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堅決拆除!樑思成痛苦流淚: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郭沫若:堅決拆除!梁思成痛苦流淚: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建築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石頭的史書、建築是居住的機器",優秀的建築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具觀賞性,它是一種看得見的文物,透過它,我們似乎可以看見古人風貌,先賢思想。

宇宙洪荒,亙古綿長,在時間的洪流中,人可以消逝,建築卻容易留存,它不會因時間而減損生命的厚度,反而歷久彌新,韻味無窮。

在建築界,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名聲赫赫,他是華人的驕傲。

其實,在人才輩出的民國時期,也有一位建築大師,他就是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他和妻子林徽因在建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對中國的建築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曾連夜揮筆2萬字懇求不要拆除古建築,奈何以郭沫若為主的一派表示"堅決拆除",對此梁思成痛苦流淚,發出"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的感慨。

郭沫若:堅決拆除!梁思成痛苦流淚: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學成歸國搞建築

19世紀末,著名改革家梁啟超因受到捕殺而逃亡海外,1901年,流竄期間,大兒子梁思成出生了。

戰爭爆發後,梁思成跟隨父母回到國內,1915年梁思成成功考入北平清華學校,也就是現在的清華大學前身。

1923年,他於清華畢業,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和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有了更深的往來,一年後,兩人相伴赴美留學。

來到美國後,梁思成就讀於費城賓州大學建築系,在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後,又前往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史,主要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兩人隨後在美結婚,又懷著報效祖國的念頭一起回到國內,起初梁思成執教於東北大學,並盡其所能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他開創了我國建築學系的先河。

郭沫若:堅決拆除!梁思成痛苦流淚: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對建築有著別樣的情懷。面對建築古蹟,他們看到的是用一塊塊石頭堆積起來的藝術。

1932年,應上級領導的安排,梁思成主持了故宮文淵閣的修復工程,任務完成的很漂亮。此後梁思成一直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研究,他希望能將這些古建築登記在冊。

於是,從1937年起,他和妻子林徽因等人的足跡留在了中國十五個省二百多個縣的大地上,測繪和拍攝了二千多件古建築遺物。

之後他又將考察結果撰寫成文章發表,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梁思成就是這些古建築的代言人,他為這些凝固的藝術費盡心力。

郭沫若:堅決拆除!梁思成痛苦流淚: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百年古蹟要拆除

1949年,主席在北京天安門莊嚴地宣佈新中國成立,北京也成為我國的首都。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它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北京與南京、西安、洛陽並稱中國"四大古都",曾經有六個朝代在此建都,這所歷史文化名城裡古建築眾多,吸引著全世界的眼光。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北京代表著中國的形象,老北京裡有數座牌樓,城牆,當時有些人認為這些城牆代表了封建,應該拆除。

尤其是郭沫若,他堅決要求拆除城牆、牌樓,他認為這些城牆等古建築阻礙了北京交通的發展,進而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同時作為新成立的國家,應該將所有的資源投入新中國的建設,這些古建築需要大量的維護費用,對於這個新生的"嬰兒"來說壓力太大。因此以郭沫若為首的一批人堅決表示要拆除這些城牆。

對於梁思成來說,這些帶有厚重歷史氣息的建築是天然的研究場所,他聽聞這些古建築要拆除,趕忙與都市計劃委員會的陳佔祥一起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議。

他主張保護這些古老的城牆,他提議將舊北京城保護下來,在西郊建設一個新北京,讓文化的血脈永遠流傳下去。

但梁思成的奮力力爭沒有得到所希望的結果,最終還是不敵郭沫若等人

1953年,北京開始逐步拆除牌樓,城牆,看著這些歷史的承載者轟然倒塌,梁思成痛苦不已,他眼含熱淚向郭沫若哭訴道"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郭沫若:堅決拆除!梁思成痛苦流淚: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是非對錯終確定

拆除工作已經開始了,梁思成仍舊沒有放棄,多次上書意見,甚至與主管拆除工作的吳晗多次發生爭執,但結果都不如人意。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梁思成的據理力爭下,北海的團城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幾十年過去了,北京已經成為了一座現代化城市,現在去北京,已經看不到昔日北京城的內外城牆,那些有著歷史痕跡的古建築也看不見了,對於後世的人來說昔日北京城的場景只存在圖片中。

如今,國人的文化素養和欣賞水平大大提升,更多人明白這些古建築不僅僅是供人居住的場所,它是歷史遺蹟,是藝術瑰寶。

可是現在大家要想去看古城牆之類的古建築,只能選擇去古建築保存相對比較完善的西安和南京。

事實證明當時沒能保存北京的城牆等建築真的做錯了,時間也證明了梁思成先生當時的抉擇是相當有遠見的,可是再怎麼懊悔,這些已經被拆除的建築也覆水難收了。

郭沫若:堅決拆除!梁思成痛苦流淚:總有一天你會知道你錯了

其實,拆除這些古建築是錯誤的,但是在當時環境下做出這樣選擇的人是沒有錯的。就郭沫若而言,他對國家擁有一片赤誠之心,他早年留學海外,對這些城牆沒有太大的感覺,北京的發展是他真實的看法。

梁思成本身就是研究古建築的,他十分清楚這些古建築存在的必要和存在的意義,不過在當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一窮二白,迫切需要發展經濟,一切都要讓位於經濟發展,所以說"做錯了"只對事不對人。

往事不可追憶,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會改變,但是會給我們帶來警醒。

當年梁思成先生的話尤歷歷在耳,保護古建築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的責任與義務,這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瑰寶,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讓我們的後人也能親眼看見這些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