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會計,A是注會但能力和人緣一般,B是中級但能力和人緣不錯, 選哪個做主管?

健哥他說


這個話題有點好笑。我覺得,應該讓B做主管,A呢,做總監。

1、中級與注會,級次差十萬八千里。根本就是初中生與博士生的區別。哪來注會專業能力不如中級?哪國家考試的出題人都弄錯考卷了?如果中級那個真有本事,理當去考注會啊,能力這麼強,還愣在哪幹嗎?

2、至於人緣。興幾個例子吧,我自小喜歡醫學,所以,我不敢亂吃藥。而自從我研習法學後,我做事就變得小心翼翼的。因為我知道,別人違法可能沒事,而我沒後臺,一旦違法,坐牢是必定的。而那些不懂法的人,還真能賺大錢哦。因為他們做事自以為很圓滑。有個公司,原來有股東是審計廳的處長,但當我把該公司的否定意見審計報告給他們看後,該處長轉讓了全部股權,但不久,該公司成了上市公司。——這就是所謂的人緣吧?

會語文的教語文,會數學的教數學。什麼都不會的,可以做校長。既然B是個人才,就理當做主管。而A什麼都差,理當當總監啊。

——當然,高分低能的人是有的,注會並不是天下無敵。我就曾當即炒了四個注會。

不過,你這個【注會】,根本就是個偽注會。因為,只有通過注會全科考試並在事務所從事到少2年才可取得注會資格。其他的,都是假注會。


皇家師爺


當然是選注會!

你又不是選銷售,一個技術崗位,要那麼好人緣幹嘛?串通一氣做假賬?

至於能力上,注會會不如中級,這就是扯淡了!

這種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專業知識儲備是第一位的。你連知識都不懂,能力能強的起來?

而且注會跟中級會計師,連權限、崗位職責都不同,壓根不是一個檔次的——這可是國家賦予的權力。

如果哪個HR說出這種無知的話,乾脆把HR辭退算了,簡直是禍害公司。


雁去無痕ty


我想起來了一個笑話,說有個富翁想在三個美女中挑一個做老婆,於是這三個美女展示各自不同的才能,有的會做飯,有的會持家,有的會投資。你們知道最後富翁選的是哪個嗎?????????????

胸最大的那個。估計這個笑話很多人都看過,請原諒我,我沒有任何對女人的不尊敬。富翁只是想選擇一個妻子,他選擇最有女人特色的品質,做飯、持家和投資都不是核心競爭力,因為他不缺這些。

企業選誰做財務總監是老闆的判斷,他到底選誰一定取決於他覺得誰值得信任。作為普通員工,我們怎麼判斷出一個注師沒有工作能力而另一箇中級職稱反倒有工作能力呢???總賬會計和成本會計從難度來看,對一個註冊會計師來說真的有任何差別嗎???我們下去審計,尤其特殊項目審計中,對對方財務總監或者財務經理任職資格的一個很重要的判斷就是證書,即有高級證書的比中級的可能更加專業,會得到更高的信賴,中級職稱僅僅是擔任財務主管的一個最低要求。

當一個會計得到很好的人緣,這往往意味著老闆會對他產生一種懷疑,即他可能會“團結”、“不拒絕”其他人來欺騙老闆。


賞哈賞薩賞阿拉


注會和中級二者偏向不完全一樣,業務思維可能也會不同。注會偏審,中級偏管。

首先,一箇中級人員至少是有四年的經驗的,這個經驗不同人可能不相同。注會呢可能會有多年的考試經驗,理論知識個個都很豐富。

第二,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注會的能力就一定勝過中級人員呢?是因為他們的考過了CPA,然後就因此得出,智商超群堅韌度超高?

第三,在市場細分越來越精細化,組織結構越來越清晰的現代化企業中,真的需要那麼寬泛的業務知識嗎?

第四,財務管理中,實際情況下,對外溝通協調,包括銀行、稅務、工商等等工作以及對內的橫向和縱向的協調,佔了全部工作的80%以上。而核算業務基本不會佔到多少。那麼就是說溝通協調能力就比較重要了。

我個人,想法是,CPA這種偏技術的人才,就讓它專注於技術層面。招進來作為審計或者部門負責人。而具有大局觀的有實際操作經驗的人,招進來作為部門領導,帶著這部分人員去闖。


大牛郭


以前管過多家企業,挑選過多個財務主管,一般來說,B勝出的概率大於95%。為什麼?

1.一個合格的財務主管,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A.對於財務全面瞭解的專業能力。到了主管級別,應該對公司整體賬務有了相對清晰的瞭解,而且其自身還要負責具體會計事務以及填補他人會計事物的能力(就是有人不在時,要能補上去)。在這方面,B的優勢就很大了。能做到總賬會計,基本上分賬會計和核算會計都能做。



B.對於財務團隊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主管是下面要管理人的。其實在作為普通員工時,所在團隊中的口碑,也是未來升遷的重要評價內容之一。公司會計部門,一般要求就是穩定、不出事。所以團隊合作和相互配合是尤為重要的。在這一點B又勝過A。


C.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快速應付工作的新情況。A本來是有先發優勢的,他有個註冊會計師證書,表明之前學習能力是不錯的。但是在工作中雙方顯示的能力又都一樣,那反而說明B在工作中的學習能力優於A。作為主管,自己如果學習不了新東西,那下面的會計更加手足無措了。

2.這對於未來大家的職業生涯可以做一些借鑑。我們要努力去拿一些資格證書,CPA證書是非常有價值,也對職業生涯非常有用處。但是證書不是護身符,在長期的工作中,顯示出的具體能力和團隊精神才是未來晉升的重要法寶。

德先生講金融和理財,此次又講一些職場經驗。由專業變得通俗,大家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其實這兩種人都很優秀,二者的專業素質應該都不會差,由於個人溝通能力不一樣,兩個人的未來發展方向也會有所偏重。

如果選擇會計主管,建議你首選A。

具備註冊會計師執業資格,通過學習鍛鍊,工作能力不會太差,這是專業部門主管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人緣一般,其實對於純業務工作者來說,這也是一個優勢。會計工作要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辦理業務,如果人緣太好,善於變通,就增加了違紀違規的機會。從這一方面考慮,A的條件會更好。

B更適合從事管理性崗位。

具備中級職稱擔任會計主管,業務當然沒有問題。人緣不錯,是否能夠掌握分寸尺?溝通能力強,也是提高業務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如果溝通中不能堅持原則性,過於變通圓滑,單位領導是不能放心的。

因此,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選擇會計主管,首選職業操守、原則性,其次是業務能力。


財務意識流


A註冊會計師,能力和人緣一般;

B中級會計師,能力強人緣較好。

一個企業的財會主管,首先智商要強,業務能力要強,情商也要強,才能團結領導下屬完成團隊的工作,只有同時具備這兩個能力,才能身服眾望,論資歷他倆都夠,論能力B更勝一籌,我每年都要與會計師事會所,打一兩天的交道,接觸過不少註冊會計師,他們偏重於審計,而企業中級會計師更偏重於會計實務,他們不僅會制定財務收支予算,還擅長成本,利潤分析,包括合理調配資金比例,合理分配工作崗位,是各項綜合能力的集合。綜上述理由,我選B。


漁哥唱晚2


我是一名HR,關注我,為你解答職場困惑。

人力資源工作中有一句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優勢,關鍵是看有沒有人去發現和培養。就像那句話說的“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這兩個人選誰從題主描述中無法判斷,主要看這個崗位需要具備什麼素質的人才,承擔什麼樣的職責,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衡量:

一、財務專業能力

會計主管職位相當於是升職了,那麼對專業能力是有了更高的要求。A既然能考下來注會,排除運氣因素,說明A的學習能力是可以的。不知道你說B能力強有沒有一個客觀的衡量指標,從哪方面看出來B能力強,不要主觀臆斷。這兩個人之間可以有一個公正的比拼,看看誰的財務專業能力更強一些。

二、管理能力

既然做了主管,當然要開始做管理了。這項能力對於這個崗位來說是很重要的,如果欠缺管理能力,可能部門內部會出現工作分紅不明確的現象。包括後續對人員的培養,都會出現問題。

三、原則意識和監督意識

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必須要有原則。更何況做了會計主管,要接觸更多保密的事情。如果做一個老好人沒有原則的話,說明這個人不適合做財務工作。監督意識體現在財務人員對公司不合規的事情的監督以及對公司風險的預警,這也是作為會計主管需要具備的能力。

總之,選一個崗位適合的人員需要多方面考慮對比,這個事情應當由人力資源部出具評定方案,選擇具體可衡量的指標,根據綜合得分判斷出合適的人選。

我是一名HR,有職場困惑可以關注我哦!


HRGOGOGO


非請自來。

那麼兒戲的嗎?到底是誰選主管?還要參考網友意見?作為吃瓜群眾,我表示無所謂。不考慮其他因素,首先A,注會。

分成本會計與總賬會計並且能聘請注會做成本會計的公司,想必具備一定規模。對這樣的人力資源管理,我表示呵呵。

不知道題目中的能力是如何評定的?不知道企業具體是什麼行業,成本是如何歸集的。成本會計基本是最令人頭大的會計崗位,誰做誰知道。既然準備選任主管,可以將兩個輪崗,對調崗位,就知道雙方能力如何。

注會與中級兩者完全不可比,如果在兩者中選主管,我會更傾向於選擇注會。對兩者有一定認知的都知道,長遠來看,注會的作用優於中級。一門會計、一門稅法、一門經濟法可以幫企業處理好多實際問題,尤其是稅法。

再來談談“人緣”,這更像是個笑話。“人緣一般”與“人緣不錯”,恕我笨,不知道這樣對財務人員有何影響?對於會計人員,把賬目核算正確,登記無誤,就是合格的財務人員。除非人際關係很惡劣,否則沒有什麼大礙。我想,考量“人緣”好壞,作為重要的參考條件有何意義?

最後,不知道是什麼主管,具體待遇如何。路遙知馬力,同樣薪酬條件下,換作我,我會選注會當主管。


龍門賬


我要是你肯定選擇後者,現在企業用人不是用不說話悶著的,而是用人才,用有能力並敢於工作的人才,儘管沒有取得註冊會計師,但對於單位職稱是一方面,但不是主要的選人用人所必須。

如今職場競爭激烈,幹會計工作不是過去的賬房先生,記賬。會計工作還有監督企業財務等更重要的工作,善於管理,有創新精神,團結同事,配合領導做好企業預算,降低成本,增收節支,國有資產做到保值增值。做好這些工作絕對不是一個有資歷證明,埋頭苦幹的普通會計可以完成的使命。唯才是舉,唯能適用是企業改革創新所要求的。

會計工作隨著改革的深入,由落後的被動記賬應該迅速向會計管理型,企業發展預測型發展,以往你來單子我記賬,領導簽字就報賬的習慣也必須加以完善和糾正。會計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財務管理制度執行,不能成為企業領導貪汙腐化的工具。要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做到管好財和用好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