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拼173根“擎天柱”,推進濟南地鐵迅速建設

日前,由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公司施工的濟南地鐵項目最後一根型鋼立柱順利安裝完成,標誌著濟南地鐵姜家莊停車場主體工程建設完成超過80%,一切制約工期的節點全部完成。立柱安裝完成後,施工現場將具備大面積施工條件,進入全面框架結構施工階段,為項目全面履約提供了堅強保障。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進濟南地鐵迅速建設


姜家莊停車場為地上停車場,上部開發樓層高度約94.2米,屬於超限結構,因此採用在混凝土立柱中增加型鋼立柱的形式抵抗地震力。“型鋼立柱本身剛度較大,可有效抵抗地震力,增強豎向結構承載力。”項目經理李偉介紹說。

濟南地鐵姜家莊停車場施工共有型鋼立柱173根,單根長度平均16米,單根最大重量42噸,總重量達5000餘噸,相當於一座常規型體育場的鋼材量。型鋼立柱全部順利安裝完成,讓濟南地鐵項目建設邁向了新臺階,為3月31日完成剩餘20塊蓋板提供了必要條件。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進濟南地鐵迅速建設


每次型鋼立柱安裝前,項目部相關部門嚴格對施工人員進行細緻的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同時對吊裝機械設備進行全面性能檢測和隱患排查。在安裝過程中,現場管理人員全程測量監控,確保每根立柱垂直度偏差均控制在5毫米以內。

不僅如此,他們在平時施工過程中,也高度注重安全和質量,每一個施工環節,班組內技術員全程跟班作業。從作業前安全員對其吊裝設備的驗收,作業人員的安全交底,到技術人員的技術交底,質檢驗收,測量精度把控,各個環節都做到了極為細緻。寒冷的冬天,清晨6點的班前講話,就能達到1220人,做到全面覆蓋。正是他們這樣的無微不至,才使施工以來項目上從未發生過任何一起安全質量事故。

項目試驗室主任劉建根也是保駕護航項目順利生產的一員。為了確保每一項材料的質量,她帶領同事們對每一批次的原材料進行檢測,對每一根型鋼立柱的焊縫進行超聲波無損探傷檢測,確保檢測合格方可出場運輸。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進濟南地鐵迅速建設

去年12月1日,劉建根連同檢測方進行無損探傷檢測時,其中一根型鋼柱焊縫存在檢測指標臨界值的現象。為確保質量和安全目標,她堅持要求生產商立即整改,不能影響原計劃的安裝節點,否則將直接影響頂部蓋板的完成節點。正是這樣嚴謹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的韌勁,才能確保出場的每一根型鋼立柱都滿足設計標準。

施工現場需要用到的大型機具和建築構件特別多,多數在10米以上,運輸非常困難。2019年11月5日晚23點,由於附近建築工地臨時進行土方外運,大量運輸車擁擠的排在原本不寬敞的道路上,型鋼車輛無法通行,如果型鋼夜間不能如期進場,將直接影響第二天早上的安裝節點。項目副經理陳森巧妙地協調土方外運單位更改出土方向,避開擁擠道路,確保了型鋼柱如期進場。為了確保這些“大傢伙”的安全運輸,陳森每次都能成功掃清“障礙”。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進濟南地鐵迅速建設

項目通過信息化管理,為施工現場插上了“千里眼”。他們採用REVIT軟件進行建模,對鋼筋穿筋方案進行優化,解決了樑柱節點處鋼筋佈置的難題。他們還藉助中鐵二十二局集團軌道公司大力推廣的智管雲APP應用,讓施工現場安全隱患變得更透明化。從2020年1月1日至今,通過智管雲APP共解決了安全隱患21項。

濟南地鐵項目部科學優化施工方案,各道工序環環相扣,確保了型鋼立柱的有序、精準安裝,保證了施工質量和進度安全可控。

更讓人佩服地是,他們在春節期間採用封閉式管理,“不打烊、不停歇”,有序地保持施工大幹的節奏。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進濟南地鐵迅速建設

2020年春節後,項目主體所需鋼材量約7千噸,受疫情影響,部分生產廠商運輸車輛不能隨意出行。項目部物資員王光建,帶著濟南市政府和建設單位的相關支撐性文件到濟南萊蕪、河北唐山等地鋼廠,主動同廠商所在交管局溝通物流運輸事宜。

因為年前儲備的鋼材量已經不多,若不盡快解決材料運輸問題,將直接影響下一步生產進度。受疫情影響,濟南市餐館均未營業,王光建就帶著乾糧填飽肚子。“吃不吃飽無所謂,我只想早一天協調好主材料運輸,為後續施工提供保障。”王光建驕傲地說。

在王光建的積極協調下,項目部順利爭取到屬地交管局的支持,為運輸車輛提供通行證明,及時解決了主材運輸的問題,打通了運輸動脈主幹道。


火拼173根“擎天柱”,推進濟南地鐵迅速建設


項目抓住春季施工黃金季,實現多點連續作業,增加晝夜機械配備和人員投入,把每一道工序都視為一個小節點來保障,每道工序施工中管理人員全程盯控,抓落實、保節點,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搶抓濟南地鐵建設速度。

眾志成城攻堅戰,爭分奪秒搶工期。項目團隊將繼續秉承提質增效的施工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後續施工建設工程中,再接再厲,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剩餘各項工程施工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