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作者 | 賴瓊瑤 幸福雙翼學員

座標 | 深圳


​1


兩年前,我曾是一個非常焦慮的媽媽,14歲的小女兒在我沒有覺察時就進入了嚴重的逆反期,讓我痛苦不堪。


往事真是不堪回首,本來我的生活一直風平浪靜,夫妻恩愛,孩子乖巧。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無意識地沿用了父母對待我的嚴厲方法,可惜我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生命個體。


那種比較嚴厲的方法,對我那個性格溫柔的大女兒還是比較管用的,大女兒成績不錯,還沒等到她的叛逆時,她已經被我們送到國外讀書了。


小女兒比大女兒小八歲,我原以為等老大走後,我有更多的時間和經驗來教育小女兒,我滿懷信心地想著:我可以把小女兒照顧得更好,培養得更優秀!


可是,小女兒這突如其來的叛逆,讓我措手不及!


小女個性敏感又帶點女俠氣,愛苛求完美,小學畢業時她以班裡第一名的好成績進入我們區最好的中學。


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她好好的玩了一把手機,初一開學時,我想讓她把手機交出來,以便安心地進入初中緊張的學習中,可是她不肯。


我揚起手中的衣架威脅她,她還是不肯交出手機,一氣之下,我打了她好幾下,腿上都被我打了青印,她還是不肯交。


她那陣仗呀,比劉胡蘭還堅強!


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見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命令她跪在我的佛堂誦讀《弟子規》、《千字文》,希望她能幡然醒悟,懂得我這老母親的良苦用心。


可是,跪了半天,她還是不肯交,最後她還朝我吼到:“你們大人叫我們交出手機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怕我們成績差,是不是?你們大人就只知道成績、成績、我可以給你寫個保證,保證下學期考到全年級前十名,如果沒有達到目標,你再收手機行不行呀?!”


我實在是下不了臺,最後只好同意她的這個方案。


於是她寫了保證書,雙方簽字我存檔,手機暫由她保管。


2


初一的這一年,她扭著這股倔勁拼命地學,下課也不知休息,放學回家就寫作業,她終於達成了她的目標,全年級四百多人,她的成績排全年級第七名,我就收不了她的手機。


初一的暑假,我去山西旅遊,她不同意與我隨行,自己留在家裡,我想孩子既然都大了,不願去就不勉強,何況她的成績還不錯,我就不用盯那麼緊了,給她一點私人空間吧。


在我出門的這幾天,她玩了幾天幾夜的遊戲,一發不可收拾。


回來我叫她,她就關門,我聲音大一點,她就摔門,她與自己鬥,與父母鬥,與天鬥……


晚上玩遊戲,白天上課不認真,成績迅速下滑。


但是,骨子裡她還是一個很要好的孩子,所以白天不認真學習,晚上睡覺時她就有罪惡感,緊接著失眠、暴食都跟著來,脾氣大極了,一點就炸。


在與她多次交鋒中我們都是兩敗俱傷,背地裡,我不知為孩子的墮落”哭過多少次,失望、傷心、痛苦、以至於絕望,可一切都無濟於事!


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痛定思痛之後,機緣巧合之下,我接觸了幸福雙翼,開始學習《家學》的課程,走上自救的道路。


黃志猛老師和鄭海英老師的許多話,讓我豁然開朗。


經過兩年的學習和踐行,目前的我終於算是爬出了泥潭,我慢慢打開了小女兒緊閉兩年的心扉,家裡恢復了往日的歡笑。


現在遇到有問題和分歧時,大家能夠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談一談各自的想法,有時小女還會調侃地對我說:“孩子,你走吧,道理我們都懂,我們知道該怎麼做,你就別羅嗦了哈。”


聽她把我叫做孩子,我心裡真是暗暗高興:她終於長大了!


她也曾對我說,她是一個經歷過挫折的人,更懂得珍惜時間,讓我放心好了。


支持孩子從之前的叛逆、墮落變成如今的自信陽光、樂於溝通,我都做了些什麼呢?


我用四個關鍵詞來總結。


3


第一個關鍵詞:共情。


共情,也是我們常說的同理心。


怎麼做到真正的共情呢,行動的重點在於“停、看、聽、說”這四個字。


孩子找我說事時,我儘量立即停下手中的活,表示尊重,眼睛平視或者蹲下來與她說話,不再高高在上地教育她。


我開始用心傾聽她話語背後的真正需求,經常用三段式的表達法(我看到...我感覺...我希望...)正向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給她提出的合理建議和有效的幫助。


記得小女兒以前找我說事,我總是說我很忙,我邊做自己的事邊聽她說。


小女兒講一會就生氣地走了,我覺得好奇怪,等她心情好點,我就問她:“咦,剛才你怎麼講著講著就生氣了?”


她生氣地說:“我覺得你不尊重我,你根本就沒有用心聽,因此不想說了!”


後來她再找我說事,我就注意了這四個點“停、看、聽、說”,溝通的效果就好多了。


其實,無論多小的孩子,他們都很渴望自己在表達時,能夠得到父母的用心關注、認真聆聽,這不僅僅是有效溝通的前提,更是我們對孩子尊重的重要體現。


畢竟,如果你連認真聽一個人說話的耐心都沒有,尊重又從何談起呢?


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第二個關鍵詞是:欣賞。


《家學》裡的0—100法非常有用,自從學到這個工具,我就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多看到孩子已經做到的部分,多用341肯定法如實如是地肯定孩子。


如果孩子確實有不合適的行為,我也只在下三層(環境、行為、能力)上進行提醒和批評;如果孩子有點滴的進步,我就會從具體行為肯定之後,再上升到上三層(身份、價值、使命)肯定。


這樣一來,就算有時候我說了她,她也不會沮喪太久,畢竟我只是把我看到的現實情況反饋給她,沒有像之前那樣一頓身份層的否定(“你怎麼這麼懶?”“你怎麼這麼沒責任心?”)。


再加上只要她做得好的,我都毫不吝嗇地讚賞她:“你真是一個有想法、有行動的人!”“哇!你真是一個很有創意的人!”她對自己的認知越來越正向,臉上的笑容多了,自信心也越來越高了,也更願意跟我聊天了。


4


第三個關鍵詞:示弱。


示弱是一種智慧,它可以激發孩子“我有價值”“我可以幫忙”的自我成就感和生命能量。


對於一個小小的孩子來說,他能夠幫助父母做些事情,並因此得到認可與肯定,是多麼大的驕傲和自豪啊!


但前提是,孩子面對似乎能力和思維都比自己強大的大人,得有這樣的機會。


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說過:對於12歲以後的孩子,父母要學會示弱。


示弱並不是軟弱,它的本質是以柔克剛,同時又巧妙避免了硬碰硬的衝突。


對於自尊心越來越強、越來越渴望自我價值感的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其實非常希望證明自己的厲害,父母的示弱恰恰就給孩子提供了自然而然的“證明價值”的機會。


以前我遇到問題,從來沒想過去問問孩子的想法,因為我心裡有個信念:這是大人的事兒,孩子懂啥?她能把自己的事情弄好就不錯了!


很多父母都容易陷入面對孩子“我無所不能”的誤區,雖然在很多方面我們確實比孩子更有經驗、更有資源和能力,但我們真的不需要永遠比孩子“強”。


只要我們帶著發現的眼睛,一定會找到孩子比我們更好的地方進行求助和示弱的。


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現在,我一有機會就主動跟小女兒求助,把自己很多“弱”的一面真實的展現給孩子。


我是學機械出身的,典型的理科生,幾十年都沒有寫過作文了,現在開始學習要寫踐行文章,可把我難住了。


於是,有時看小女兒有空,我寫完踐行草稿就去找她,低聲地求她:“親愛的寶貝,我的作文寫得好差好差呀,老師要讓我交作業了,我好害怕呀,你能不能幫我修改一下呀?”


小女兒一看我把她當老師,心裡可高興了,於是就認真地給我點評,並告訴我一些寫作技巧,比如文字要簡煉,首尾要呼應,上下文過渡要自然等等。


同時,我也這樣把《家學》的知識巧妙地傳播給了她,她變得比以前開朗多了。


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第四個關鍵詞:尋找共同話題。


有個成語叫“愛屋及烏”,意思是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


同理,當父母的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那她喜歡的東西,我們總要知道吧?


以前我就犯過這方面的錯誤,女兒興高采烈地拿她喜歡的零食來找我分享,我總是一把把她推開,還生氣地說:“垃圾食品有什麼好吃的,正飯不吃,影響健康!”


最後,我們總是不歡而散。


後來我意識到這些,就從她喜歡的零食入手,愛屋及烏嘛,她給我吃,我就開心地吃,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不光跟她一起吃,還要有正向反饋啊。


吃完後我還誇她有眼光,有品位,能找到這麼好吃的東西!


有時,我也幫她買一點她喜歡的零食,給她一點點驚喜。


隨著我對孩子的“愛屋及烏”,孩子對我的信任度和開放度越來越高了。


她開始邀請我跟她一起看她喜歡的綜藝節目,這兩年我和她一起看了不少好的綜藝節目。


以前我覺得這些節目沒營養,一群人在那裡嘻嘻哈哈,浪費時間。


但現在,當我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愛好時,我真的收穫了不少


從《挑戰不可能》中,我們學會了堅持;

在《中國好聲音》裡,我們欣賞到音樂的美妙;

從《最強大腦》中,我們體會到生而為人的幸福是——我們擁有一顆最強大腦;

從《奇葩說》中,我們欣賞到演講的魅力;

在《中國詩詞大會》裡,我們欣賞到中國幾千年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現在,兩個女兒都大了,但她們經常邀請我一起看電視,我就開心地看,我們一邊看節目一邊吃點小零食,有時我還沏上一壺好茶,大家其樂融融。


隨著她們年齡的增長,隨著我們親子關係的改善,茶餘飯後我們可聊的內容就更多了。


我見縫插針地肯定孩子們各種進步和改變,孩子們也誇我越來越年輕,不再像以前那麼封建和古板了,她們的心門終於為我打開了。


更讓我驚喜的是,小女兒這周在家居然主動將手機存在我這裡,她專心學習去了。


心理專家李玫瑾:父母懂得向孩子“示弱”,究竟有多重要?


突然想起那句很早之前就看到的話: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就改變了!


之前我對這句話將信將疑,如今我用親身經歷驗證了這句話。


往後餘生,我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不斷成長,讓自己成為給孩子自信、力量、支持和愛的合格“原件”。


關於我們

幸福雙翼專注專業系統家庭教育知識傳播,致力於陪伴和支持千萬中國家庭邁向幸福。

圖片 / Pexe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