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農業, 有組織,有規劃,穩步推進

新冠疫情以來,中醫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力挽狂瀾。中醫藥及相關產業發展,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中國是農業大國,中醫與農業的結合是大勢所趨。引導中醫農業產業發展,保障中醫(藥)農業產業從產品技術研發、應用推廣、品牌運營、商業模式構建,以及中醫農業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需要從頂層設計到組織機構以及相關技術應用的全方面、正規化的管理,確保中醫農業的科學化、專業化、規範化。


中醫農業, 有組織,有規劃,穩步推進


中醫農業產業組織合法化

目前中醫農業從探索到興起,在國內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有關中醫農業的相關機構和事件發佈在新媒體盛行的信息化新時代中,充斥網絡和手機屏幕,對此,我們不做任何評論,至少在不同程度上,擴大了對中醫農業的宣傳,將中醫農業產業在生態農業和高效高品質農業的促進作用和技術支撐進行了傳播;但也不乏個別機構和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誇大誤導中醫農業作用,在沒有產業標準的情況下,推薦所謂的中醫農業技術,在沒有合法組織機構審批程序的保證下,授權設立所謂的中醫農業研究中心和示範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對中醫農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造成了中醫農業的“亂相”。

至此,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鄭重聲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作為國際中醫農業的產業發展與組織,是目前在國內唯一合法的組織機構:世界中聯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民政部登記註冊、總部設在中國北京的國際性學術組織,世界中聯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於2019年6月15日在西安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宣佈成立, 截止2019年6月底,中醫與農業產業分會登記在冊成員單位及個人會員,包括國務院參事1位,院士8位、理論及實戰專家27位,以及科研院校專家、中醫農業技術研發企業、政府機構及特色作物及中藥材種植基地代表企業近300餘家;此外還包括17家海外專業社團組織、投融資機構組成;(分會是在已良性運轉的國際中醫農業聯盟基礎上申請創立的)

分會執行機構及秘書處

北京鋤禾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兩個研究中心,一個投資管理機構、兩個技術服務平臺的構建運營;

對外宣傳權威平臺

分會指定的對外品牌宣傳及推廣平臺:鋤禾網、國際中醫農業網、蛙蛙健康家;分會指定的技術推廣平臺:中國新型肥料網、全國農用微生物科技與產業創新平臺;中醫農業技術服務平臺;

產業規劃、研發平臺

分會中醫農業產業規劃、項目推進、技術研發、成果推薦由生態科技研究中心配合;(研究中心在工商局正式註冊;國際中醫農業聯盟創始人及專家共27位股東)

中醫藥技術研發應用平臺

分會中醫藥研究、中醫藥標準化建設、藥食同源、食療康養、健康諮詢與管理、藥品委託加工、批發及零售由國際中醫研究院配合;(研究院在工商局正式註冊)

產業投資管理平臺

分會中醫農業產業基金平臺構建、國家政策資金申報、農業規劃設計、農業政策諮詢、前期市場研究、投資風險預測、農業規劃、農業項目申請等服務由中國城鄉產業投資運營聯合體配合;潤農投資管理公司具體實施;(投資公司在工商局正式註冊)

產業落地運營平臺

分會農業運營指導、農業技術服務推廣、農產品銷售對接、農業土地服務、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代加工、鋤禾公社運營由山東鋤禾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配合;(鋤禾生態已運營多年,併成功創造建了鄉村服務社模式和鋤禾公社模式)

中醫農業產業分會作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分支機構,積極遵守世界中聯章程,認真履行義務。與此同時,產業分會秉承為全球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中醫(藥)解決方案的服務宗旨和理念,致力於在“中醫思想體系與技術原理應用於藥劑研發、膳食開發、農業應用、生態修復、文化教培”等領域應用的技術研發及實踐探索路線,助力中醫(藥)技術在上述領域的產業拓展。

在產業分會的領導與指導下,產業分會建立了豐富了中醫農業理論體系,據統計,目前與“中醫農業”相關的論文、文章達12000餘篇(其中: 2千餘篇是期刊論文,1萬餘篇是網絡文章),並出版發行了首部中醫農業技術專著《中醫農業理論初探與生產實踐》這些都為“中醫農業”研發工作進一步又快又好又穩發展打好了優良的基礎。

此外,產業分會擁有健全的組織架構。產業分會設立了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和秘書處三大執行部門。聯盟秘書處鋤禾網和發起單位抽調專業精幹力量,組成辦公室、綜合辦公室、示範基地建設部、新產品開發部、公共關係部、培訓事業部、標準認證中心、成果評價中心、展覽展示部、創意設計部、對外聯絡部、文化交流部、新聞網絡部、視頻中心、會員管理部等等二十多個下設職能部門和機構,為聯盟各項工作的運行和落地提供了紮實的組織保障。


中醫農業產業分會目標

對於未來發展,產業分會也有清晰的目標,中醫農業產業分會作為一個國際化的產業平臺,擁有較高的起點、健全的職能機構和專業的運行網絡,按照規劃下一步產業分會將搭建分工協作“一盤棋”科技創新的新格局,提升分會科技創新水平,使之成為科研聯合攻關的核心平臺。其次,產業分會將創建覆蓋中醫農業上中下游的“一條龍”創新組織模式,使產業分會成為科技創新的骨幹網絡。最後構建中醫農業技術集成“一體化”科技綜合解決方案,統籌謀劃、全面佈局,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使聯盟成為支撐現代種植和養殖業技術創新的骨幹力量。

作為致力於中醫農業技術與應用示範推廣及產業發展的公益性平臺,產業分會集合了行業內頂尖的科研機構和專業技術成果,立足自身優勢,整合資源,開創中醫農業發展的路徑和模式,探尋解決中醫農業技術和產品以及行業發展問題的技術與方法,在行業內挖掘更多新技術、新項目和新模式,並給予中醫農業企業技術、資本、品牌和營銷等多方的支撐,促進中醫農業更快更好發展,已經形成了從研發、技術轉化、到行業管理、到成果落地、品牌營銷、推廣示範一套完整的產業服務體系。健全的職能機構和落地的運行網絡,在推進我國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引領我國農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方面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持續成為所有中醫農業人永遠的精神家園和動力源泉。

產業分會作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分支機構,擁有更高的起點,在更大的舞臺上發揮更大的能力,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與此同時,產業分會與廣大會員正在從事的中醫農業產業創新與發展,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必將在中國生態農業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書寫自己的輝煌。

執行機構及秘書處

北京鋤禾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作物種質保存中心

電話:010—6217 6199

執行秘書長:劉蘇華 15652175917(同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