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3 : 你的煩惱在於你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

這是智者和煩惱青年第三夜的辯論,這部分內容也是這本書的重中之重,讀了這部分的內容你就能明白為什麼這本書的叫作“被討厭的勇氣”,也能明白為什麼說阿德勒心理學是勇氣心理學,也更能找到你人際關係中煩惱的根源。

《被討厭的勇氣》3 : 你的煩惱在於你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

自由就是不尋求別人的認可

  • 心靈自由

我們都渴望自由,說到自由我們通常想到的就是財富自由,能夠擁有足夠多的錢,不用再為了掙錢而去出賣自己的時間,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

獲得了財富自由就是獲得了真正的自由嗎?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說到“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只要你存在於人際關係中,不論你的財富狀況如何,都避免不了受到人際關係的羈絆和束縛。如果獲得財富自由就能獲得更多的幸福快樂和真正的自由,也就不會有明星和公眾人物得抑鬱症甚至是自殺了。所以,我們這裡要討論的自由是“心靈自由”,不論我們的財務狀況如何,都可以獲得心靈的自由。

  • 束縛來自於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活在了別人的期待當中

青年的自卑源於他一直拿自己和別人比較,也源於他父母一直把他和哥哥進行比較,所以他不喜歡自己,羨慕別人,羨慕哥哥。相信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在微信讀書中看大家的讀書筆記,你會發現有很多很多的人和你我一樣,也許見了面從外表也看不出來,但很多人的內心其實都被“比較”和“自卑感”折磨著。

那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和別人進行比較呢?為什麼我們要在意別人拿自己進行的比較呢?

根源就在於我們都在尋求來自別人的認可,來自父母的,朋友的,老師的,同事的,甚至是陌生人的。

《被討厭的勇氣》3 : 你的煩惱在於你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

為什麼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或者說為什麼我們想要得到別人的表揚呢?

這個答案不是很顯而易見嗎?得到別人的認可我們就覺得自己有“價值”,有“自信”,也不會感到自卑了,或者至少能減少自卑。

以前的我就是典型的想要獲得別人認可的人,事事都是。穿新衣服去單位,如果沒有人說好看,我就會覺得這衣服不好看,即使本來自己覺得挺好看的,如果有人說好看,我立馬就覺得開心、自信了;完成了工作,領導沒有提出表揚,我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好,領導表揚了就會覺得特別有成就感,信心倍增。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所以,以前的我一味地追求獲得別人的認可,把自己的“價值感”和自信都建立在別人的認可和肯定上,我就像皮影戲裡的一個小人兒,任由別人的評價來操縱我對自己的評價,我讓自己活在了別人的期待當中。

這樣的我當然毫無快樂,也毫無勇氣。

其實我們很多人無意中都活在了別人的期待當中。

看到地上有垃圾,沒有人表揚,你可能不會彎腰去撿;共享單車停在路中間,沒有人感謝,你可能不會停下來去挪一挪;朋友說你的紅色連衣裙不好看,顯胖,顯腿粗,可能你以後就不再穿了;有人說你臉大,眼睛小,也許你就有了整形的念頭;爸媽說別在外面折騰了,回來給你找個穩定的工作,相親結婚,過安穩的日子,“孝心”大概也能驅使你乖乖回家。

《被討厭的勇氣》3 : 你的煩惱在於你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
  • 賞罰教育讓我們從小就在意別人的認可

我們很難單純地自主地做出一個選擇或決定,都或多或少地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為了滿足別人對我們的期待,因為從小我們受的就是賞罰教育,做的好、做的對就表揚,做的不好、不對就批評。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們做事情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都是先有了一個“要受到表揚”、“要獲得認可”的目的才去做。

當過八年的老師,我對這個很有感觸。很多孩子課堂上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是因為自己想回答,甚至都不會回答,而是看到其他同學舉手或回答問題受到了表揚,他們也想獲得表揚,或者說他們不想成為那部分未被表揚的人。

當然,老師的表揚能夠讓孩子們課堂上更積極,但這樣一來孩子們在很多方面就表現出了想要獲得表揚的目的。比如,幫老師擺桌子,擺完了問有沒有獎勵,沒有獎勵下次就不願幹了,有的也會先問有沒有獎勵,沒有就不幹了;作業表揚了就認真寫兩次,不表揚了就不好好寫。

久而久之,孩子成人後做事情還是習慣性地以獲得別人的認可為目的,缺乏獨立思考和主動性,不知不覺就妥妥地活在了別人的期待當中,活在了別人的人生之中。

  • 忽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不會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自己那獲得了別人的認可和表揚就一定會快樂和幸福嗎?通過獲得別人認可取得成就的人就一定會快樂和幸福嗎?

不否認有人會覺得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快樂,很幸福,但大部分人不會感覺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因為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感覺,而是先想到別人的看法,先想到別人會如何評價,自己這樣做會不會滿足別人或某些人的期待,慢慢地我們就失去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真正需求,因為我們一直在滿足別人的需求。

《被討厭的勇氣》3 : 你的煩惱在於你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

結語

阿德勒心理學否定尋求他人的認可,認為我們根本沒有必要被別人認可,也不要去尋求認可。當然,我們都是凡人,要做到徹底地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完全不追求他人的認可也不可能。我們強調的是,不要一味或過分地尋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因為那樣你過的就不是自己的人生了,你只是空有一個皮囊,內在的靈魂是由別人支配的。

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當然,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當別人的行為或想法不符合你的期待的時候你也不要生氣,因為那是別人的人生,你也不要隨意干涉。

然而,到底如何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被別人的眼光束縛,同時也不隨意去幹涉別人、評價,期待下一篇文章要說到的“課題分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