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醫生的一天:四臺手術連軸轉

心外科醫生的一天:四臺手術連軸轉


如果,你問一名急診手術醫生,通宵做完一臺手術後,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大部分醫生可能都會說:“沒人打擾,好好睡一覺。”


其實,有時就是這麼簡單又合情合理的願望,都沒法實現。最常見的,是手術完成之後,小睡2個小時,又重新投入新一天的戰鬥中去。


人後超凡的努力,少有人知。


但人前碩果累累的成績,便是明證。


3月12日,河南省胸科醫院心血管外科一天共4臺主動脈夾層急診手術

,這種接診能力、急救能力即使放眼全國,也是不多見的,但在河南省胸科醫院,幾乎已成常態。


2020年一二月份,河南省胸科醫院心內外共接急診手術130臺,2月底的一個週末,心外科也是一天接診四臺主動脈夾層急診。這充分體現了河南省胸科醫院主動脈夾層內外科急診手術能力在河南省的優勢地位。


第一例


12日中午11:40,心血管外科八病區主治醫師孫科雄接到指令,去豫西某地農村接一名主動脈夾層急診病人。


下午16:44,河南省胸科醫院救護車風馳電掣地趕到了豫西某山區——這家人就住在山腳下。


患者為男性,55歲,11日晚7點吃晚飯時突發劇烈胸背部疼痛,伴暈厥,由救護車送至當地縣人民醫院,縣醫院認為病情危重,無治療條件,又轉往當地市醫院,快到醫院時清醒(發病後約50分鐘)。12日凌晨2:26行CTA顯示升主動脈近端主動脈夾層並破裂,心包積血。


經當地醫生介紹,“河南省胸科醫院的王平凡教授可以救你的命。”經聯繫急診轉往河南省胸科醫院。


心外科醫生的一天:四臺手術連軸轉


這位患者高血壓20年,最高135/125mmHg(病人自述),未用藥治療;吸菸史22年,平均40支/天,剛戒菸3月餘。


救護車上,患者意識清楚可以說話,雙下肢足背動脈弱,考慮為心包填塞所致。


孫科雄醫師將相關信息發給大血管中心、心血管八病區主任張力,經研究認為診斷明確,需要急診手術才能挽救患者生命。院內的準備工作隨即有條不紊地進行。


12日晚8點15分到達河南省胸科醫院,因有高危破裂風險,患者在急救擔架床上行心臟彩超檢查及術前準備後直接進入手術室。


從開始麻醉到切皮僅用了20分鐘。


心外科醫生的一天:四臺手術連軸轉


由中國著名心外科專家、河南省胸科醫院副院長王平凡和張力主任主刀,行Bentall+右半主動脈弓置換術,至第二日凌晨4:40成功結束。


術後一個半小時患者清醒,目前患者恢復順利。


第二例


一位69歲男性患者,12日早上五點多起床時突發心前區不適伴頭暈、乏力、出汗,無明顯胸悶、胸痛症狀,就診於當地醫院,行冠脈造影顯示心臟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主幹50%狹窄 ,不排除夾層可能。


因患者症狀持續不緩解,受當地醫療條件所限,無法行增強CT檢查,為進一步診治聯繫河南省胸科醫院胸痛中心。


心外科醫生的一天:四臺手術連軸轉


13日凌晨1點50分到達河南省胸科醫院,行全程主動脈CTA明確診斷為A型主動脈夾層。


4點55分,手術開始,剛從上一臺手術下來的張力又站在了這個手術檯上。由他主刀行Bentall+右半弓置換術+無名動脈重建術,當日下午2點20分結束。兩臺手術幾乎是緊跟著,他們不僅通宵而且還連軸轉。


手術室護士張莉莉剛下了第一臺手術,凌晨3點多剛到家準備睡覺,“又來了一個急診夾層,請速返”,一個電話又讓她快速穿好衣服趕回才離開不久的手術室,再次穿上手術衣,一字排開手術器械——戰鬥又打響了。


心外科八病區主治醫生張亞飛在12日晚8點忙完一天的工作後,剛到家裡,9點就被急診電話召回院裡,在之後的24個小時時間裡,只休息了約60分鐘。


張亞飛12-15日的作息時間表:


12日:

21:00:第一例主動脈夾層患者入院,我是備班,30分鐘內趕到醫院。

21:30:上急診手術。


13日:

凌晨3:00:第一臺手術未下,胸痛中心呼救,第二臺急診夾層患者確診,需要手術。

3:10:趕到胸痛中心,家屬經濟允許,信任度高,向張力主任彙報,準備急診手術。

3:30:通知科室其他大夫,協調團隊完成術前談話、安排手術、備血等。

4:10:接入手術室,上臺。

6:30:手術主要部分做完,由支援大夫替換下臺。

6:30-7:30:短睡1小時,但中間仍要接電話處理各項緊急醫療事務。

7:30:開始新一天的查房、出醫囑。

9:00-12:00:開視頻學術會。

12:00:簡單吃一口盒飯上手術檯。

12:30-16:00:一臺肺葉切除手術,並將患者送至ICU,交待術後注意事項。

16:00-18:00:給術後病人做胸腔穿刺,查房,寫病歷,換藥。

18:30:下班路上過度疲勞,騎電動車摔倒,所幸無大礙,應該勞逸結合。


14日

7:30:上班值班

11:00:科室接診一臺高齡A型夾層。

12:00:第一臺夾層急診手術。

14:50:新鄉送入一例夾層,情況不明,必要時急診手術。

15:00:上急診手術。


(14號因兩臺急診夜裡只睡了一個小時,15日做術前準備及急診手術工作至當晚10點。)


雖然這只是一個醫生的作息表,卻很能代表河南省胸科醫院大多數急診手術大夫的日常。


因為,急診無法預知,無法等待。時間就是生命,只有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為垂危的患者爭分奪秒。


第三例


3月12日,一位59歲男性患者突發胸背部疼痛,在當地縣醫院行核磁共振顯示為A型主動脈夾層,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由當地救護車送入河南省胸科醫院。


因破裂風險極高,在做完彩超及相關檢查後被直接送入手術室,晚7點55分手術,由心外科七病區主任王龍主刀,行主動脈竇部成形+升主動脈置換+全弓置換+支架象鼻手術,3月13日凌晨1:30手術順利結束。


心外科醫生的一天:四臺手術連軸轉


第四例


“叮鈴鈴……”


3月12日中午12點25分,河南省胸科醫院心外科六病區副主任醫師田振宇的電話響起,剛下手術有些疲憊的他接起電話:“田老師,我們這裡有個突發暈厥的病人,頭顱檢查沒有發現問題,超聲見到心包積液,主動脈增寬,懷疑主動脈夾層,想轉到咱醫院,你看咱醫院能否派一輛救護車來接一下,病人情況很重,血壓靠升壓藥物維持……”


看完發送過來的檢查報告單後,田振宇立即聯繫了醫院相關專家團隊會診,排除新冠肺炎後,立刻派救護車前去接診。


心外科醫生的一天:四臺手術連軸轉


車開得又快又穩,與心血管疾病作戰多年,救護車司機及隨車醫務人員很明白“主動脈夾層”的兇險程度。


當天16點患者即入河南省胸科醫院,立即行全程主動脈CTA檢查,顯示在主動脈弓部背側近無名動脈處有一透壁性潰瘍,升主動脈瀰漫性血腫形成,中至大量心包積液,血壓已漸平穩,不再需要升壓藥物維持,病人意識清醒,肢體活動自如,表面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嚴重。


但其中疑點重重,該病區主治醫生李聰申請心外專家會診,意見一致:需急診手術。透壁性潰瘍屬極高危破裂風險,該病人能倖免破裂實屬幸運。


12日21點30分,由王平凡主刀,田振宇為助手,該病區主任醫師張毅強也從家趕回醫院並直奔手術室,行升主動脈置換+右半主動脈弓置換+主動脈竇部成形術,次日凌晨4點手術順利結束。


李聰大夫也參與了這次手術,術後他寫出了自己的感受:


“春已至,凌晨五點已可見天邊泛白。


寫手術記錄、告知家屬手術情況及簡要病情;早8點晨會交接班:手術病人已清醒,肢體活動好,能配合,循環穩定,尿量好......


大家心情都很好,突然想起一句話:但願世間人無病,寧可架上藥生塵。


補覺模式開啟,天亮說晚安。”


早出晚歸地在病房(手術室)忙一天,足未能出戶;剛下班,想象著能和家人吃頓晚飯,突然接到急診,身體大腦再次高速運轉,

從夜深人靜奮戰到晨光微露;常常,萬家燈火裡少了他們的身影。這些,都是醫生的日常。


誰願意馬不停蹄,誰不想勞逸結合。只是,責任感已化為習慣,嵌入了思維,融進了血液。


每一天,都是衝鋒陷陣。


— END —

值班丨王麗娜

統籌丨王嘉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