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掙了八套房,現在三十五不想奮鬥了,只想在家陪陪孩子陪陪父母,我錯了嗎?

大強的vlog


幾年前看過一個新聞,北京的小虎是一名初中生,家有14套房子。自己家住兩套,其他12套均在出租。一家平時住在城裡,週末到郊區的大房子260多平方米去度假。有這麼多房在北京,租金足夠讓一家人一輩子都不愁吃穿。


從小生活條件就很優越的小虎,不明白為什麼還要上學。“為什麼還要上學?我只要會收房租就行了。我家租房收多少錢我都心裡有數,那些錢夠我吃三輩子了。”小虎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家裡收入再多也不是你的,那是爸爸媽媽的財產。爸爸媽媽要對社會負責,要把你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如果不接受學校的教育,那麼家裡的財產就沒你的份兒。”爸爸媽媽鄭重其事地對小虎說。

職場小不懂認為:題主掙了八套房,現在三十五不想奮鬥了,只想在家陪陪孩子陪陪父母,這並沒有錯,但是建議還是繼續工作。原因在於:一、弗洛伊德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工作和愛。二、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種需求貫穿人的一生。


一、弗洛伊德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工作和愛。


人一生是生存、歸屬、成長的過程,都想充實地過完這一生,讓自己沒有白活,而工作和愛就是讓我們可以深刻地去體驗一生。題主掙了八套房,現在三十五不想奮鬥了,說明已經實現了有時間有精力有金錢的目標。今年35歲,恰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只想在家陪陪孩子陪陪父母,這是非常好的一種親情之愛。對於孩子來說,自己可以伴孩子長大。對於父母來說,自己可以陪父母變老。但是35還很年輕,未來的人生很長,人還是要有工作,不是為了掙錢,而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二、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種需求貫穿人的一生。


吃穿住行等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都已經得到了解決,尊重需求要在工作之中得到體現,自我實現的需求是社會價值的貢獻,這個也是要在工作中才能實現。題主已經實現了物質方面的財富自由,但是不想奮鬥了,沒有了工作,那麼精神層面的需求得不到好的實現,日子久了,人會慢慢失去動力。比如14套房子的北京初中生小虎,如果沒有精神層面需求的驅動力,他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

綜上所述,35歲掙了八套房子,財富自由了之後,在陪伴孩子與父母之餘,題主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在愛中創造社會價值。


職場小不懂,4年獵頭,8年職場,4年創業,2寶職場媽媽,分享職場心得,談創業經驗,寫成長感悟。歡迎關注@職場小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