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說好了再見,餘生等你一百年

我們分別時

那是2020年的春天

初春尚且擁抱嚴寒

你給予的溫暖

為何如此短暫

你留給我的深情

記憶著刻骨銘心的依戀

誰的呼喚依舊在我耳畔

你若許我百年我將再等你千年

說好了再見,餘生等你一百年

嚮往未來

才有一如繼往的堅定信念

恪守真理

才相信摯愛會將一切改變

曾經滄海難為水重複了千萬年

那只是前人擬定的謊言

曾約定油菜花開遍

我們再次三月裡相見

你若許我百年我將再等你千年

......

上面的詩句,是一位名叫陳宇的襄陽人寫給返程的戰疫英雄的詩歌《說好了再見,餘生等你一百年》的節選。

讀起來讓人傷感,同時眼淚也會不自覺的流下來。今天,是襄陽戰疫的第51天。今天,有很多分別的故事在發生。

當人們困在一座城裡太久了,人們就想走出城外去欣賞自然風光。城市裡的繁華因疫情的蔓延,變得冷寂。花兒開了又凋謝了,人們還沒有看到它燦爛的容顏。

傷感的蔓延,不只是城裡的人。還有在外滯留不能回家的遊子。

今天是襄陽人馬進女士滯留在杭州市富陽區大溪村的第51天。這51天的故事是她人生中最難忘也最豐富的體驗。

今天下午3點55分,馬進即將帶著女兒和另外50多名襄陽籍學子,從杭州乘坐火車開始踏上返回襄陽的旅途。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終於能夠返回襄陽了,馬進和孩子們很高興。但是,她又充滿了傷感。因為在隔離病毒不割離愛的51天裡,她收穫了太多感動。今天,就讓我們一一道來。


1 到杭州看望女兒被隔離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今年1月22日,馬進乘坐襄陽飛往杭州的航班,到杭州市富陽區一畫室去看望女兒。女兒是一名藝術生,去年7月已經到了杭州參加集訓。母女倆半年沒有見面了。

可抵達畫室,畫室根本不讓馬進見孩子,連大門都不讓進。更讓馬進心慌的是,第二天(1月23日)傳來武漢“封城“的消息”。

“我從襄陽出發的時候,襄陽還沒有一個病例,乘飛機時也沒說不讓出省,更沒說湖北來的觀察14天。”馬進說,隨著疫情發展,她開始不安,預感畫室會放假。

果不其然,1月26日(大年初二),畫室通知家長們把孩子接走。通知還強調,湖北的學生不能回湖北,要求暫住外省親戚和朋友家或在學校進行隔離。

考慮到六月份高考,回家複習方便,外省又沒有可以投靠的親戚朋友,馬進決定接孩子一起回家。為避免路上的傳染概率,她囑咐孩子爸爸從襄陽開車來接。

孩子爸爸日夜兼程,累了就睡車上,途經安徽在下大雪,一路上擔心杭州高速是否會封道。

最終僥倖高速下來了,到了杭州。可一下高速,他就被所在的餘杭區“逮”住了:要在餘杭觀察14天!

家不能回,畫室回不了,賓館住不了,總不能露宿街頭吧?馬女士發朋友圈求助,朋友的朋友幫他在富陽洞橋大溪村找到了一處空著的房子。

大年初二傍晚,母女倆拖著行李來到洞橋。空房子就在村裡的公寓式農居點,儘管傍晚悄悄地進村,但大包小包的行李,但還是被細心地村民發現了。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大年初三一大早,大溪村黨委書記王榮華接到村民的情況反映,聯繫了屬地民警和村裡網格員,一起上門查驗兩人身份。

馬進母女倆好幾天處於慌張狀態,忐忑中剛剛過了一晚。一開門看到民警和村幹部尤其全副武裝的社區衛生中心醫護人員,禁不住瑟瑟發抖,說話也顯得語無倫次。

按要求,她們需隔離觀察14天。


“行李,我們幫你拿,住的地方,是我們這裡條件很好的民宿,不騙你!”面對馬進母女的驚恐,王榮華暖心的一句話讓母女感到了溫暖,她們被安置在洞橋鎮的隔離觀察點。


2 隔離日記驚動浙江媒體及央視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從拎行李開始,馬進就感覺這裡的工作人員態度真的不是造作,真的在做事。

她開始用微信寫日記,記錄在隔離觀察點的點點滴滴。

“一沒嫌棄,二不粗暴,和顏悅色,歡喜接納。我們收拾東西出門時,有主動幫我提包拎箱的口罩天使,接送車上也有提醒我穿多點別被風吹感冒的司機天使,還有‘男神’領導溫和而堅定的指出我的‘從疫情地區來,細思極恐’的行為;更有醫護人員認真普及相關防護知識,細緻測量體溫,還派人把忘記在畫室門衛的畫板送上山......”

住進民宿,馬女士第一時間給大溪村黨委書記王榮華髮去了微信:“雖然你戴著口罩,但你的樣子我會記住一輩子!

“年輕的醫護人員送來被子,盆子,擔心一個水壺不夠,又送來一個,還幫我們調試風動空調,不停詢問還需要什麼。”

“這哪是隔離,分明是走親戚。”

馬進每天記錄著她在這裡的感動。而大溪村優美的風景,也讓她們開始覺得像度假一樣。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隔離點室外地處山頂,俯瞰青山,雲煙蒸騰,群山仰視,空氣極好;室內巧木玲瓏,雅緻素淨,暖氣充足,被褥潔淨,堪稱度假勝地,亦是人間仙境。

”日記中,馬進對當地的美景讚不絕口。


“這幾天基本沒有重複的菜,除了一日三餐,每天還有送來水果,其中的大青棗以前沒嘗過,清爽甘甜,味道好極了。”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今天寫的是:疫情不滅,決不收兵;勝利在望,我們同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一張張小小的便利貼,我每次都會呆呆看上好一會兒,每句話似道道陽光,像是在三月的春天裡。”這是馬進對村幹部細心關懷的記錄。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微信響了,打開一看是來自醫生的關心:你們看天氣吧,陽光好的話帶女兒到後山逛會,透透氣。看到信息,在眼眶裡打轉的淚水忍不住了。我都四十多歲了,卻還能像孩子般被照顧。”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當地對外地滯留人員的溫情關懷和滯留人員感性溫情的文字,藉助微信等傳播工具傳播了出去,立馬吸引了杭州當地媒體的關注。當地的《都市快報》趕來給馬進做了專題採訪。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緊接著,央視也趕來採訪。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3 與村民同吃同住採茶賣茶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隔離期很快結束,馬進已經愛上了這個地方。政策還不允許返襄,馬進就決定和女兒繼續呆在村裡,住進了村民的家裡。

這裡的山上都種有茶,家家戶戶都是辯茶高手。他們以茶為生,炒了幾十年,辨茶的經驗是炒茶炒出來的。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這家的主人對茶道很有研究:“辨茶不是喝出來的,沒見過茶山,沒炒過茶,被茶行老闆指鹿為馬洗了腦的茶痴太多了。茶是用來過平實生活的,不是用來奢侈的!”

馬進很佩服主人家,對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天天在茶園裡轉。她和茶農們一起採茶,學習炒茶,對這裡的一切都興趣濃厚。

西湖龍井茶在往年是不愁賣的,但今年因為疫情受影響,茶商無法進來,這讓村民們也開始擔心茶葉的銷路來。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馬進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就自告奮勇說可以幫著往湖北銷售。於是,馬進每天都拍很多采茶、炒茶的視頻及圖片,在朋友圈裡不停的曬,並聯系朋友們進行推介。

襄陽紅燈茶匯的創始人李紅燈是馬進的閨密,她被馬進的精神所感染,也開始在線上幫著宣傳,並邀請馬進到紅燈茶匯群裡分享自己的故事,推銷大溪村的茶。


面對很多人關於馬進賣茶的質疑,馬進不去反駁,而是堅持自己要感恩的想法去不停的做。她專門寫了這樣一篇文章,讓人看了十分感動——

有人問我為什麼賣茶?

當全國都在恐鄂時,我們母女流浪街頭,無家可歸,暴雨淋溼了衣服,大大小小的行李和畫板無處安放。是大溪村的一個好心人收留了我們,他知道我們是湖北人,他也收留了我們母女。

有人問我為什麼賣茶?

當人人都嫌棄湖北人的時候,我們母女被安置在一個仙境的地方,吃得好,住的好,每天還有溫暖的話語安慰我們,每天都有戴著口罩的當地的領導來看我們,每一雙眼睛都充滿了笑意。

有人問我為什麼賣茶?

當我們被解除隔離的時候,擔心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卻被大隊支書悄悄地安排在了大溪村,每天村民把菜送到我居住的家門口,有人把竹筒飯送到家裡來,小小的村子,我幾乎每家都吃過飯。他們共同的一句話是:別想家,很快就會回家的!

女兒總是問我,他們和我們不認識,為什麼對我們這麼好?

為什麼呢?你們肯定知道的。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國度的人們都有長著一顆良善的心。

同時,疫情讓我懂得,世事無常,該做的我立馬要去做,子欲養而親不待,感恩之心也是一樣的,我怕我回了襄陽又被繁瑣的事務牽掛,因此會忘了這些好人。

時間會忘記一切,哪怕再好的人和最好的事,即使恐怖的疫情,也會從人們心中淡去。而我不想忘記這段經歷。我要和這些茶農建立起長久的聯繫。

後記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50天就過去了。在聯繫返回襄陽的事宜時,襄陽二十四中的領導得知馬進在杭州,就請她協助該校53名在杭州集訓的美術生返襄。這些孩子都是因為這次疫情滯留的。

這幾天,馬進一直忙著帶著孩子們去醫院做體檢、去購買火車票等事宜。今天她終於帶著這幫追求夢想的孩子們,返回襄陽。她覺得,這樣的機緣,讓她更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襄陽市民滯留杭州51天央視新華社接連發出報道


馬進說,臨行前村裡專門給她發放了“榮譽村民”的證書。新華社也來專程採訪報道。


襄陽是座英雄輩出的城市,襄陽城市精神中就有俠義精神。她希望襄陽人民與杭州人民能夠更加的友好來往,互通有無,互相幫助。襄陽愛茶的朋友,如果願意購買大溪村的好茶,她也樂意當紅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