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是美國知名心理諮詢師、作家蘇珊·福沃德與影視編劇兼製片人克雷格·巴克合著的一本書,他們之前還曾經合著過《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金錢魔鬼》等。蘇珊博士在美國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診療中心,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她的著作如《情感勒索》《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等非常受讀者歡迎,很多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全球發行。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原著英文名非常簡單直接:Toxic Parents,即有毒的家長。書的結構也非常簡單直接,一共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介紹了6種有毒的家庭模式,包括不稱職(不作為)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等,在第一部分的最後,作者分析了有毒的家庭體系之所以會影響孩子的本質原因。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則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性建議,讓每一個曾經生活在有毒的家庭模式中的孩子有機會擁抱內在的小孩,併成長為新的自我、成為健康的父母。在這部分,作者提供了非辯護式回應、自我界定、處理憤怒與悲傷等各種情緒、與父母對峙等的具體操作辦法,適用於情況不太嚴重的讀者自我實踐。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作者在書中特別指出,有些創傷需要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單純靠看書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造成一些次生傷害。另外,在很多操作實踐中,提前找到可靠且強大的社會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不論是兄弟姐妹還是親朋好友,他們所提供的支持可以幫助我們度過很多艱難的考驗,如果沒有這些支持,我們很難獨自處理與父母的對峙,承受父母可能反應出的否認、反駁與責難,並消化由此帶來的憤怒、恐懼、悲傷等消極情緒。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一書的內容涉及面很廣,在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蘇珊博士提到的“有毒的家長”的影子。本文將以2019年大熱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為例,從女主角大島凪與男主角我聞慎二這兩個家庭入手,解析《原生家庭》一書中提到的理論與概念。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風平浪靜的閒暇》又名《凪的新生活》,講述的是一位28歲的職場女性大島凪(黑木華飾演,以下簡稱凪)在經歷了被同事和男友嘲笑後,突發急性焦慮並引起過度呼吸而暈厥。之前的她不懂得察言觀色,又費力小心翼翼地維持老好人的形象,討好著所有同事和男友;發病後她決定拋棄現有的一切,離開熟悉的環境,給自己放一個長假,重新反省人生並開展新生活。她的男友我聞慎二(高橋一生飾演,以下簡稱慎二)內心明明深愛著凪,但表面上卻表現地無所謂和強勢,在凪的突然失蹤後,他開始了找尋凪的歷程,在過程中內在的小孩也在療愈。


這部劇改編自漫畫,劇中夏日的場景清新怡人,在短短十集中所探討到的主題很廣泛,有人看到的是“討好型人格”,有人關注女主與男一男二的三角戀情,有人體會到女性的覺醒與成長,也有人感慨社畜的悲慘生活及畢業於東京大學的女二的職業選擇……

個體的行為模型和決策框架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原生家庭和童年經歷的影響,我們會選擇什麼樣的人、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選擇怎樣的應答方式,很多都有跡可循。

在此,我將從原生家庭的角度分析男女主角的行為模式,同時分析大結局裡他們為什麼沒有在一起。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大島凪的操控型母親

小凪,你為什麼不好好吃玉米?

(童年的凪覺得玉米的顆粒滿滿當當排列著的感覺很嚇人,所以不喜歡整個的玉米)

(小凪的母親看到小凪的反應,就把整盤玉米倒進了垃圾桶)

那你就再也不用吃了!​

玉米好可憐,這是媽媽和阿姨、還有大家拼了全力、花費心血種出來的,都是你把它們害死了。

這是大島凪在童年時與母親的一段對話,從此之後,凪不得不在母親面前裝作吃玉米吃得很香的樣子。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單從這段對話就可以看出,凪的母親對凪的教育方式充滿了操控,她尤其擅長用製造內疚感和負罪感的方式讓凪屈服;同時她會在一切場合貶低並羞辱凪,考上大學也是運氣,沒有工作就果然如她預期一樣什麼都做不好。以至於凪在接到母親的電話時,都要深吸一口氣,做足準備,才敢按下接聽鍵。

凪的母親之所以會採用這樣的教養方式,源自於她本身對生活的不滿。她的丈夫因賭博欠債而人間蒸發了,她不得不一個人撫養孩子長大,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而她將被丈夫遺棄的憤恨與不滿全部轉嫁到了女兒身上,女兒成為消失的父親的替身和替罪羊,承受著母親所有的負面情緒。

另一方面,凪的母親本身嚮往的生活憑她自己的能力無法實現,她一直寄希望於女兒能夠嫁個好人家,將自己從當前的生活中拯救出去。但一直在言語貶低的環境中長大的凪根本沒有任何自信,她始終處於惶恐不安的自卑中,擔心被周圍的人看穿自己的偽裝,唯唯諾諾地討好著所有的人,她滿頭的自來卷甚至都不敢讓同床共枕的男友看到。

連在自己的家中都不得不偽裝的凪,拿什麼來創造一個母親期望的生活呢!


在《原生家庭》一書中,作者提到:

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這些父母對於“空巢綜合徵”(孩子離家後父母不可避免要經歷的一種失落感)有種病態的恐懼。所以,操控型父母會因為孩子的獨立而感覺遭到背叛和遺棄,他們將家長角色與自己的人格緊密相連。

凪的母親害怕的是再次經歷被遺棄,恐懼凪獨立之後背叛自己,那自己將永遠無法從當前的生活狀態中脫離出來。

從本質上說,凪的母親將自身的需要放在了女兒的需要之前,“你的感受不重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

我聞慎二的不作為父母

凪的男友我聞慎二在公司裡是王牌銷售,非常擅長察言觀色,言語之間總能令同事和客戶如沐春風,這是凪一直羨慕的。

但實際上,慎二的察言觀色是他在家庭中習得的“防身術”。慎二的家庭看似完美,在大家族中扮演著夫妻和睦、子女事業有成的角色,實際上他的父親另外有家庭和孩子,母親靠整容維持容顏,他們一致對外宣稱的“在美國投資公司”的哥哥早就離家出走了。哥哥在離家之前是完美的學霸人設,哥哥的離開讓慎二從小享受的一切幸福瞬間消失,他不得不開始扮演這個貌合神離家庭的粘合劑。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在“家庭星座”(family constellation)理論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就像星座一樣,各自有其位置,又互相聯繫和影響。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特定的形態,在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又在彼此的互動和影響下,發展出各自的特質。這種特質的產生是基於個體對於自身位置以及他們人互動的感知和理解產生的,因而處於同一位置的兩個個體,也會因為其不同的認知和思維方式,發展出不同的行為反應模式。

在慎二的成長經歷中,他的家庭星座經歷了巨大的變動,而他被迫從原來的老二變成實際上的老大,替代哥哥的缺位。而這一變動對於整個星座之間的互動關係也產生了致命的影響,為了維持整個體系的穩定性,他應變出了驚人的察言觀色能力,將自我的感受與需要深深地隱藏了起來。

在最開始的時候,觀眾可能會不理解為何慎二對凪會說出那麼過分的話,為什麼不對凪表明自己的真心。這實際上與他在家庭中習得的反應模式有關,他已經習慣了將真實想法和感受埋在心裡,而維持表面上的強悍。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在《原生家庭》中,作者列舉了幾類在有毒家庭中長大的典型孩子:一類是替罪羊,他們是父母受氣失意時的出氣筒;一類是黃金小孩,他們會拼命贏得外界的讚美以建立自信;還有一類是控制者,他們希望凡事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慎二身上,我們能看到“黃金小孩”的影子,別人對他的肯定和讚美維持了他理想中的完美生活;同時我們也能看到”控制者“的影子,他希望家庭、工作以及親密關係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要脫離自己的控制。

所以當凪斷絕一切聯繫離開他的生活之後,他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在找到凪之後又被一次又一次地拒絕,更讓事情脫離了他的掌控,這種親密關係變成了他不熟悉的狀態,他不知如何應對,但正也恰恰是他改變的觸發點。

再看慎二的父母,從幾次家庭聚會的表現來看,慎二的父母同樣沉浸在各自的問題之中,同凪的母親一樣,他們將自己的需要和麵子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兩個兒子的感受不重要,只有我自己最重要,維持理想家庭的人設最重要。”


凪的覺醒與反抗

當凪從之前的生活中逃離出來,開始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意義的時候,鄰居阿權在無意中充當了她的諮詢師和導師。阿權建議凪積蓄能量,等到母親來看望她的時候進行“冠軍頭銜賽”,將對母親的不滿都告知本人。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這實際上正是蘇珊博士在《原生家庭》中花了較多篇幅介紹的“如何一勞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時的恐懼”,即如何與有毒的父母對峙。

作者強調說,與父母對峙的目的不在於報復、懲罰他們,向他們發洩自己的憤怒,或從他們身上尋找補償;真正的目的在於:直面父母,徹底克服面對父母時的恐懼,告知他們實情,併為以後的關係定位。

明確了目的之後,還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的是對峙的結果並非都可以得償所願,甚至恰好相反,多數父母會對曾經的行為矢口否認,甚至會將責任反推到子女身上,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家庭關係徹底破裂。

在對峙之前,需要做好如下四個準備:

必須堅強得足以應對父母的反駁、否認、責難、憤怒或其他任何由對峙引發的消極情緒。

必須有充分的支持體系來幫你度過從期待對峙、對峙本身到對峙的後果出現這三個不同的階段。

必須將想說的內容事先寫成信件或加以演練,必須練習使用非辯護性回應。

必須改變觀念,不再繼續為兒時所遭遇的痛苦經歷承擔責任。

而與父母的對峙最重要的是傳達以下四點內容:

這就是你曾經對我做的。

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

它就是這樣影響了我的生活。

這是我現在對你的要求。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中,當雙方父母見面的時候,得知凪辭職的消息後,母親又開始了嘲諷模式:“不管我讓你學什麼,你都做不出任何成績,也從來沒滿足過我的期待,一次都沒有”。而凪沒有再退縮,她堅定地對母親說:

我一直很討厭媽媽。你讓我產生罪惡感,逼我聽你的話,在外面裝好人,期待我做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講述母親曾經對她做的事情】,這些地方我都很討厭【表達自己的感受】。媽媽你太可憐了,但是我不能為了你而活,你自己想辦法活下去吧,我也會為自己而活的!【表達自己的要求】

雖然凪沒有明確說明母親如何影響了自己的生活,但這是暗含在背景中的,當時母親得知了凪已經失業,並且被男友的母親嘲笑。

凪之所以能堅定地與母親對峙,在於前期做了大量的反思和準備,甚至有若干次嘗試;最重要的是,她重新喚醒了內在的小孩,並與新的朋友在思考未來工作的時候重建了自我價值。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雖然凪的對峙看起來似乎簡單,但在很多時候,父母的反應可能會遠遠超過預期,他們可能會激烈反抗,大喊大叫,指責你在撒謊,斥責你的背叛等。此外,如果家庭中存在其他兄弟姐妹,也有可能因此影響彼此的關係,有些父母會拉攏其他家庭成員作為自己的盟友為自己開脫責任,在嚴重的時候,家庭關係會陷入解離的狀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作者塔拉回憶了自己的成長曆程,書中介紹了至少五次對峙,結果均不盡如人意:

  • 當塔拉的姐姐奧黛麗與母親對峙的時候,她沒有做任何準備,就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找了母親,而這顯然讓對方可以輕易解釋或推卸責任,而且將主動權交到了對方手上;
  • 當塔拉在家中與父母對峙的時候,父親叫來了另外的家庭成員——塔拉極度暴劣的哥哥肖恩,肖恩帶了一把血淋淋的小刀,在面臨生命威脅的情況下,塔拉的對峙顯然無法成功;
  • 在一段時間之後,塔拉飽受失眠、恐慌症的折磨,在這種狀態下,她給父母寫了一封信進行對峙,但信中充滿了憤怒與謾罵,但這僅僅起到了發洩情緒的作用,她的父親甚至什麼話都沒說;
  • 得知妹妹塔拉與父母的關係後,塔拉的哥哥泰勒試圖幫助塔拉,他通過電話與父母理論,結果卻陷入了合理化與自我譴責狀態,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失眠;
  • 最終,在妻子的支持下,泰勒經過深思熟慮寫了一封信給父母,在信中理性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次對峙仍未讓塔拉的父母徹底改變態度,但至少雙方進入了另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也正因為對峙不易,作者在《原生家庭》一書中特別強調:重要的不是父母的反應,而是你的回應。只要邁出這一步,就已經是成功;而只有堅守住自己的立場,才能體驗到最終的勝利。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凪與慎二最終為什麼沒有在一起?

在劇中,凪徘徊在慎二和阿權兩個人的關係中,一直令觀眾揪心的是她究竟會選擇哪一個。當凪開始覺醒的時候,我曾與朋友打賭預言,最終的結果會是兩個都不選,最終果然言中。

為何兩人在已經彼此瞭解心意並知悉對方真實的家庭情況後,仍然沒有在一起?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第一重關鍵在於凪的選擇。

凪在準備與母親對峙到真正與母親對峙之後,已經積蓄了足夠的能量,逃離舊有的行為模式。在這一過程中,她已經將自己的真我完全展露在對方面前,她的捲毛、節儉、自卑與笨拙。

但直到慎二的哥哥突然出現的那一刻,她才看到慎二一直掩藏的自我,她才理解原來慎二與自己一樣,也在拼命偽裝以維持表面的和諧,而這可能正是慎二選擇自己的原因。

雖然看清了慎二的本質,但這並不是慎二主動袒露的,在凪面前的慎二依然是帶著面具的,這並不是覺醒了的凪所期望的相處狀態。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第二重關鍵在於慎二的選擇。

慎二選擇的是“強迫性重複”。雖然慎二也有“人生導師”,也經歷了情緒的宣洩,但他始終沒有真正釐清原生家庭關係。

所謂的強迫性重複,指的是每個人都有重複熟悉的情感模式的需求,這種熟悉感為我們提供了熟悉的舒適感和整體架構,我們知道其中的規則,瞭解會出現什麼情況,也知道如何處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觀察到,有些人無論戀愛多少次,戀愛對象好像都是類似的,我們總是會被某一類型的人所吸引。

在凪離開後,慎二選擇了她的替身——公司裡另外無論髮型還是性格都幾乎與凪一樣的女生。雖然他沒有投入真感情,但從他的選擇可以看出,他一直處於“強迫性重複”的狀態中。在這個狀態裡,他依然在重複著原生家庭的行為模式,哪怕早就知道凪的頭髮是自然捲,哪怕早就知道她每天早上要早起拉直自己的頭髮,他都從來沒說過一句話。


在凪與慎二對未來生活的暢想中,兩人的預期是迥然不同的,凪依然是小心翼翼,而慎二依然是心滿意足,這種不對等的狀態暗示了兩人的不適合,至少在當前狀態下無法完全契合與同步。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上下分別為慎二和凪想象中的家庭生活

結語

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我們一同成長。在有些家庭裡,父母種下的是愛、尊重和獨立,而在另一些家庭裡,則是恐懼、責任或負罪感。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適合那些曾經在家庭中遭受了痛苦經歷的人閱讀,蘇珊博士教授的方法目的並不在於徹底與父母決裂,也不在於讓父母承認他們曾犯下的錯誤並逼他們改變,最終的目的其實是治癒自己,通過直面父母與曾經經歷的家庭模型,達到克服內心的恐懼、憤怒等情緒的目的,將父母強加給我們的歸還給他們,讓父母瞭解我們的真實感受,併為之後的親子關係重新定位。

這本書也適合所有想要當一個好家長的人閱讀。作為孩子接觸世界的第一重環境,父母為孩子提供了認知世界、處理人際關係、建立親密關係等的角色模板,只有瞭解什麼是不好的、會有怎樣嚴重的後果,才可以從最初避免”有毒“的行為模式。

沒有歸還的,便會轉移。如果我們在建立親密關係、成為父母之前,沒有想辦法解決自己對父母的恐懼、愧疚和憤怒,將很可能會把它轉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而每一個健康的家庭關係裡,大家都該是自我界定清晰、情緒積極穩定的。

願每一個人都能擁抱自己內在的小孩,相互享受每一刻風平浪靜的閒暇。

在《風平浪靜的閒暇》裡解析不平靜的《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