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迷信

"科學"在上世紀初葉作為"德先生和賽先生"中的一員,被從西方引入古老的中華大地。彼時人類在西方經歷了文藝復興運動後,開始用大腦來思考自然界的種種奧秘,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這些經驗經過合乎邏輯地提煉後,形成了對世界的認識,這就是知識。人類有了知識後,發現能夠以此解釋並預測自然界的一些現象,而且還能對自然界進行一些小小的改造,於是就認為自己掌握了"科學"。

國人經過一個世紀對"科學"一詞的理解消化,發現所謂科學的東西,無非是人類利用已有的知識,通過合乎邏輯的推理,能夠理解的東西。一般人不會犯邏輯錯誤,但瓶頸在"已有知識"上,相對於浩瀚神秘的宇宙,人類的已知實在太渺小了,即使在這每天都有上萬篇科學論文誕生的知識爆炸時代。那麼,這就必然會有海量的人類無法用已有知識解釋的現象,比如UFO、靈異、中醫……

對一些人來說,凡是他能理解能看明白的都是科學的,反之則是迷信的,並大張旗鼓地進行封堵、圍剿。比如,中醫還有一些民族醫學能治好很多西醫治不好的病,而用西醫的知識又解釋不了它們的治療機制,於是就被簡單粗暴地以跳大神之類的"迷信"斥責,西醫儼然是"科學"的化身。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極其有限,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侷限性,都不是絕對的科學。對未知斥以迷信,不僅自大,更阻礙人類的進步。在浩瀚的未知世界面前,人類需要永遠保持謙恭、客觀、中立的態度,這樣更多的"迷信"才會變為"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