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藝術的語言和油畫藝術的語言有一樣的地方嗎?

影影圈圈


有的,兩者同屬視覺藝術範疇,具有一些相同的地方。

首先,二者描繪對象相同,都是以山川草木、花鳥魚蟲、走獸人物。

  • 最古老的國畫和油畫都源於象形文字,隨後逐漸物像化,作為記錄工具為人所用。直至後來發展為視覺審美藝術。
  • 二者都以描繪山川河流,草木、花鳥魚蟲、走獸人物對共同對象,藉以表達情感、宣揚人文精神。

其次,二者描繪的手法都是虛實結合。

  • 寫實手法。國畫以工筆寫實物像、油畫也寫實物像,都表現出細緻、具象、立體的畫風。當下國畫工筆寫實的自然不用說,宋元工筆畫已經享譽天下,而油畫寫實派稍往一些,但都達到了高峰,如國內冷軍。
  • 寫意手法。嚴格的說二者對描繪的對象都可以做變化、提煉、概括處理。意思到了就行,達到完全能夠表達自己的個人情感為止。只不過油畫分派別,什麼印象派、野獸派等,中國畫則統歸寫意一脈。如梵高的《星夜》、《向日葵》等在我看來那是寫意油畫。國畫則數不勝數,八大山人的寫意畫早已冠絕天下!
  • 總得來說,二者都是寫意與寫實的協調組合,虛實相生。

再次,二者都有服務政治的相同地方。

  • 歐洲文藝復興、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都有許多的宗教(政治下的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不論是表現工業的,戰爭的都是為政治服務的。
  • 在中國這種畫作十分普遍。漢朝就有《昭君出塞》、宋有《千里江山圖》等等。
  • 這兩者都十分相同的為當權政治服務。


雲南怪客


國畫藝術的語言和油畫藝術的語言

繪畫藝術的語言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因為它是屬於圖像視覺藝術,本身就沒有可觸碰人的聽覺的語言,以至於人們難以辨別解讀繪畫藝術的語言,每個人只能憑藉自身的審美能力、視覺感受以及畫作的畫風來判定繪畫藝術的語言,繪畫藝術的語言也許是“千人千面”,也許是“千人一面”,國畫和油畫都是如此,


如果從藝術文化的角度來講,國畫注重“寫意”,油畫注重“寫實”,寫意是國畫的文化,寫實是油畫的文化,我們通常會這麼形容文化也是一種語言,那麼,國畫藝術的文化,就是國畫藝術的語言;油畫藝術的文化,就是油畫藝術的語言,簡言之,國畫藝術的語言是“寫意”,油畫藝術的語言是“寫實”,

然而藝術家如何在自己的畫作中體現出繪畫語言,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就傳統繪畫而言,國畫是以線條來彰顯畫面張力,油畫是以“空間造型”彰顯畫面張力,當觀賞者感受到畫面的張力時,就體會到畫作的語言,任何一幅優秀的畫作都會彰顯其畫面張力,釋放出繪畫語言,與觀賞者產生情感情緒的共鳴,



經上段所述,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分析,國畫藝術的語言和油畫藝術的語言,是不存在相似之處的,因為它們的藝術文化不同,“線條”和“空間”不是同一概念,國畫是依靠線條來抒發感情,要熟悉書法的筆意筆勢,這是無形的,也叫寫意;油畫是依靠空間來還原物象的形態特徵,且要有素描基礎,這是有形的,也叫寫實。現在的國畫和油畫的“中西結合”,這是技巧上的相互借鑑,並不是藝術文化或風格的相互融合。


詩夜城主


繪畫藝術語言是一樣的不同處大不了手法工序的區別而已不同的工具材料固然制約了不同的繪畫面貌,但繪畫創作的共同規律又決定了工具材料的運用只是為了更好實現作品的藝術效果。無論使用何種工具材料,繪畫創作總離不開形體、線條、明暗、色調等藝術語言。

油畫藝術源於歐洲,真正引入中國也就是百年間的事情。從寫實主義油畫到抽象主義油畫等等,儘管創作風格迥異,基本的油畫語言卻是一樣的。

值得肯定的是,從最初的徐悲鴻、林風眠等留學歐洲的中國油畫家開始,就是想用西方繪畫藝術來改良中國繪畫,所以他們的油畫創作都有意識地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元素。直到今天,中國油畫的發展方向仍然需要立足於傳統文化底蘊,創作出中國油畫獨特的藝術內涵,不然就會迷失方向。

不管是靳尚誼、楊飛雲、王沂東、朝戈、冷軍等寫實主義畫家,還是趙無極等抽象主義畫家,他們的油畫創作技法都是遵從西方油畫傳統的。正如歷經幾千年傳承的國畫,西方畫家幾乎無人能真正得其精髓一樣,西方油畫藝術經過了500年的成熟期,區區百年的中國油畫還很難自信地談什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艾軒說過這樣一段話:“中國現在最高水準的寫實主義繪畫絕對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很多西方人到中國來對中國的寫實主義繪畫都驚訝不已,他們想像不出在古老的東方會有人把西方的藝術推向極致。”

正是這樣的觀點,讓不少人都陶醉於中國那些頗受市場歡迎的油畫作品,彷彿中國油畫用百年時間便完成了對歐洲油畫藝術的超越。毫不客氣的說,這不過是自娛自樂、盲目自信罷了。

必須承認,大多數中國畫家學習油畫都還在亦步亦趨的階段,談創新似乎都有些遠。如果有機會到歐洲的大博物館去近距離感受那些大師的油畫作品,才會深切感悟到天外有天,中國油畫創作的確還顯得有些稚嫩。

不可否認,中國也出現了一大批非常出色的油畫家,尤其是林風眠的幾個得意弟子朱德群、吳冠中和趙無極,在西方藝術界都得到了相當多的認可。但是,與西方那些油畫大師達芬奇、安格爾、米開朗基羅、塞尚、高更、梵高、畢加索等人相比,中國最出色的油畫家們尚且很難躋身一流油畫家的行列,更別說一般的油畫家了。

(1)線條;線條是繪畫諸要素中最生動的部分,是畫家從自然真實中抽取出的一種有抽象意味的語言。

(2)形體;形體在繪畫中不僅指具體物象的形貌,還指這種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傾向特徵。

(3)色彩;色彩是繪畫中最富情感性質的要素。

(4)色調;與色彩相關的是色調。特別在油畫中,色調是構成主題思想與意境的重要因素。

(5)動感;動感也是繪畫中的重要因素,它既指通過構圖和造型形成的某種感覺效果,又指涵蓋其他因素形成的畫面整體精神。

(6)筆墨(筆觸);

此外,在繪畫中起作用的還有筆觸、質感、體量感等因素。所有這些要素在一幅幅畫中組成有機整體,有時藝術家也側重地強調某種要素


羊鈦白


繪畫之初本質上沒有中西之分,同樣是模仿自然,言情達意、表現自我為目的。後來,由於所處不同的地域,在人文、環境、思想、工具等民族性的差異,造就了中西繪畫的不同。

國畫尚“意”,油畫尚“情”:中國人主張融合自然——天人合一;西方人主張征服自然——英雄主義。

國畫講“境”,油畫講“景”:國畫更加註重於藝術創作者自身情感的表達與抒發;油畫更加註重於求真與寫實,再現客觀世界。

國畫重“線”,油畫重“色”:國畫注重於黑白兩色的不同來表達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油畫是通過各種色彩來表達不同的情感。

國畫求“形”,油畫求“型”:形式形態,意象的;型是造型,具體的。

國畫的表達方式是二維的;油畫的表達方式是三維的。

國畫的構圖是“可遊、可居、可玩”多點的散點透視;油畫是尊重客觀的焦點透視。

國畫是做減法:極少主義(複雜事情簡單化);油畫是做加法:極多主義(簡單事情複雜化)。

不過,文藝復興之後,尤其近現代的繪畫藝術發生了多元的變化,無論國畫還是油畫,都在關注藝術家個人主觀情感、內心以及精神世界的表達。油畫的創作借鑑了很多東方的寫意的觀念,國畫的創作也吸收了西方的寫實的特點。











水墨藝棧


國畫藝術的語言和油畫藝術的語言有一樣的地方嗎?

國畫是講究意境,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王維,把詩的境界運用到繪畫中,也把畫面搬到詩句中去。他的《雪溪圖》逼真地表現出逼真的雪景畫面。國畫還講究虛實結合,表現出來就是留白,有意為之的在繪畫中留大片的空白,能給人豐富的形象,如畫面中的水、風、霧等景象。國畫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除了畫面,還有題詩、落款、用印。

油畫會用現實的筆法來表現對象的特徵、比例、、性質、表情等,畫面形象靠近人的直觀意識,第一眼就能看出作品中展示的畫面物象,並分析出藝術家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還有就是注重色彩的應用,通過豐富的色彩展現出真實感和立體感,可以說色彩是油畫的靈魂。

無論是國畫還是油畫,畫面的形和神都是存在的。


木木派


有。吳冠中先生就是用油畫耒畫中國畫風


用戶9172512655077


師造化


從藝術視角出發


風格既語言。國畫和油畫是中西兩大畫種,國畫是我們的國粹,與世界上各類繪畫藝術完全不同,不管是油畫,還是水彩水粉。國畫藝術創作的材料、創作手法、欣賞習性和油畫是兩條不同的平行線!


創作國畫的用筆用紙用墨,是毛筆是宣紙是墨汁,油畫用排筆用麻布用油性的油彩;欣賞國畫講究書寫性用筆,講究意到筆不到,講究意境與品格,欣賞油畫講究的是寫實,以現實主義表達作品的感染力。


但是,國畫和油畫也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在色彩語言的表現上。特別是中國工筆畫,當代中國工筆畫。

筆墨當隨時代,當代工筆畫的色彩,融入了許多油畫色彩上的技能,這可以從一系列全國美展上窺見到。中國畫的色彩單一,這種單一是歷史性的傳承,寫意畫莫過如此,但工筆,工筆的色彩語言運用,可以達到油畫色彩的高度!也因為借鑑了油畫色彩的語言,讓當代國畫工筆,產生了新的圖式,新的風格語言,這無疑豐富了中國畫的多樣性。

國畫藝術和油畫藝術的語言雖然南轅北轍,但在色彩上,是有相同地方的。


陳莊水墨畫家


從宏觀上來講,都是各自人文歷史的沉澱與見證,文化藝術的傳承!歷久彌新,共證人類文化歷史的文明!而因為各自文化歷史的差異所致,國畫與油畫的相同之處並不是很多!有一點很有趣的相同點就是:隋唐時期,關於宗教題材的國畫達到了頂峰!文藝復興前後,油畫關於宗教題材也是巔峰時期。服務於宗教,皇室權貴的這一特性,國畫與油畫有著歷史選擇的共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