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配上音樂更佳哦~

他內向,但一切場面怡然自得


不知最近有多少朋友看過《朋友請聽好》,這是一個寧靜、舒適、慢節奏的電臺節目。

作為一名偽千紙鶴(默默欣賞易烊千璽但不幹事),發現這應該是易烊千璽說話最多的節目了,節目裡我有幾個感觸頗深的鏡頭。


第一個名場面是千璽和範丞丞、董又霖(Jeffrey)三人在前輩(何炅謝娜)不在場時的【尷尬社交場面】,丞丞和Jeffrey為了避免尷尬開啟尬聊三式:沒話找話、察言觀色、蜜汁問候,也是十分主動和熱心了。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反觀相對而言內向的千璽,察覺到尷尬的微妙氣氛也依舊怡然自得。而回憶起這個尷尬場景時,千璽則表示“這是遇到不熟悉的朋友時出現的正常情況,對自己來說是比較舒服的氛圍。”

這應該算是真正做到【自我接納】的內向者了。


第二個場景是打動全場所有人,使何老師、娜姐雙雙淚目的【讀信環節】。

千璽收到來自幾位工作人員的聯名信,信中在表達對千璽這個年紀就看過更大世界的羨慕時,更是讚揚了其內向但靠譜的性格,在高考、拍戲、綜藝、學習等每一個都可能面臨崩潰放棄的難題前依然選擇堅持,安靜地突破自我。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正如信中所說“好羨慕你的20歲已經懂得那麼多人情冷暖,而我們的20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既然時間不能重來,就不要讓自己陷在“懷疑自我”的輪迴中。


由此也可以解釋清楚千璽在另一個節目裡最令我動容的那一幕:

《這就是街舞》第一季時,千璽最喜歡的選手亮亮以幾票之差輸給對手面臨淘汰,連對方導師羅志祥都認為這是個出乎意料的結果。宣佈結果的那一刻千璽的表情可以用“完全無法接受”來形容。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直到主持人問“你有什麼話送給亮亮嗎”?

我們都以為千璽會說出非常可惜,祝福選手之類的話。


但節目裡等了很久很久,

他才搖搖頭說出一句“我 沒 有”然後面帶笑容。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難以言喻的情緒。

沒有宣洩不滿,沒有發洩難過,也沒有客套祝福。

這是一個高級內向者的自我修養,也是從感受到這個磁場開始,欣賞起這個年齡很小但超乎成熟的四字弟弟。


內向者的自我懷疑


曾幾何時,

我們把內向=不自信、把內向=不善言辭、把內向=孤僻、把內向=害羞,


曾幾何時,

我發現愛說話的自己漸漸變得沉默,

曾通宵達旦也興致盎然如今卻推掉一些社交,

參加一個不熟的聚會喜歡默默地來默默離開,

和陌生人交流時需要耗費精力去思考該說什麼,

我帶著糟糕的情緒,體會不到自己究竟為什麼會變化,

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有了自卑情結,

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使得這樣的現象週而復始。


【內向者的自測】

以上是來自一個內向者的親身體驗,不知道你是否也會有以下情況:

  • 不太喜歡打電話或者發語音而是打字?
  • 在參與社交活動後,就算很開心也會覺得很累
  • 一群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更喜歡獨自待著或和很好的朋友在一起,而非認識陌生人。
  • 節假日更喜歡呆在家裡放鬆,而非主動約朋友聚會
  • 基本不會主動組局,甚至會推掉一些不願參加的聚會
  • 我可能沒有很多朋友,但有幾個交心好友
  • 我會比較細心注意到一些細節
  • 不喜歡換到新環境,會讓自己適應好一會兒
  • 朋友更多的評論自己是個安靜、冷靜的人
  • 發言之前會深思熟慮,話不多,但均會思考

如果符合你的情況低於5個,那麼可能是一個本質“內向”行為比較“外向”的人,如果超過一半,那麼你內向的程度較高。

沒關係,先別以為我們沒法和自己和解,我們照樣能成為那個最喜歡自己的人。


在這個無時無刻不社交,秉承積極、挑戰、團隊合作、加強人脈資源的時代,我們以為,外向才是這個世界應該有的,內向的人不那麼受歡迎,我們還以為,內向的人不擅長溝通,說話甚至還會臉紅,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對於沒有做好自我接納的內向者來說,心裡在意的,不是外在世界的刺激,而是來自他人的評價。在聚會時,我們可能總會覺得身邊的人都在盯著自己,甚至審視著自己,因為害怕出錯所以想與人接近,又擔心不被接納,因此寧願獨處比較不容易受傷害,或者我們會表現的不在乎,戴上“外向”的面具與他人談笑風生,結束時深感疲憊。


我們以為,心裡的不安來自人群,殊不知,這些不安來自自己的內心。


直到我開始瞭解自我,學會【自我接納】,我終於明白內向和外向的區別只是【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不同】,

並非不善言辭還是喜歡溝通,也在這個長達一個多月的寒假疫情期間,我發現不出門的生活是多麼的有趣又充滿能量。


【與世界互動的方式】分為向內互動抑或向外互動,外向性格的人通過與人相處獲得能量,內向性格的人通過獨處來獲取能量。


在通過自我獲取能量的過程中,

內向的我們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所以能更好地為他人著想;

沒有對誰都敞開大門,所以進入內心世界的朋友一定是特別的;

不喜歡過多表達自我,所以也是一個好的傾聽者。


因此,

獨處對內向者來說,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我們需要通過獨立思考重新建立起力量。

如果你想要獨處了,不要強求自己繼續社交,放鬆下來,回到自己的小屋休息吧。


不要忘了,你的安靜、獨立和思想深度,同樣有感染他人、改變生活的力量。


內向者突破之術


工作和生活有時需要我們走出個人的世界,但誰說我們一定做不到呢?


一個人幸福快樂的首要之點,就在於願意成為他自己。

因此內向者的【自我接納】,第一步就是【學會理解自己】充滿勇氣地說“我是個內向的人”,只有接納了自己,我們才能邁出第一步,不是嗎?


此外,提出內傾人格和外傾人格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過“世上絕沒有一個純粹內向的人,或純粹外向的人。”我們都會不同時候偏向內向或外向,在不同場景下呈現不同的性格,情景和角色才是決定我們行為的關鍵,而不是性格


所以,你會看到,內向者的我們也偶爾能在深深的情感中自信地表達自我,因此如果想要進一步擴大自己思考的優勢,可以在不給自己帶來較大壓力的情況下,設定一些需要完成的小目標比如,爭取每次會議發一次言,每天向同桌/同事敘說一件遇到的事情。


也可以通過找到外向的合作伙伴,彌補不願意展示自我的那部分,

如同我們之前熟知的蘋果公司,喬布斯在臺前給用戶帶來產品和理念,但那個蘋果背後的男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雖不被人熟知,但其在幕後專注的開發自己熱愛的產品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呢。


最後引用Susan Cain在TED Talk《內向性格的力量》中的話送給所有懷疑過自己的內向者:


“作為內向者的我們,我希望你們可以打開你們的手提箱(心房),讓別人看一看。因為這個世界需要你們,也同樣需要你們身上所攜帶著的特有的事物,所以對於你們即將走上的所有旅程,我都給與你們我最美好的祝願,還有溫柔地說話的勇氣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既然時間是匆匆闖過的篇章,那麼接納自我,認真過好當下,才顯得尤為重要。


內向就是不善交流?從易烊千璽看內向者的【自我接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