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到孟买了吗?现在在哪呢?”迪普蒂在whatsapp上问我。她是《印度快报》孟买总部的记者,熟悉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包括贫民窟和红灯区。


“在火灾现场呢。”我掩饰不住得意,好像这场大火是为我这个前记者量身定制。


“什么,火灾?哪啊?”


她又回过来一条,“哦,东班德拉达。电视上正在放呢。”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孟买媒体兴师动众报道这起火灾


我被旅行手册上的班德拉达“忽悠”了。通常,书上介绍,这里是印度的骄傲。东班德拉达是孟买的CBD,印度的金融中心。西班德拉达,则是孟买的贝弗利山庄,宝莱坞的一线明星都住在这里。但是,印度有多面,班德拉达也有多个,取决于你是哪个阶层。


订酒店时,看到在班德拉达,我就下单了。下午两点多时,朋友派了辆宝马七系送我,从CBD过来,一路畅快,下车时开始感觉不妙。这个班德拉达和书上的不一样。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班德拉达区里著名的纳贾贫民窟,知名度不逊达拉维。


贫民窟酒店不便宜,折合两百多人民币。香港旺角的家庭旅馆,也是这价位。但人家好歹有电梯。这里,楼梯只够站一人,我那只黑色行李箱,两个侍应,只能合起来抱着,倾斜着一点点往上搬。房间窗户也被铁条封死。我躺在床上,寻思要是起火,能往哪跑。楼梯上被踩死的几率肯定比烧死还高。还好,在卫生间,我里找到一个通风口,那勉强可以爬出去。


在通往火灾现场的路上,我变成那只黑色行李箱。得频繁调整身体方向,才能在人流中移步。


”不要往前去。”手持话筒的男主持人警告我。没有理会,跟着人群继续走。几分钟后,就看到一片寒酸的过火点,连钢筋都看不到,废墟上只有些廉价的波纹瓦,木头和砖块,就在东班德拉达地铁站的下方。再往前走,因为电路被毁,漆黑一片,还有塞满黑夜的人,或者,他们就是黑夜,完全看不清面孔。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黑暗里的废墟


第二天下午,我从起火的东班德拉达站出发,去坐孟买“开挂”的城郊列车。站台内的天桥上,被烧焦的残余暴露在每个人视线里。这些盒状铁皮房,就搭载在站台上。伸手过去,可够到屋内的陈饰。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从站台上看到的受灾过的贫民窟


到处无所事事的印度人,和我一样,趴在栏杆上,欣赏火灾后的一片狼藉。尔后,我进入“开挂”,把自己悬在列车手把上,摇摇晃晃的去和迪普蒂见面。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在孟买“开挂”


“你不觉得诡异吗?”她反问,“这么大的火,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只有区区6个人受伤。”


如果真是一场意外的火灾,以纳贾贫民窟的人口密度和房屋密度,伤亡必然惨重。更诡异的是,上一次发生大火,同样没有人死亡。似乎,全世界最会”玩火“的一群人,全聚集在纳贾。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贾纳贫民窟


“在孟买,这就是个公开秘密,有人在故意纵火,而且,事先还给贫民窟的人通气了。”她说。


“为什么?”


“反对政府拆迁。”


一把火烧掉自己辛辛苦苦搭载贫民窟的房子,来抵抗拆迁?我无法理解这种印度逻辑。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找家的人


我是个生活在印度的愚蠢外国人,偏偏还做过几年调查记者。纳贾的诡异火灾,让我想起自己在中国各地报道过的“强拆”“血拆”故事。


做调查记者后的第一个独立选题,被派到广西北海,写一个“温暖”的强拆案件。


那个被拆的村庄就在北海银滩的正对面。银滩是我在国内见过的最优质的浴场,沙滩平缓,沙子细腻。村庄的厄运也由此注定。我去时,村子已经被拆得七七八八,只剩六七户在坚守,入夜,在海浪声中,和同行潜入村庄,被接到村主任家里。当然,碰不到他本人。那是,因为带领村民抗拆,他已经在看守所里待了半年。还好,两个儿子是硬骨头。他们把这个家被武装起来了。


在顶楼,他们准备好了煤气罐。还买了一台专业的红外望远镜。两兄弟轮流值班,在顶楼时刻监视村里的风吹草动。他告诉我,夜里尤其要小心,因为拆迁的都是半夜出动,趁居民熟睡时,通过云梯,爬到顶楼,从天而降,将人控制。


另一个拆迁户,说是户,其实只有一个女人,连丈夫都弃她而去。她将自己的家建设成了一个危险的监狱。把所有的房门锁死,然后在楼上楼下布置了几十个煤气罐。二十四小时守在屋里,连吃饭,也是由人送过去,她把饭菜吊到二楼。


拆迁户告诉我还有同行,行动可能随时开展,因为上面接到通知。于是,我们只能耗在村子附近。等待的时光非常难熬。还好,村头有几家海鲜馆子。那里视野开阔,可以眺望到那个女人的房子,有时还看到她在房顶走动。我们每天耗在那,点上一桌海鲜,嚼着皮皮虾,喝着啤酒,在湿润的海风里,不时瞟瞟那个可怜女人,等待悲剧降临到头上。


晚上,我们也在村庄周围打转。夜间的银滩非常暧昧。年老色衰的外地女人在入口等着,看到我们,他们就跟着不放,以为我们也是来”尝鲜“的顾客。在齐腰深的冰凉海水里,她们在提供服务。海滩深处,藏着一对对可疑的背影。


这段日子不过发生在七年之前,我现在回忆,似乎散发着理想主义的气息,当然,还有鲜血的味道。


“中国经验”也隔离了我,我更加难以理解贾纳的诡异火灾。如果中国的拆迁户放火烧掉自己的房子,这不是变相在帮助别人拆迁嘛?


阅读大量的本地报道后,贾纳火灾的真相才逐渐浮出来。果然,这是一起纵火案,而作俑者则是贾纳的黑社会头子,他和另一个大佬,控制着这片区域,向贫民窟住户收取租金。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贾纳贫民窟


他点火的时机非常巧妙,就在拆迁开始两小时之后。因为大火蔓延,政府行动不得不停止。而下一次开始拆迁,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确定另一次拆迁,意味着要重新选择日期。政府还得去法庭,获得许可。然后招贴告示,保证他们传递到贫民窟里。”蒂普迪解释。


以印度政府的效率,一次大火之后,启动另一次拆迁,需要多长时间呢?


6年。


上一次贾纳贫民窟大火,发生在2011年。他能够得逞。因为他吃准了一个贪腐、而且软弱无力的权力系统。幸运的是,贾纳贫民窟的人避免了流离失所。


一位印度驻华记者回国后,她反复被人问起,愿意生活在中国还是印度?


她说,如果是中产阶级,选择生活在印度。因为无论言论空间,还是政治生活,印度要宽松许多。如果是穷人,她选择中国。因为中国的发展,给最底层的人也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机会。


作为一个在第三世界田间地头啃甘蔗长大的孩子,如今在全世界追逐梦想,别人问起我的时候,这也是我的标准答案。只不过,现在我不再深信不疑。


同样一颗鸡蛋,如果,你的对手可以是铜墙铁壁,也可以是漏洞百出的竹帘,你会选择谁?北海银滩的那位拆迁户,我想会选择后者。


在印度,待的时间越长,这个国家让我越困惑。而回到故国,我也感到越来越陌生。昨天,我经过延静西里旁的一条巷子。一夜之间,他们变成了我完全不认识的模样。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孟买贫民窟的诡异大火后,印度如何对待“低端人口”?

北京街头


我想起印度裔作家奈保尔的话,印度是不能被评判的,印度只能以印度的方式被体验。


中国也是不能被评判的,中国只能以中国的方式被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