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梁啓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祕訣

讀︱《梁啟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秘訣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龍生九子,各不相同。在人間,能用這句話的,梁啟超算一個。

他培養九個子女,各有巨大成就,包括3個院士,堪稱世界之最。梁啟超本人,則是近代國學大師,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者……等等,在他身上無論如何溢美,都不為過。梁啟超加上他的9個子女,再加上子女的配偶,如林徽因等,構成了近代中國文學閱讀上的亮麗風景線。

讀︱《梁啟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秘訣

這本《梁啟超家書》精編本,是從梁啟超的400多封家書中擇選出來的給孩子們的200多封,主題是為人父和家教家風,非常值得一看。

文字直白,好讀。沒有曾國藩家書那麼多的古文字眼不好讀,也沒有魯迅文章那麼多的陌生事件讀不懂,還沒有沈從文家書那麼多囉嗦繁雜、家長裡短的小事讀不久。

內容雋永,有用。他在信中不斷的分析問題、預測形勢、評論事件、教訓孩子,講工作、談認識、提意見、講笑話,看似閒庭信步,其實都諄諄善道、語義深刻,意境高遠、深刻精闢,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教材。

讀︱《梁啟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秘訣

對父母而言,是教子必讀

如今的家庭,一個獨生子女都教不好,而他一門九子,個個成才,古今中外有幾人能做到?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所以,用這本書來學學怎麼當父母,實在是再恰當不過。

在信中,他對孩子的諄諄教誨飽含慈愛,既活潑又嚴肅、既關心又教育,情感上熱烈、規矩上嚴格、作風上民主、生活上活潑,自己還以身作則,讓人看了不得不服,不得不讚。

在教育孩子的事業上,他很有愛心、耐心、恆心、決心。他從不因工作、寫作、講演緊張,時間不夠而減少或忽視與孩子們的交流;從不因個人在事業、身體、家庭方面的矛盾困難而連帶遷怒於孩子們;從不因孩子們的無知、幼稚、莽撞、堅持己見和有不同意見而強迫壓制他們;從不因孩子們學習或能力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道路選擇不符合自己意見而放棄、責怪、輕視他們。

情感上關心。

總站在孩子的角度來體驗他們的感受,主動替他們考慮,充分尊重和考慮年輕人的性格特點與愛好需求,做到自己的規矩與孩子們的愛好性格完美結合,不強求不強迫

比如,平時重溝通,堅持不斷通信,自己主動寫,也要求孩子們寫,保持思想、信息、行為的同步;溝通重細節,把孩子當朋友,既如實反饋自己的工作、生活、思想,也要求他們如實反饋他們的情況,在相互瞭解中加深感情,及時掌握情況,發現問題,指導糾正苗頭傾向。

生活上關愛。

關心人生全程,對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身體、婚姻、就業、養家、事業發展全程關注。一方面是出錢,給孩子們買書寄書、安排留學遊學,等等。另一方面是出思想,幫他們在細節上科學設計、提前規劃、充分準備,不讓孩子們在學業、身體、事業、婚姻上走彎路、有困難。

比如,對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婚姻始終跟蹤過問,多方關照徽因、幫助思成,高度重視聘禮、婚禮,幫他們規劃遊學、選研究課題、找工作、養岳母等等,確實無微不至,保障到位。

規矩上嚴格。

高度重視孩子的品行教育。首先是問題隨時發現隨時講,不耽誤不忽視,並且一人得病,大家吃藥,普遍教育;其次是邊講邊分析,講道理求通達,而不是乾巴巴提要求壓服,做到一通百通、舉一反三;第三是力說力行做榜樣。

比如,自己認真讀書、認真幹事、認真對人、認真持家,嚴格自律、勤奮著述、操守高潔、天下為公,始終做孩子們的榜樣、知識分子的榜樣、國民的榜樣。

事業上引導。

對孩子們的事業,他講民主,講愛好,講水到渠成,講婆婆嘴。

所謂民主,就是自己只提建議不決斷,由孩子們自己去判斷決定;所謂愛好,就是興趣第一,尊重個人興趣,孩子們依照個人興趣去選擇事業,他則根據孩子們的選擇去針對性指導;所謂水到渠成,就是有不同意見時不操之過急硬來,而是持續引導不斷觀察,順水推舟逐步改變;所謂講婆婆嘴,就是不斷嘮叨,用各種方式隨時隨地教育,分析,指導,用不斷的嘮叨加深教育成效。

比如,對思忠想回國參加軍隊,讀軍校,參加黨派的選擇,他雖然反對,但並沒有一味拒絕,而是一邊引導他去軍校學習,一邊教育分析軍隊、政黨、國家、現實的關係,幫他提高認識,正確選擇;對思成與徽因在哪裡結婚,結婚後去哪遊學,遊學回來怎麼返徽因家,在國內找什麼工作、搞什麼研究等等,都是提前商量、預做準備,按計劃行事。

正是他這個超級導師的總體設計、宏觀引導與微觀支持相結合,孩子們在他指引的方向上,保持了安全穩步前行,沒有走邪路彎路重複路、沒有扎堆去掙錢發家,都在自己的興趣上得到了發展,在快樂中取得了重大成績。

讀︱《梁啟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秘訣

對青年而言,是成長秘籍

我們誰也沒有梁啟超這樣的父親,誰也得不到比梁啟超這樣更好的人生指導。閱讀這些家書,我們就能像他的孩子們一樣,吸收一些他的教訓格言、人生經驗和世事洞見,從而指導我們自己的成長。

得做且做。

他說,佩服曾文正公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有什麼事,儘自己的能力愛好去做,結果如何不必強求。他強調,事業沒有大小,在自己範圍內盡力去做,就是第一等人物。得做且做,不得不做,安之若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不必事前乾著急。當然,他不是要得過且過。

愛好第一。

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人人發揮其個性之特長,以靖獻於社會,人才經濟莫過於此。

將來能否大成、大成到什麼程度,當然還是以天才為之分艱,埋頭埋腦做去便對了。

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懦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

凡學校所教與所學總不外規矩方面的事,若巧則要離了學校方能發見。

規矩不過求巧的一種工具,能巧之人,習熟規矩後,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著規矩可以無大過。

在學校中應把規矩儘量學足,這種工作乃為一生歷程所必須經過的;將來學成之後,常常找機會轉變自己的環境,擴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次,到那時候或者天才會爆發出來。

人生之旅歷途甚長,所爭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因此著急失望,招精神上萎葸。

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

生當亂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

一個人在物質上的享用,只要能維持著生命便夠了。能在困苦中求出快樂,才真是會打算盤呢。

一個人若是在舒服的環境中會消磨志氣,那麼在困苦懊喪的環境中也一定會消磨志氣。

失望沮喪,是我們生命上最可怖之敵,我們須終身不許他侵入。

擇術不可不慎。

走錯了本來沒有什麼要緊,聰明的人會回頭另走,但修養功夫未夠,也許便因挫折而墮落

品行上不經過嚴格訓練,真是可怕。

專門學科之外,還要選一兩樣關於自己娛樂的學問。所學

太專門,會把生活也弄成近於單調

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做學問最重悠遊涵飲,使自得之。

猛火熬與慢火燉要循環交互著用去。在慢火燉的時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實有諸己。

智識才能,固然是要的;然而道德信仰是斷然不可少的。

現世的學校,完全偏在智識一方面,而老先生又統統偏在修養一邊,又不免失之太空了;所以要斟酌於兩者之間。

我五十多歲的人,而自己訓練自己的工作,一點都不肯放過,不肯懈怠

不怕難、不偷巧,最先從自己做起,立個標準,擴充下去,漸次聲應氣求,擴充到一班朋友,造成一種風氣。

李文忠公用功利改造代替曾胡的道德改造,專獎勵一班只有才能不講道德的人物;袁項城則用富貴為本位,專門提拔無人格的政客為爪牙,天下事就大糟而特糟了。

做人的方法,是不逐時流;做學問的方法,是適應新潮

讀︱《梁啟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秘訣

對學者而言,是歷史真相

站在旁觀的角度來讀,可以瞭解梁啟超和他那個時代。

林徽因與梁思成的結合。林徽因父親去世後,梁家把林徽因當女兒給予大力幫助,資助全部學費,加上樑啟超對梁思成的教育、對他們二人在戀愛期間的指導關心,都是梁思成求愛成功的重要因素。

梁啟超腎臟手術風波。他在54歲進協和做腎切除手術,手術後卻發現尿血依然如故,被人誤傳錯切,三年後去世。他做手術當天的情況,事後發現問題的處理,後續診治的過程,在信中一一披露。

小兒子的出生與死亡。他最小的孩子思同,從出生到因肺炎去世,不過一年左右。得子之樂與失子之痛,只有家信中能看到。

搬家與當時的國內形勢。他經常搬家,輾轉在天津、北京等地,甚至赴租界避難,映照了當時北方局勢和國內局勢的變化。他反覆告誡孩子們不要回國,經常提到國內的混亂與無法團聚的無奈,提到軍閥戰爭、南北黨爭、國共對立等背景。

掙錢與養兒的關係。他有9個孩子,在世時已經有若干個在國外留學,加上自己要買宅子,要僱人、要修墓,要幫忙照顧林徽因等等,花銷不可謂不小。他的辦法是到處兼職,各個大學、政府機關、教育機構、民間團體,寫文章、寫書、講演,提到的職業不少,收入來源也不少。在那個時代,可以看到他是如何辛苦掙錢養這大一家子的。

讀︱《梁啟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秘訣

一個人,自己幹得怎麼樣是一方面,後代怎麼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梁啟超子女的成功與其師傅康有為子女的落魄正好成為對比。康梁都是有才有財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卻截然相反,充分證明家庭教育的意義遠遠大於人的遺傳天賦和家庭背景。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自身偉大但孩子教育失敗的案例很多。哪怕是如康有為這般的聖人,如果不把孩子教育放到應該乾的工作中,那麼孩子的未來怎麼樣就很難說了;而如梁啟超、曾國藩這些人,自己幹好的同時,也堅持把孩子教育作為事業的一部分,後代就差不到哪裡去,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讀︱《梁啟超家書》——中國好父親的教子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