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宣華錄》讀懂摩訶古池,西蜀迷樓

摩訶古池苑,一過一銷魂,春水生新漲,煙蕪沒舊痕。年光走車轂,人事轉萍根。猶有宮梁燕,銜泥入水門。 宋 陸游

今日樓臺渾不識,只餘古木記宣華

晚唐五代處於中國藝術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上成唐,下啟宋,是中國美學史上的一個巔峰期。《花蕊夫人宮詞》就是誕生在這樣一個藝術與文學臻於至境的時代。不同於之前捻弄詞句的文臣,花蕊夫人以皇帝母親的視角書寫白首宮詞,人人都可入畫,很少有宮怨愁情,都是些歌娛歡樂,愛談瑣細趣見。近百首宮詞完整而全面的記錄了西蜀宮殿宣華苑的千姿百態,一本宮詞也是個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

一本《宣華錄》讀懂摩訶古池,西蜀迷樓

蘇泓月,曾著有傳記《李叔同》、中國古代音樂名物考《古樂之美》和長篇小說《盜國》等。在2014年,蘇泓月萌起重注花蕊夫人宮詞百首勝景的年頭。歷經三年時間,受惠於浦江先生《開明書店二十週年紀念文集》中《花蕊夫人宮詞考證》一文,讓她有信心深挖研究歷史,於2017年完成初稿,最後又經過多次修改,終於在2019年出版這本《宣華錄:花蕊夫人宮詞中的晚唐五代》,一經問事,收到多方讀者的好評,既有文學愛好者,同時也受到史學愛好者的青睞。

此番重注,與傳統箋註不同,不依照原來的順序,而是以宮詞所屬內容劃分,細分十二卷,從宮闕樓臺、繡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飲行樂、應時飲饌、四時嘉節、閒情逸趣、騎馬涉獵、歌臺舞榭、謫仙冠裳、宮人日常諸方面入手。全書以文釋詩、以物造境,以98篇詞清句麗、融合考古訓詁的精緻小文,輔以近300幅來自同時期墓葬出土文物的圖片,為再現晚唐五代時,蜀宮宣華苑之中鮮為人知的綺麗與繁華。

翻看燙印有雙鳳團花紋、比翼飛鳥紋樣的封面,就猶如推開前蜀宮廷的紅牆宮苑,吸引我們走進那段飄渺歷史雲煙中的勝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紋樣取自成都永陵博物館地宮出土文物“外重寶盝蓋面正中的銀平脫雙鳳團花”,吉光片羽與宮牆硃紅,定格了一幅宮廷勝苑。

一本《宣華錄》讀懂摩訶古池,西蜀迷樓

花不足擬其色,蕊差歁狀其

關於花蕊夫人是誰之說,歷史上有眾多版本,比較接近的有兩個,一是後蜀孟昶的妃子,一是前蜀王建的妃子。

北送陳師道《後山詩話》記載:“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後主嬖之,號花蕊夫人,效王建作白首宮詞”。後蜀被宋朝滅亡以後,費氏在得知是孟昶投降以後,悲憤的寫下了亡國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後蜀費姓的花蕊夫人因為這富有節氣的詩,被人們傳頌為一代巾幗豪傑。

不過花蕊夫人這個稱呼,並不是特指孟昶的愛妃費氏。據《蜀檮杌》記載,以花蕊即海棠花比喻美女。那時在蜀地以花蕊來形容貌美的女子,有詩云:“花不足擬其色,蕊差歁狀其”。

一本《宣華錄》讀懂摩訶古池,西蜀迷樓

歷史的沙塵太厚,前蜀花蕊夫人的故事,我們所知甚少,通過《蜀檮杌》記載,我們知道,成都的徐耕有兩個女兒,都非常貌美,富有詩書才華,後來成為蜀王王建的如夫人,姐妹倆都生一個兒子,用江湖湘士的話說,是得青城山的王氣所成

。大蜀建國後,徐氏姐妹冊立為妃,姐姐封淑妃,妹妹封貴妃。王建駕崩後,王衍嗣位,兩位徐妃因此晉升為順聖皇太后、翊聖皇太妃。

觀花蕊夫人近百首宮詞,皆是宮中生活的所見所聞,與之前的諸家宮詞格調不同,花蕊夫人非文人詞客,她的用詞簡單直接,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氣息。宮詞大多圍繞蜀王宮禁苑池景而寫,四時行樂,各有其美。冬日紅泥地火爐,春時宮娥曉成妝成,夏日水殿讀文書,秋曉舉袖撲蜻蜓。

《蜀檮杌》與《鑑誡錄》同時提到前蜀鹹康元年秋,少主衍與其母、姨同禱青城祈福,太后詩曰:“虔禱遊靈鏡,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靜夜,銀燭炫遼空。”翊聖太妃回應:“獲陪翠輦喜殊常,同涉仙壇豈厭長。不羨乘鸞入煙霧,此中便是五雲鄉。”從詩的文風看,太后筆意接近花蕊夫人宮詞,用詞簡潔,不加修飾,句句隨意而來。太妃辭藻更精琢,寓意迴環連繞,與宮詞風格迥異。

一本《宣華錄》讀懂摩訶古池,西蜀迷樓

五雲樓閣鳳城間,三十六宮連內苑

起筆有高樓,盡在瑞雲間。“五雲樓”與“鳳城”都是虛指,包含對盛唐遺風的追崇。“五雲”作為一個祥瑞的詞,任朝代更迭,都不曾改名。五雲包含:青、白、赤、黑、黃,五色祥雲,因為樓高入雲有仙家氣派,古人喜歡稱之為“五雲樓”。白居易的《長恨歌》裡也有這樣的場景,唐明皇與楊貴妃在先宮中重聚,“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禮記·昏義》講述周朝后妃制度:“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用三十六宮”形容宮闕數量多。道教認為:“二儀之間,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宮,宮有一主。”後來歷代人們形容後宮,大多引申於此。唐人徐凝詠趙飛燕,有“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趙飛燕得到皇帝的專寵,後宮裡其他美人,就都好像生活在秋夜裡一樣,日子過得格外的清冷與漫長。

一本《宣華錄》讀懂摩訶古池,西蜀迷樓

“內苑”就是宮中園林,前蜀王建時代就有。王建在成都建立蜀國,將府衙門改成王宮,池苑就在這裡面。隋朝的時候,蜀王楊秀取土築城,土竭水現,匯聚成池,這時候正好有一個和尚經過,見池水浩瀚,忍不住驚呼:“摩訶宮毗羅!

”“摩訶”,龍樹菩薩《大智度論》曰:摩訶,秦言大或多或勝,有無限廣大的意思。“宮毗龍”就是龍的意思,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此池廣大有龍,因此這個池子得名為“摩訶池”。

等到王建建國以後,就把摩訶池改名為龍躍池,並整治成皇家內苑中心,以彰顯皇家氣勢。

前蜀光天元年(公元918年),王建駕崩,王衍繼承皇位,他開始著手擴建摩訶池,重新內苑,經過三年時間,終於完成此項浩大工程。龍躍池的碧水清波一下展開江海皓闊之勢,巧奪天公的水中閣樓,蓬萊勝境也望塵莫及。

王衍很滿意自己的創作,就把新修的內苑改名為宣華苑,池改為宣華池。身為新皇帝的母親和姨母,花蕊夫人與姐翊聖聖皇太妃遷入這座全新的內苑,宣華苑中,受王衍寵愛的妃嬪及她們的宮女侍臣,也陸續遷入苑中。

宣華苑也是花蕊夫人宮詞中所述故事與景象的發源地。不過宣華苑內的窮奢極欲,掩不住將盡的前蜀氣運,勤政殿裡看不見勤政的君王,君王率著一群年輕的人兒,在苑內不分晝夜地醉生夢死,貪盡歡娛。

歷史無情,暮春未到,王衍和他的群芳迅速泣血謝幕,宣華苑也僅維持了五年的熱鬧光景

一本《宣華錄》讀懂摩訶古池,西蜀迷樓

歷史的浮浮沉沉,總是讓後人感慨。花蕊夫人作詞的目的相當純粹,僅是存記太平盛景、賞心樂事,人生不過百年,留給每個人的好時光畢竟有限。但是她沒有料到到自己竟成為這個時代最主要的記錄者,她的詞成為後世研究唐五代宮廷生活的珍貴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