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花木蘭》的預告片反反覆覆看了很多遍,都有點上癮了。話說,之前還覺著驚奇隊長的反應有點過呢~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在B站看了一些國外網友觀看預告片的反應合輯,其實跟自己的觀感差不多,都是在聽到Reflection的主題背景樂時,整個人開始感動的。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尤其是中文版的預告片,氣勢恢宏澎湃大氣的交響樂,外加《木蘭辭》的詩句,簡直就是渲染感情的一把好手。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再加上角色本身的設定,即木蘭的行動,不依附於任何人,出身非貴族,也不靠王子營救。所以,她的這種精神,自然擁有了一種超越民族的共情能力。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由於自己向來喜歡看預告片,所以就簡單找了一些資料,梳理了一下預告片的發展。


1913年被很多人認為是預告片元年。


當時的紐約,一個劇院的廣告經理突發奇想,在電影與電影的放映間隙,展示了新電影的一些排練鏡頭。這樣的做法居然非常受歡迎,最後被很多電影院效仿。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其實,這樣的宣傳手法,直到現在也非常受用。就比如花木蘭的宣傳方,也會在網絡發一些武打戲的片場鏡頭,算是吸引人去關注的一種方式。


大約在同一時間,好萊塢之父威廉·塞利格,在推廣《凱思琳歷險記》(1913)的時候,設計了另一種推廣思路。


他在芝加哥的一份報紙上,每週進行劇情連載,並在故事的結尾設置懸念,從而吸引大家走進電影院。跟“請聽下回分解”,是一樣的道理。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總之,預告片就這麼誕生了!


這裡要補充一點,早期的電影,大多以短片為主,也有很多系列劇,《凱思琳歷險記》就是這種類型的。


而看電影像吃自助餐一樣,能一起看好多部。只要花了錢進去,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想看多少遍就看多少遍。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回到預告片,不過在當時的美國,大部分宣傳都是靠影院自費的。直到1916年,電影製片廠才開始承擔起預告片的製作,內容形式和現在相差無二,都是電影的劇情片段,再打上明星導演陣容。


1919年,出現了一家名字叫National Screen Service的公司,並在行業內形成了壟斷地位。很多電影公司會把片源交給他們,幫忙製作宣傳片。


NSS的盈利方式是與影院簽訂一份合同,將他們製作的海報和預告片按周出租。NSS向電影公司支付一小筆版稅。這樣的模式一直壟斷到了八十年代。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1975年《大白鯊》的上映是電影發行的一個轉折點,環球公司史無前例地在電視廣告上投入了70萬美元,而約翰·威廉姆斯毛骨悚然的配樂也影響了美國一代人的記憶。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1996年,20世紀福克斯更斥資130萬美元,在超級碗期間播出了《獨立日》的預告片。畫面中的白宮被炸成灰燼,大家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都驚呆了,每個人都想去電影院一探究竟。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預告片也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價值,算是電影跳動的心臟,一組燒錢的鏡頭就有可能決定一部電影的成敗。


就比如《速度與激情》裡面的撞車,《變形金剛》裡的汽車人大戰。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本質而言,預告片就像是一個勾子,勾住你的好奇心和觀看慾望,在不過分透露劇情的情況下,讓你想要看到這部電影。它的目的不是娛樂你,而是為了讓你拿出錢包。


所以,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預告片也使出了各種花招。


《戀愛假期》中,卡梅隆·迪亞茲飾演的阿曼達,就是一個製作電影預告片的專業人士,關於預告片中的字體顏色都很有講究。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而在看漫威系列電影的預告片時,就像是在玩一個猜謎遊戲,吸引你去解謎。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又比如湯唯主演的《地球最後的夜晚》,憑藉各種概念,也成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花木蘭》的預告片是如何騙人的?


好的預告片,真的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當然,電影本身好看不好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