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挖出文物,村長兒子想知道是否為金子,竟把國寶級文物砸粉碎

在一九五四年的時候,我國江蘇省曾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當時在丹徒縣紹隆寺有一位名叫福貴的老和尚,他在這一年還俗回到了家鄉,為了生活就在村子裡的村長聶長保家打工。一日他正在一塊坡地上翻土勞作,結果一鏟子下去鏟到了什麼硬物,於是他繼續挖掘著,想要看看這藏在地裡的究竟是什麼物件。

村民挖出文物,村長兒子想知道是否為金子,竟把國寶級文物砸粉碎

結果他越挖越多,最後竟是發現了一大批的青銅器,這些物件滿滿的堆在了地裡,引來了當地的好多人圍觀。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些什麼東西,但福貴挖出寶貝的消息倒是很快的就傳遍了當地。聽到消息的聶長保的兒子也趕來了自家地裡,聽到大家都在討論這些會不會是金子做的,於是他為了查看一下這些物件的質地,竟是隨便撿起一件放在自己面前,撈起鋤頭就砸的粉碎。

村民挖出文物,村長兒子想知道是否為金子,竟把國寶級文物砸粉碎

但那時的他可不知道自己恰好砸碎的這件青銅器在這批出土文物之中,價值最高,堪稱國寶級文物。這件文物正是在這批出土於江蘇省鎮江大港鎮煙墩山的青銅器中唯一鑄有銘文的宜侯冊簋,現今它被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但館中展出的這件宜侯冊簋其實是用碎片綴合的,當時由於文物嚴重受損,而且其碎片並未被全部回收,這導致不少銘文因此丟失,而且接縫處的銘文也難以辨認。

村民挖出文物,村長兒子想知道是否為金子,竟把國寶級文物砸粉碎

這件宜侯冊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器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0多個字,記述的是周康王冊封為宜侯,並賞賜弓、箭、土地、庶人等,他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實資料。在多數學者的觀點中,中國的分封制始於西周初年,周王對同姓和功臣的分封,大量的史書詳細記載了當時分封諸侯的史實。

村民挖出文物,村長兒子想知道是否為金子,竟把國寶級文物砸粉碎

但在現有實物中,只有這些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宜侯冊簋是考古發掘資料,並且明確記載了西周的分封情況的,這決定了宜侯冊簋在研究西周分封制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專家還斷定,銘文中的宜就是在今天的江蘇丹徒一帶是吳國的發源地,而宜侯冊簋因為自身對研究吳文化的重要性被譽為吳國第一銅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