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發佈 目標瞄準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

近日,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印發《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廣州科學城要圍繞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總體定位,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和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

發展目標

2023年實現五個方面大變化

廣州科學城是廣州高新區的主體園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州科學城以其雄厚的“科技戰疫”力量而備受矚目。

《方案》提出,廣州科學城總體定位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到2023年要實現五個方面大變化,完成21項重點任務,招招硬核,乾貨滿滿。五個方面大變化包括:發展空間實現大優化,科技創新實現大突破,產業集群實現大提升,中小企業實現大發展,對外開放形成大格局。

據廣州科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幾年,廣州科學城將開展空間擴容提質,打造活力迸發的科技創新核,建設協同發展的創新產業區、創新服務區和創新拓展區,構建產研融合的科技創新集聚軸和先進製造業提升軸,形成“一核三區兩軸”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突出開放創新,致力於將廣州科學城打造成服務“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一方面要提升國際合作平臺,深化與新加坡、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合作,推動中國—沙特產能合作,合作建設境外園區。另一方面,要融入國際創新網絡,建立廣泛的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學術交流合作網絡。

與此同時,廣州科學城還創新國際合作政策。比如,對研發所需設備、樣本及樣品開展分類管理,提高相關設備、樣品出入境審核效率;優先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經驗,試點建立“保稅+科技創新”聯動運行模式。到2023年,廣州科學城要全面建立國際化營商環境體系。

科技創新

R&D佔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

到2023年,力爭建設1個以上大科學裝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和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R&D佔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主要創新指標位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科技創新”是《方案》的核心,重點提出將廣州科學城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

為此,《方案》聚焦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科研機構、產業技術平臺三方面。包括佈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以及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裝置、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設施,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

“實施團隊帶頭人全權負責制,賦予戰略科學家和產業頂尖人才用人權、用財權、用物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內部機構設置權和人才舉薦權”,為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方案》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提出打造與國際規則銜接的營商環境最佳實驗地。

具體而言,《方案》要求加快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深入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加強與港澳規則對接,創建國家自然資源管理綜合改革試點,鼓勵土地複合利用、空間垂直兼容,構建激發創新、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熱土。

產業創新

打造三大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

一流的智造中心要有一流的產業集群。《方案》明確指出,廣州科學城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升到70%以上,建設世界頂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不久前,在廣州科學城,全球最大機器人企業日本發那科公司華南地區總部基地開業。沿廣州科學城瑞祥路,發那科、廣州數控、瑞松科技、弘亞機械、明珞裝備等10多家機器人企業林立,一條熠熠生輝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帶呼之欲出。

順應全球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方案》提出因企制宜推進“機器換人”,打造一批“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示範項目。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打造一批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示範工廠。

此外,廣州科學城還將佈局實施產業路徑創新工程,對傳統工業企業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完善氫能、智能汽車、健康食品等產業佈局,促進石化、汽車、食品飲料等產業優化升級,重塑製造業的技術體系、生產模式、產業形態和價值鏈條。(記者 葉 青 通訊員 曾 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