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紫砂這麼多年,這些專業術語你能說出幾個?

紫砂壺:是一種典型的手工藝陶器,是中國陶瓷藝苑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紫砂陶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製作的陶器內外均不施釉,製品燒成後,主要呈現紫紅色,因而被稱為紫砂。其造型式樣極為豐富,陶器色澤古樸典雅,器物表面還常鐫刻詩文書畫作為裝飾,從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書卷氣息,成為一種具有高雅氣質和濃厚文化傳統的實用藝術品,從一個方面鮮明地反映了中華民族造型審美意識。

紫砂壺深受大家的喜愛,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紫砂的術語。



1.筋囊壺

玩紫砂這麼多年,這些專業術語你能說出幾個?

筋囊壺

筋囊壺是通過線與線的交織與結合,給人予美感。基本要求是: 筋紋隨著造型形體的變化而深淺自如,線條紋理清晰。筋”為“骨”,表現的是收勒之力;“囊”為“氣”,表現的是鼓脹之力。筋囊壺的要求是:壺體內外皆為筋囊;筋囊構成鬚生動流暢;壺口與壺蓋的筋囊要上下對應、連接嚴密。



2、光壺


玩紫砂這麼多年,這些專業術語你能說出幾個?

光壺


分為圓器和方器兩種。圓器造型講究“圓、穩、勻、正”,並要求“柔中寓剛”;方器要求“方中寓圓”,線面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通過製作加工達到樸實、健壯、珠圓玉潤或敦龐周正,即是光貨的精神

3、包漿


玩紫砂這麼多年,這些專業術語你能說出幾個?

包漿紫砂壺


包漿之為術語使用的頻率很高,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外行人聽起來一頭霧水像是在聽鳥語,讓人不知所以。 “包漿”,其實就是“光澤”,但不是普通的光澤,而是特殊的光澤,專指古物表面的一層光澤。大凡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才會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即所謂“包漿”是也。也可以這樣說,包漿是在時間的磨石上,被歲月的流逝運動慢慢打磨出來的,那層微弱的光面異常含蓄,若不仔細觀察則難以分辨包漿之為光澤,含蓄溫潤,幽幽的毫不張揚,予人一份淡淡的親切,有如古之君子,謙謙和藹,與其接觸總能感覺到春風沐人,它符合一個儒者的學養。如果是嶄新的器物,表面就不會有“包漿”,而是最普通的光澤,一眼望去鋒芒畢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於誇誇其談炫耀於世,用一個古董行專有詞彙來形容,稱之為“賊光”。



4、紫砂泥料的陳腐

泥料的陳腐亦稱陳化,古名養土,俗稱困料、困泥。即儲泥。紫砂礦泥加工工序之一。開採後的紫砂礦泥,經翻曬、粉碎、風化、研磨、過篩、和水拌勻,製成約寬六寸、長一尺之溼泥塊,放入不透日光、不通空氣蔭暗潮溼處(地窖),需保持一定溫度和溼度,貯存起來,以改善泥料之性能。溼泥經慢慢陳腐,成為“腐泥”。其水份得到均勻分佈,以利 坯料氧化,有機物質可得到充分分解 (腐爛)。經陳腐之礦泥 : 1.可提高、增強可塑性 ; 2.可減少成型和乾燥時開裂。泥料陳腐時間愈長,所製陶器質量愈好。我國古代陶瓷製作中,認為儲泥陳腐是一個部驟,陳腐時間大多在一年以上。


玩紫砂這麼多年,這些專業術語你能說出幾個?


老泥、新泥其實是不少壺友存在的一個誤區。紫砂的形成到今天都是經過了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時間了,都可以說是老泥。平常所說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陳腐期上區別而已。泥料的陳腐期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越久越好,但在制壺前需重新回煉一下。陳腐期久的泥料色澤相對於陳腐期短的泥料要溫潤,可塑性要高一點。感覺沒有那麼硬。陳腐期短的泥制好的壺無水色,較難看。陳腐期長的有水色,較好看,經過泡養,溫潤凝重,不作任何加工,入手便光潤古雅,可比三代銅器。

5.目數


玩紫砂這麼多年,這些專業術語你能說出幾個?

原礦黑泥 小月影紫砂壺


紫砂礦料開採後,經風化、除雜質、破壞,利用篩過 濾後泥料的粗細,稱為目數。此過程亦叫過目。目數也有汗青,宋代中期26目-35目;清代早期35目;清代中期為55目-60目;(因為1957前不斷採 納手工練製法,故目數較低,紫砂的通透機能更好,顆粒更粗,質感更強,這也是分辨老壺的尺度之一)1958年最先呈現機械過目,目數穩定在60目左 右,1959年至今經常使用的有雷蒙破壞機,以風力剋制目數,機器破壞的目數可高達140目-180目。現在製作的紫砂壺,採納不同的泥料練制辦法,根本 目數剋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為基準,相對目數越大泥料越精美,反之則越粗。




今天關於紫砂壺的知識,小編就介紹到這裡。收藏品不僅是財富、更是品位、修養、以及地位的象徵。尤其是眾多企業參與收藏,充分展示現代企業的層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戰中永遠成為大眾關注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