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師何去何從,縣管校聘為你量身定製


老教師何去何從,縣管校聘為你量身定製

多年來,義務教育中小學校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有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在一線教學崗位上晉升高級職稱之後,便有種心滿意足的感覺,原來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驟然降溫。總想著能不上班就不上班,能幹點輕的就乾點輕的,能請假就請假,反正工資照發。

於是學校的後勤事務崗位、前勤的教學服務崗位等,就成了老教師們爭相追崇的“香饃饃”,這部分老教師的請假記錄也逐漸多起來。

這種現象的出現,帶來了許多問題,給學校的教學管理留下了不少後遺症。

一是浪費了教師資源。

義務教育學校處在最基層,教師本來就十分緊缺。由於環境條件所限,優秀的招不來,來的不情願、不安心,總想著往城裡跑;調走的大多是有特長、教學能力水平較高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那些年齡稍大些的教師,沒有能耐扎翅起飛,默默堅守在教學崗位上,成了支撐基層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

但是,在職稱如願以償之後,就想著少幹或者不幹,不僅有失老教師的風範,也讓本來就師資短缺的中小學校雪上加霜,更是一種人才的浪費。

二是影響了教學質量。

老教師們熟悉農村孩子的性格特點,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還是蠻可觀的。他們唯一的希望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及早晉升高級職稱,增加個人的工資收入,提升家庭生活的品味檔次。這種想法是正常的、合理的,本身無可厚非。

但是,在晉上高級職稱、拿到高工資收入之後,就想著轉崗或脫崗,無疑是對職稱制度的傷害、對教學管理的抽絲,給教學質量造成的衝擊也不可估量。

老教師何去何從,縣管校聘為你量身定製


三是挫傷了一線教師積極性。

職稱高的教師拿著高工資,幹著輕鬆的活兒,時常晃來晃去;職稱低的教師象群鴨子被趕上架,挑起教學重擔,超負荷運轉,工資收入低。久而久之,一線教師對這種反常的錯位現象,自然會有意見,產生攀比,滋生抱怨。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自然會表現在日常的言行上,影響到工作積極性。

為了儘快改變這種現狀,防止繼續蔓延,經過部分省市幾年的試點探索,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確認:全面推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

實行縣管校聘的目的,就是要均衡和優化城鄉、校際教師資源,做到人盡其能,體現按勞取酬,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從而夯實義務教育基礎。說到底,就是要打破教師的“鐵飯碗”,解決乾和不幹、幹多幹少、幹孬幹好一個樣的問題。

老教師們普遍關心的是職稱和工資待遇問題,總認為評上了高級職稱就是終身制,幹多幹少反正你得按職稱發工資。縣管校聘的實施,將對這種現狀作出改變,把學校的崗位競聘、工作考核和收入分配結合起來。這無疑會給評上高級職稱的老教師們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

老教師何去何從,縣管校聘為你量身定製


最近,山東在部署縣管校聘時,明確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考核獎懲辦法。亮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中小學職稱制度,加強教師崗位履職的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全面推行“三定一聘”,即定工作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職責。對課時量不達標、考核不合格、達不到崗位要求的教師,給予低聘或解聘。

2、探索建立高級教師崗位第三方聘期考核。也就是說,將聘請專業機構對高級教師的崗位履職情況進行定向考核,以確保考核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3、在收入分配上,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增量部分,年底前將全部納入獎勵性績效,加大對優秀教師的獎勵力度。教師的工作考核嚴密了,公正了,把實際崗位勞動貢獻,跟個人的工資收入掛起鉤來,按崗按量按勞分配,獎優罰劣,諸如職崗不符、多幹少幹一個樣的問題,也就有了解決的希望,以前學校中不合理的事情,也會逐漸變得合理起來。

但是這樣一來,老教師們開始擔心了:高級職稱和收入還保得住保不住?頂崗吧,力不從心,也競爭不過年輕教師;轉崗或低聘吧,工資待遇立馬下滑,於心不捨。特別是那些年老體弱多病的教師,奮鬥了大半生,剛剛評上高級職稱,眼看快要退休了,就這樣白白地放棄?

老教師們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其實,縣管校聘並不象傳說的那麼可怕,制度既有嚴肅的一面,也有人性化的考慮。

從山東等地試點的情況看,在縣管校聘的實施方案中,都為個別年老體弱、短期病假或特殊情況的老年教師,預留了直達通道,設置了直聘崗位。也就是說,確有特殊情況、經教育局批准、教職工認可的老教師,可以不參加競聘,直接被聘任頂崗。

如臨朐縣2018年實施方案就明確列明:大齡教師(男58歲、女53歲以上)、服務期未滿的教師、孕期哺乳期的女教師、以及因重病在縣教育局請假備案的教師,經本人申請且在校內公示無異議的,可參與校內直聘。昌邑市則把直聘年齡放寬到離退休10年之內,不滿意學校安排的直聘崗位的,也可以參加競聘上崗。

老教師何去何從,縣管校聘為你量身定製


縣管校聘有這樣的特殊安排,老教師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