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日子,雖然清苦,卻有滋有味

讀簡樸語言故事勾起了我早已為忘記過去的曰子,沒有想到文章中描述有一種油紙傘,比較有色彩,卻也比較脆弱,不小心就會戳一個洞。但是油紙傘的木傘骨子排得很細密,並且那時候的人,用東西都很愛惜。不像現在的人,東西不當東西。 那時候,人們用過了傘,都要撐開了陰乾,再收起來。木傘骨子和傘柄漸漸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結實。鐵傘骨子,也絕不會生鏽… 傘面倘若破了,就會找修傘的工匠來補。他們都有一雙巧手,補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撐出去,又是一把遮風避雨的好傘。一段歷史在每個人生活的歲月或者被某一件物品喚醒發現不經意的小事都成為無憂無慮的童年最美,最幸福的時光。現在我們生活富裕,但人與人商業之間早已缺少真正的人情味了。

過去的日子,雖然清苦,卻有滋有味

那時候,生活其實是相當細緻的,什麼都是從長計議,那種生活,平常,簡單,艱辛,而深刻,那就是人生的況味,難忘而充實。

過去的生活細細碎碎,卻是不可或缺的簡約,而今的生活大事小事疲憊不堪,卻多人云亦云是無事忙。

過去的日子,雖然清苦,卻有滋有味

讀王安憶散文《過去的生活》,諸如影劇院門口反覆被用的紙扇,清一色的黑布雨傘 ,可以修補的鍋碗瓢盆及籮筐,限購的肉食蔬菜家裡每人只可分食的一塊排骨等等,其實是那個時代物質不富有不豐富的見證;如今鋼筋混凝土的高樓大廈林立,幾乎不會有一家老少幾代人蝸居在十來平的房間裡,商品蔬菜瓜果琳琅滿目,可以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滿足及文化生活不斷提升,是一個社會形態不斷前行不斷文明的必然,只是當下如何延續過去的文明,更好發展現代文明,這才是我們現代人是急需深思的,而不是沉浸在過去的文明裡憶苦思甜,這就是四大文明古國裡中國何以立足東方不敗的原來因:尋求革新,不斷取捨,不斷髮展前行……

過去的日子,雖然清苦,卻有滋有味

突然想起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也是她的姥爺經常感嘆的話,說“人能了,世窮了”!人類對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和攫取,看似人們前所未有地享受著物資豐裕的幸福生活,然而同時精神上的空虛和對物質的極大浪費,與往日有所期盼有追求也極其珍惜資源的生活同日而語!人真的很“能”,我們不否定科技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資源就那麼多,想要所以只能稀釋!

過去的日子,雖然清苦,卻有滋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