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駐村幹部劉海川變身草莓“推銷員”


“90”後駐村幹部劉海川變身草莓“推銷員”

“馬大姐,今天你有幾箱草莓?沒有讓草莓曬到太陽吧?”3月20日一大早,25歲的劉海川在成都開完會,便急急忙忙趕到了簡陽市雷家鎮石巖寺村,馬大姐是該村的貧困戶,去年,把自己一年3000多元的收入給了劉海川,要和他一起種草莓。

像這樣來來回回的奔走,劉海川從2月3號開始,便一直“在路上”,作為成都軌道集團派駐到簡陽市雷家鎮石巖寺村的駐村幹部,他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不光在疫情期間解決了村民無法正常售賣草莓的難題,還讓曾經“交通不便、靠天吃飯”的石巖寺村蛻變成為了全鎮產業強村。

“90”後駐村幹部劉海川變身草莓“推銷員”

迎難而上,把草莓賣到盒馬鮮生

在前往石巖寺村的路上,劉海川的手機就響個不停,他告訴記者,正在統計草莓基地裡農戶所需的套袋包裝數量。去年7月,劉海川開始走家串戶說服村民種植草莓,事無鉅細、手把手的帶領村民建立起這份“甜蜜事業”。

園區種植戶大多都是貧困戶,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買草莓苗和肥料,而此時他的母親剛在華西做完肝臟移植手術,吃抗排異藥物需要很大一筆錢,家裡房子已經抵押了,車子扶貧工作還需要用,劉海川急得整夜睡不著……最後,他還是想盡辦法東拼西湊了11萬,全部借給種植戶,還和貧困戶簽下了“只賠不賺”的借條,“賣草莓賺錢了就還,失敗了就算給大家的補償。”劉海川說。

平整土地碰上連日大雨,地被澆成了“稀泥”,機器無法進入,只有靠人工,到最後連鋤頭都用不了了,劉海川硬是帶領農戶用手把草莓的攏埂扣了出來;大雨剛過又碰上“烈日”的考驗,土地變成了“硬疙瘩”,劉海川開動腦筋,成了半個“發明家”,從網上買來栽苗器,再加工成打孔器,終於把苗栽下;請來的外地專家村民聽不懂,劉海川又當起了“翻譯家”和“技術員”......而他本人,也從曾經白嫩的帥小夥,變成了曬得黝黑的半個農業種植專家。

2019年12月8號,通過劉海川不懈的努力,由他帶領村民們種植的“石巖草莓”,一舉成為“盒馬”日日鮮草莓供應商,他只用了半年時間,就把草莓賣到了全省品質要求最嚴格的線下綜合銷售平臺,實現了自己對村民們的承諾。

“90”後駐村幹部劉海川變身草莓“推銷員”

銷售配送,為草莓滯銷找出路

疫情期間,為解決草莓滯銷難題,劉海川便開始親自帶貨,發揮特長,製作精美海報在朋友圈、微信群等網絡平臺進行宣傳擴散,並自己開著私家車進行配送。劉海川告訴記者:“自2月3日一來,44天裡行駛了6414公里,相當於繞成都三環126圈,我的右腿都比左腿粗了一圈。”

3月20日,在到達石巖寺村馬大姐家後,劉海川便一一打開今天準備運走售賣的草莓進行檢查,“這個畸形了、這個熟透了......,馬大姐,你要從長遠想嘛,只有保證高品質高質量,別人才會再來買你的草莓!你說是不是吶?不合格的草莓就不要裝箱了。”每次運送草莓,劉海川都會悉心的叮囑農戶,他堅信,石巖草莓是“希望果”,就必須先是“良心果”。

為了防止草莓變壞,劉海川甚至不將車熄火,以免在等待裝車的時間裡車內溫度過高,在冬天,劉海川也在運送草莓的過程中一直開著冷氣,保證草莓的最佳質量。

石巖村村民鄧大爺過來幫忙重新篩選草莓,一來便將一袋自己磨製的紅薯粉塞給劉海川,“太多了,不要給我啦!”劉海川說,“別看這一袋小小的紅薯粉,卻需要兩三揹簍的紅薯的製作,村民們對我的情意我倍感珍惜,也一直激勵著我。”面對村民的感激,劉海川表示:“這是我的工作,兩年時間,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為群眾多幹實事。”

3月20日下午四點半,劉海川終於將草莓運送回成都,他撕開一袋麵包,吃上了今天的“第一口飯”。

傾心盡力 為百姓解決實際困難

“要想富、先修路”,劉海川自2018年6月30日到村以來,就在石巖寺村致富脫貧的道路上奔忙,兩年間,他累計爭取到各類幫扶資金超過1000萬餘元,新建村組硬化道路32.8公里,實現“戶戶通”,新建蓄水池101口 ,提灌泵站1座,切實保障了村民發展產業的設施需求。

他還在村小開設了駐村支教課堂,修起了塑膠操場、計算教室和圖書室。“學校建好了,我問孩子們你們的夢想是什麼,孩子們有的說去打工,有的答不上來。村裡的地裡不僅要種上草莓,孩子們的心裡我還要種上希望。”劉海川說。

兩年裡,劉海川自己買燈、買線,給獨居的汪大爺家裡接通了電線、安裝好燈泡;長期把貧困戶楊順花患有重度抑鬱症的女兒帶到華西醫院治療;奔走了半月,讓困擾了4社和10社十多年電壓過低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村民不再凌晨起床打米,錯峰用電……在他心裡,只要能解決群眾的困難,他敢於犧牲自己的一切。

本報記者 朱夢蝶

審核:楊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