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和富人之間,相差的並不是機遇,而是對待人生態度存在差異

窮人為什麼窮人?

富人為什麼富?

窮人想要變成富人,又應該做出那些努力?

這三個問題就是本文要闡述的重點,如果你還在為始終賺不到錢而感到苦惱,建議一定要把文章給看完。

如果要說這個世界上什麼人最多,大概可能就是窮人了,貧富差距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古今中外無不例外,這不僅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更是人類發展當中一直客觀存在的問題。

曾經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所提出的“二八定律”也更加印證了這一問題的存在,他認為這個世界上20%的人掌握世上80%的財富,也就是整個社會只有20%的富人,其餘再去除20%左右的中產家庭,窮人的比例最少應該佔到了整個社會的60%左右。

社會大眾普遍也是比較認同巴萊多所提出“二八定律”這個概念,可是沒有哪一個人是心甘情願當窮人的。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寧願擠進富人圈裡當窮人,也不呆在窮人堆裡當富人。

記得民間還有一句諺語也在形容人們對於身為地位的上升的的渴望心態,“寧做鳳尾不做雞頭”

既然大家都不願意當窮人,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被死死的困在了貧窮的底層呢?


窮人和富人之間,相差的並不是機遇,而是對待人生態度存在差異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家可以看看窮人與富人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有個小老闆,白手起家,有自己的公司,開的奔馳,住的大複式,日子過的挺不錯。

跨年夜那天,他和兒子打算在廣場上賣發光氣球,不為了賺錢,就是單純的讓兒子體驗一下生活,就當是玩遊戲了。


一晚上的銷售業績不錯,兒子樂得一直在蹦高高。


這時,有個七八歲的男孩拉著媽媽跑到他面前,嚷著要買發光氣球。媽媽有些無奈,感覺有些貴,還是給孩子買了一個,這時有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推著電動車走過來,說:“臭小子,一天就知道瞎要,以後好好唸書,否則你也只能在大冬天裡賣氣球!”


說完就帶著母子走了。我這個老闆聳了聳肩,和兒子相視一笑。手裡還剩2個發光氣球,這個老闆正尋思著什麼時候回家時,又有一個小女孩拉著爸爸媽媽跑了過來,用軟軟糯糯的娃娃音說:“叔叔,我要那個小豬佩奇的氣球。”


老闆讓兒子把氣球給小女孩,這時,女孩子的爸爸一邊付錢一邊對孩子說:“寶貝,你喜歡這個氣球就要花錢來買,這個叔叔會做這個氣球,他就能做好然後再賣給那些需要的人,這樣人們就有了喜歡的氣球,叔叔也能賺到錢,對不對?”


老闆還納悶呢,尋思這個大人還真是會做事,時時刻刻教育孩子。直到看到大人和孩子上了一輛寶馬車後才明白,沒準這是生意人從小的財商課呢!

從這個簡短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窮人和富人首先在學習和教育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窮人教育孩子往往靠“嚇唬”,靠哄騙,他們會告訴你: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靠做體力活賺錢。在他們眼中,環衛工人,快遞員,賣菜小販等等都是他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他們不會告訴你具體怎麼做,但卻會反覆的跟你講,如果做不好,做不到你會如何如何。

富人教育孩子則善於從生活細微之處找機會,找案例,教孩子從小商機中汲取大道理。

很多時候窮人和富人產生差距的背後,首先是在對待事物的思維認知不同。


窮人和富人之間,相差的並不是機遇,而是對待人生態度存在差異

此時我們再回到我們話題的開端,窮人為什麼會窮人?

大部分的窮人會把沒資源,沒資本,沒機會,拿出來為自己的貧窮找說詞,似乎因為自己沒有所以就應該貧窮,也會有一些朋友把富貴成敗歸結於命運本身。

其實到頭來大多數的人,只不過是被貧窮的視角所扼制了成長的空間,窮人很多時候缺的本身並不是機會,而是對待機會的視角和態度問題,如果視角和態度不徹底改變,單純想要實現人生逆襲將會變得很難。

有大格局觀的人,才更容易實現貧富階層的逆襲。相反,如果一個人常常侷限在自己的認知裡,即便機會來了,也不一定能把握住。

正是因為貧窮,就是越需要靠文化,靠智力,靠腦子,靠學習能力賺錢。

為什麼?因為您認知不足,格局不夠,資源匱乏,因此你更應該學習,可是窮人在這點上恰恰也是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

相反那些富有的人,更加重視文化,智力,腦子,原因很簡單,富人本身就是依靠這些才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富,才可以持續經營維護好手中的財富。


窮人和富人之間,相差的並不是機遇,而是對待人生態度存在差異


那麼窮人和富人的思維差別究竟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我們採取對比的方式給大家做一個梳理,想要擺脫貧窮,實現人生破局,下面這8點內容值得大家反覆思考:

1、窮人喜歡安於現狀,求變意識不足,富人樂於擁抱新事物,總想把握新機遇。

2、窮人普遍思想固化,守舊思想嚴重,富人則提倡創新,大部分時間都在自我改革中提升自我。

3、窮人拼搏精神不足,遇事總是懷疑多餘檢驗,富人卻堅信成敗事在人為,不輕信,只要認定了就會大膽去做。

4、窮人多是抓小放大,極其容易滿足,從而也容易錯失機會,富人從來都是抓大放小,著眼長遠。

5、窮人覺得時間多的是,今天干不完明天還可以幹,富人眼裡時間總是很寶貴,今日之事今日完成。

6、窮人總在等待機會,相信成功只是早晚的事兒,富人總在四處找機會,就怕自己錯過好機會

7、窮人圈子很固定,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過好自己就夠了,富人喜歡交朋友,相信朋友多了路好走。

8、窮人是“思想家理論派”,總是說的很多做的少,富人是實踐者行動派,喜以結果為導向,用事實說話。


窮人和富人之間,相差的並不是機遇,而是對待人生態度存在差異

通過以上的分析對比,大部分人的貧窮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終上所述家庭教育佔到了一部分因素,但是後天的努力,才是決定了一個人能夠打破貧窮枷鎖的問題所在。

除了一些因病,因禍致貧的情況,大部分人的貧窮主要還是源於對自我要求的過於放鬆和不自律造成的,作為一個四肢健全不呆不傻的成年人,只要還有一顆不甘平凡的心,如果這輩子還想成就點事業,首先就要在對待時代機遇的思維和態度上做出轉變。

如果個人不主動改變,任這個時代有再多的機遇,你最終也還是很難抓的住,抓的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