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記碑林區太乙路街道樂居二社區志願者為民服務的事蹟


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12年前,一位美麗而善良的西安女孩,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愛與美的讚歌。這位名叫熊寧的最美女孩雖然離我們而去,但她的先進事蹟依然感人肺腑,她的未竟事業薪火相傳。在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碑林區太乙路街道樂居二社區湧現出白菲、常銘、孔南楠等一批優秀志願者,以熊寧為榜樣不畏艱險、深入一線,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

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時值春分,天氣回暖,已在樂居二社區志願服務一個多月的白菲依然忙碌著,她和小區門衛堅守崗位,對出入居民進行“一碼通”掃碼及推廣應用,執行門禁管理制度,並堅持做好院落清潔和消殺等疫情防控工作。上下班高峰期掃“一碼通”要在門口排隊,有人不耐煩發牢騷,有人因網絡技術問題不配合,遇到這種狀況白菲總是態度溫和,耐心細緻,一一化解。今年三十出頭的她,機靈聰穎、辦事幹練,在西安郵電大學學生會時就像熊寧一樣做人做事,現在她和熊寧赴青海的同伴劉璞是微信好友,在疫情防控戰鬥中都是衝鋒在前的“戰士”。

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每天要接無數個電話,爬數不清的樓層,處理居民對於採購物品的“小不滿”,安撫足不出戶滋生的“小情緒”,調解雞毛蒜皮的“小摩擦”…… 白菲剛來社區領受的任務便是負責7個居家隔離家庭的聯絡和生活採購,為此她建了個微信群當起了“大總管”。東家缺鹽西家少醋,這家沒米那家要油,“有事找小白”成為隔離家庭的口頭禪。小白還給他們帶來好運,2月底隨著疫情緩解居家隔離家庭提前幾天解禁了,他們走出戶外最想感謝的人就是小白。但小白卻因勞累上火左眼瞼起麥粒腫,疼得晚上無法安睡,她自己上點藥稍有好轉就又上班了。

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復工復產以後,對於居住著2052戶、5500多人的樂居場A4小區而言,早晚進出的人流量對門禁是很大的考驗。社區書記羅安勤對此曾有過擔心,在門口執勤的75歲的王玉珍、66歲的李玉秀、57歲的李戰龍等幾名志願者是老居民,情況熟悉,但手機技術方面白菲就派上了用場。在本小區居住的退役軍人常銘也常來幫忙,他在毗鄰的社區當志願者,負責40個防控點的管理和夜間巡邏任務,忙時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夜晚曾搶救一位因發燒摔倒在地的七旬老人,群眾讚譽他為“抗疫英雄”。還有青年黨員志願者李小鋒、凌原、張介行等,無論進行“一查二測三登記”、公共區域清潔及消殺還是對居家隔離人員的管理與服務,都是用自己的言行為社區居民築起了一道安全防護牆。

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包抓A4區的社區副書記姚三平受感動的是,63歲的黑素雲家裡還有86歲的老媽需要照顧,她從正月十三至今一直堅守崗位。3月18日,小區一個居民不慎丟失了錢包,裡面裝有手機、現金、銀行卡等,心急火燎,姚副書記和黑素雲立刻查詢,前後不到五分鐘就幫失主找到了。與黑素雲同一天上崗的孔南楠,今年62歲的她在部隊時是名軍醫,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報名參加疾控救援隊。社區工作人員的一個電話,她二話沒說就到186隊小區當了名志願者。她每天自己從北郊鳳城一路開車過來,與門衛王師傅搭檔維護小區安全。

用熊寧精神守護社區防控陣地

大愛無言,戰疫必勝。春節以來,碑林區機關黨工委在職黨員幹部與樂居二社區工作人員共同奮戰在抗疫一線,3月10日是“愛心天使”熊寧12週年紀念日,姚宏書記代表黨工委特意為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捐贈了60冊《熊寧的故事》,該書作者張紅喜還深入小區防控點宣揚熊寧事蹟和防疫科普知識,為社區戰勝疫情及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