定要相信人類的智慧。

綜上所述,中國的糧食是能夠得到保證的,14億人民的吃飯問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