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孩子任性,一言不合就冷戰;

易暴易怒,動不動就對父母發火;

面對父母的管教,孩子十分抗拒;

……

家中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你是如何管理的呢?

現在的男孩女孩都是家裡的“小王子”“小公主”,自從出生就一直備受父母的關愛。但是,有愛的家庭環境也為孩子壞脾氣的種子提供了溫床,“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緒”已然成為了大部分父母關心的話題。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在解決孩子的脾氣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聊一聊“踢貓效應”。

2016年,《MBA智庫日報》上刊登了這樣一個心理學現象——踢貓效應,這起源於一則寓言故事:一位在職場遭遇不順的父親回到家中,在負面情緒的支配下對兒子一頓臭罵,兒子不開心便踢了自家的貓一腳,結果貓受到了驚嚇逃出家門,在馬路上四處亂竄,開車的司機為了躲著貓一不留神撞到了無辜的路人,悲劇就此發生。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踢貓效應向我們展現了壞情緒不斷傳播的過程。如果把社會關係比作是“金字塔”,人們的負面情緒就會沿著等級強弱從塔尖逐漸往下傳遞,一直到最底層的“終極受害者”。仔細分析,其實整個金字塔的人員都是負面情緒的受害者:他們一邊承受著別人的負面情緒,一邊又成為了負面情緒的傳播者。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發脾氣永遠不是一項獨立存在的行為,它不僅讓實施者痛苦,還波及到了他周圍的人。避免讓孩子發脾氣,就能讓孩子逃離踢貓效應。

家長們該怎麼用踢貓效應管理孩子呢?

1、讓孩子明白踢貓效應的危害

孩子亂髮脾氣現象的本質不懂得如何正確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他們在爆發的那一刻獲得了快感,卻完全忽略了周圍其他人的感受,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施暴者”。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在對孩子的壞脾氣進行管教時,父母不能一味地崇尚“棍棒教育”,這樣反而讓孩子陷入誤區,單純地以為暴力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相反,正確的教育方式是讓孩子瞭解踢貓效應,認識到自己愛發脾氣給他人帶來的心理傷害。我們可以給孩子假設一種情景:當別人對你發火時,你心裡好受嗎?當你對別人發火時,別人快樂嗎?用類似的換位思考方式,孩子們就能切身體會到別人的感受,自然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2、家長以身作則,勿用踢貓效應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一說?家長們每天為了生活奔波,在職場中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長時間下來也難免有負面情緒的積累。但是有的家長回到家中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出氣筒”,對孩子一點點的小錯誤窮追不捨,從而大動肝火。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兒童的行為習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很多都是通過模仿父母而獲取的。家長對孩子亂髮脾氣,孩子不僅是情緒的受害者,還會參照父母的方式去宣洩自己的情緒。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怎麼能形成好脾氣呢?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3、通過踢貓效應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能夠不受情緒支配的人,才能做情緒的主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去掌握宣洩負面情緒的正確方法:生氣時能夠保持冷靜,不被衝昏頭腦,然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將心思放在其他地方,喚起自己內心潛在的積極情緒。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負面情緒應當得到宣洩,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就可以亂髮脾氣。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帶來正能量的人,而壞脾氣的人不僅不能為他人接納,還會遭到社會的遺棄,所以交給寶寶管理自我情緒的本領是非常有必要的。

讓寶寶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小霞媽媽推薦: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養成故事書》,全書共有10冊,是一套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中英雙語繪本。書中共有十大主題:誠實守信、克服恐懼、不發脾氣、自我保護、做最棒的自己、團結友愛、知書達理、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值得每一個小朋友擁有。

孩子脾氣壞不服管?家長試試“踢貓效應”,比吼罵一萬次管用

這套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中英雙語,既可以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還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英語口語,認識更多新詞彙,一舉兩得。

購買鏈接如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