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01

你覺得婚姻,是幾個人的事?一個人,兩個人,還是兩個家庭?

也許你的答案是:兩個人。

而我的答案是:一個人。

以前,我認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互相包容與理解,一起攜手經營婚姻,那一定會把婚姻經營好,一定會幸福。

但是,聽了樊登老師的全國巡迴演講,我改變了想法。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在那次巡迴演講中,樊登老師說:“婚姻是一個人的事,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內心能夠變得完整、安全、有愛,跟誰都能過得很好。”

如果我們的內心足夠完整,就不會想要寄期望於對方身上,用一個行為的證明,來滿足自己的缺失感。

如果我們的內心足夠安全,就不會去要求對方為自己做些什麼,用一個改變的證明,來填平內心的坑。

如果我們的內心有愛,就不會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取更多的愛,用一個愛的證明,來餵養弱小的自我。

一段婚姻,是兩個人的相遇相知相結合,而無論和誰結婚,最終是和自己相遇,經營好自己,最後才能與幸福相遇。


02

你若完整,完美自來

我有一個朋友小梅,父母離異,從小跟著母親生活,父親幾乎不來看她,就像生命裡沒有這個人出現,她從小就幻想嫁給一個很愛她的人,代替父愛。

去年,她嫁給了愛情,她老公每天雷打不動地給她準備豐盛的早餐,甚至包攬一切家務,就像一個父親一樣照顧著她。

今年年初,她告訴我:她的愛情沒了。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原來,在這次疫情裡,她的老公沒有早早起來給她準備早餐,而是在床上睡大覺;她的老公沒有陪她一起看偶像劇,而是在敲著鍵盤跟隊友說趴下、注意前方。

她老公沒給她準備早餐,是因為頭天晚上她肚子疼,凌晨2點老公還在給她熬紅棗生薑湯。

她老公沒陪她看偶像劇,是因為他連續半個月推遲朋友邀約,那天是他隔離13天,第一次打遊戲。

在朋友眼裡,她真嫁給了愛情。只不過,她想嫁的不是愛情,而是父愛。

她一開始尋求愛,就是為了用愛情來填補缺失的父愛,可父愛誰都替代不了。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在她生命裡,因缺失父愛而不完整,她想要修復自己,想要生命更加完整,她放棄用自己的力量,去彌補缺失的父愛,而是寄希望於愛情。

沒有人,可以完全滿足我們,包括父母。小時候,想要一雙鞋,可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月工資,所以無法購買,愛情亦是如此。

想要愛情,填補生命的缺失,並不是最佳方法。到最後,也許父愛沒有填補,愛情也丟了。

因為,在這段缺失的關係裡,愛情也是缺失的一部分,而你只看到了想要的那一部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結婚,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結合,而不是融合。你能把自己理順了,把自己內心搞明白,把自己內心變得完整,跟誰過日子都一樣。


03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從小,我就在心裡描繪著另一半的模樣,又高又帥又貼心,就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

現在,我早已結婚,對象不是王子。

我的伴侶,不是理想中的情人,我一直想要改變他,讓他成為我所幻想的完美伴侶,跟我一起共度餘生。

但現在,我放棄了改變他的想法,而是學著去接受他本來的樣子,我卻過得比以前還幸福。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改變他的過程中,我過得很累,他也過得很累。

一開始,我要求他做家務,他會做,但是我會因地上一粒米,訓斥他,他打掃的很乾淨,我會因為他不主動,責怪他。

後來,我的要求,他會推脫,即使答應了,也不會立刻去做。因此,我對他越來越不滿意,各種找茬,他也對我越來越煩。

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緊繃,隨時會爆炸,就差一個導火線。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這次疫情,聽小梅抱怨了她老公,說她的愛情沒了,我也開始認真反思:發現,我喜歡的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而不是他本來的樣子。

我要改變老公的想法,一直都是錯誤的。這是一種控制,是內心不安的一種表現,讓對方按自己規劃的軌跡發展,讓一切掌控在自己手心。

改變對方,不過是想獲得一個愛的證明,餵養我內心那弱小的自我,也在提供著虛假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因此,我放棄了改變對方的念頭,享受他的優點,也包容他的缺點,互相理解與包容。在這段感情裡,我做更好的自己,也允許他做自己,我們都很愉快。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婚姻裡,很多人沒有安全感,想通過改變對方,來獲得安全感,卻忽略了,總想改變對方的人,自己也長滿刺,期待靠近改變對方,不僅傷害對方,其實也對對方的刺進一步傷害。

我們需要的不是去改變他人,有人想要改變你,你是什麼想法呢?

我們需要去了解對方,瞭解自己,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強大。安全感,自己給的才安全。

04

你若有愛,幸福自來

有一閨蜜,她的婚姻觀念是:只要結婚,一定要白頭偕老。

去年10月份閨蜜聚會,她說:“我離婚了,對方沒有出軌。”

“為什麼?”我們都很驚訝,異口同聲地問。

“因為在這段感情裡,期望與回報不成比例,付出太多,收穫太少。”

“這段婚姻,讓我變成了我討厭的模樣,在婚姻裡,我迷失了,現在我要拯救自己!”她補充說。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的確,在這段感情裡,她付出太多。

大學時,每天她會給男友送愛心便當。

結婚後,每天5點30起床,給對方做愛心便當,有一次胃病犯了,也起床堅持給對方做愛心便當。

畢業後,兩人成了異地戀,為跟男友每天見面,放棄家人安排的國企單位,選擇來到陌生城市打拼。

懷孕時,孕吐嚴重,同樣每天堅持給老公做飯。為不打擾老公上班,所有產檢都是她一個人去做,懷孕期間從未要求老公做過一件事,還攬幹一切家務。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有一次聊天,她說:她內心,很渴望對方陪自己產檢,希望對方給她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她所付出的一切,就是想要換回同等的愛。

只不過,最後沒有換回同等的愛,而是離別。

她真的很愛他,渴望對方同樣愛她,為了得到這份愛,她做了很多努力,甚至放棄了自愛。這也註定,她得不到同等的愛。

一個人不懂如何愛自己,又怎麼知道如何愛他人呢?委屈自己得來的愛,也不會幸福,因為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

當我們無法給予自己愛時,寄希望於對方身上,就好比我們被刀劃傷,希望對方撒藥來治癒傷口,而不是選擇自愈。

我們無法自愈,那傷口還在那裡。委屈自己,就是丟失愛的能力,我們只有懂得如何自愈,如何愛自己,才能真正收穫愛。

婚姻,是一個人的事

05

寫在最後:

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就好比沒了“脊樑骨”。

婚姻不是命運跳板,也不是生活囚籠,骨子裡有自我堅持,才能挺直腰桿,贏得尊重。

愛寄託在對方身上,我們難以真正體驗愛。對方給的愛,可以收回;自己給的愛,可以永恆。

婚姻出現問題,一般是我們內心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求關心求呵護求愛。

需求是一種無底洞,一種需求得到滿足,還會出現新需求。我們內心無法滿足,對方做再多也是徒勞。

當我們把婚姻看作是一個人的關係,不再求愛,而是成為愛,去愛自己,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完整、安全、有愛,更容易到達幸福的彼岸。


《知否》裡,盛明蘭對祖母說過這樣一句話:若為了在男人面前爭一口飯吃,反倒把自己變成面目可憎的瘋婆子,這一生多不划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