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宣华录》读懂摩诃古池,西蜀迷楼

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年光走车毂,人事转萍根。犹有宫梁燕,衔泥入水门。 宋 陆游

今日楼台浑不识,只余古木记宣华

晚唐五代处于中国艺术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上成唐,下启宋,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期。《花蕊夫人宫词》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艺术与文学臻于至境的时代。不同于之前捻弄词句的文臣,花蕊夫人以皇帝母亲的视角书写白首宫词,人人都可入画,很少有宫怨愁情,都是些歌娱欢乐,爱谈琐细趣见。近百首宫词完整而全面的记录了西蜀宫殿宣华苑的千姿百态,一本宫词也是个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一本《宣华录》读懂摩诃古池,西蜀迷楼

苏泓月,曾著有传记《李叔同》、中国古代音乐名物考《古乐之美》和长篇小说《盗国》等。在2014年,苏泓月萌起重注花蕊夫人宫词百首胜景的年头。历经三年时间,受惠于浦江先生《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中《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一文,让她有信心深挖研究历史,于2017年完成初稿,最后又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在2019年出版这本《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一经问事,收到多方读者的好评,既有文学爱好者,同时也受到史学爱好者的青睐。

此番重注,与传统笺注不同,不依照原来的顺序,而是以宫词所属内容划分,细分十二卷,从宫阙楼台、绣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饮行乐、应时饮馔、四时嘉节、闲情逸趣、骑马涉猎、歌台舞榭、谪仙冠裳、宫人日常诸方面入手。全书以文释诗、以物造境,以98篇词清句丽、融合考古训诂的精致小文,辅以近300幅来自同时期墓葬出土文物的图片,为再现晚唐五代时,蜀宫宣华苑之中鲜为人知的绮丽与繁华。

翻看烫印有双凤团花纹、比翼飞鸟纹样的封面,就犹如推开前蜀宫廷的红墙宫苑,吸引我们走进那段飘渺历史云烟中的胜景。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纹样取自成都永陵博物馆地宫出土文物“外重宝盝盖面正中的银平脱双凤团花”,吉光片羽与宫墙朱红,定格了一幅宫廷胜苑。

一本《宣华录》读懂摩诃古池,西蜀迷楼

花不足拟其色,蕊差歁状其

关于花蕊夫人是谁之说,历史上有众多版本,比较接近的有两个,一是后蜀孟昶的妃子,一是前蜀王建的妃子。

北送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费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效王建作白首宫词”。后蜀被宋朝灭亡以后,费氏在得知是孟昶投降以后,悲愤的写下了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后蜀费姓的花蕊夫人因为这富有节气的诗,被人们传颂为一代巾帼豪杰。

不过花蕊夫人这个称呼,并不是特指孟昶的爱妃费氏。据《蜀梼杌》记载,以花蕊即海棠花比喻美女。那时在蜀地以花蕊来形容貌美的女子,有诗云:“花不足拟其色,蕊差歁状其”。

一本《宣华录》读懂摩诃古池,西蜀迷楼

历史的沙尘太厚,前蜀花蕊夫人的故事,我们所知甚少,通过《蜀梼杌》记载,我们知道,成都的徐耕有两个女儿,都非常貌美,富有诗书才华,后来成为蜀王王建的如夫人,姐妹俩都生一个儿子,用江湖湘士的话说,是得青城山的王气所成

。大蜀建国后,徐氏姐妹册立为妃,姐姐封淑妃,妹妹封贵妃。王建驾崩后,王衍嗣位,两位徐妃因此晋升为顺圣皇太后、翊圣皇太妃。

观花蕊夫人近百首宫词,皆是宫中生活的所见所闻,与之前的诸家宫词格调不同,花蕊夫人非文人词客,她的用词简单直接,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气息。宫词大多围绕蜀王宫禁苑池景而写,四时行乐,各有其美。冬日红泥地火炉,春时宫娥晓成妆成,夏日水殿读文书,秋晓举袖扑蜻蜓。

《蜀梼杌》与《鉴诫录》同时提到前蜀咸康元年秋,少主衍与其母、姨同祷青城祈福,太后诗曰:“虔祷游灵镜,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静夜,银烛炫辽空。”翊圣太妃回应:“获陪翠辇喜殊常,同涉仙坛岂厌长。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从诗的文风看,太后笔意接近花蕊夫人宫词,用词简洁,不加修饰,句句随意而来。太妃辞藻更精琢,寓意回环连绕,与宫词风格迥异。

一本《宣华录》读懂摩诃古池,西蜀迷楼

五云楼阁凤城间,三十六宫连内苑

起笔有高楼,尽在瑞云间。“五云楼”与“凤城”都是虚指,包含对盛唐遗风的追崇。“五云”作为一个祥瑞的词,任朝代更迭,都不曾改名。五云包含:青、白、赤、黑、黄,五色祥云,因为楼高入云有仙家气派,古人喜欢称之为“五云楼”。白居易的《长恨歌》里也有这样的场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先宫中重聚,“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礼记·昏义》讲述周朝后妃制度:“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用三十六宫”形容宫阙数量多。道教认为:“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后来历代人们形容后宫,大多引申于此。唐人徐凝咏赵飞燕,有“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赵飞燕得到皇帝的专宠,后宫里其他美人,就都好像生活在秋夜里一样,日子过得格外的清冷与漫长。

一本《宣华录》读懂摩诃古池,西蜀迷楼

“内苑”就是宫中园林,前蜀王建时代就有。王建在成都建立蜀国,将府衙门改成王宫,池苑就在这里面。隋朝的时候,蜀王杨秀取土筑城,土竭水现,汇聚成池,这时候正好有一个和尚经过,见池水浩瀚,忍不住惊呼:“摩诃宫毗罗!

”“摩诃”,龙树菩萨《大智度论》曰:摩诃,秦言大或多或胜,有无限广大的意思。“宫毗龙”就是龙的意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此池广大有龙,因此这个池子得名为“摩诃池”。

等到王建建国以后,就把摩诃池改名为龙跃池,并整治成皇家内苑中心,以彰显皇家气势。

前蜀光天元年(公元918年),王建驾崩,王衍继承皇位,他开始着手扩建摩诃池,重新内苑,经过三年时间,终于完成此项浩大工程。龙跃池的碧水清波一下展开江海皓阔之势,巧夺天公的水中阁楼,蓬莱胜境也望尘莫及。

王衍很满意自己的创作,就把新修的内苑改名为宣华苑,池改为宣华池。身为新皇帝的母亲和姨母,花蕊夫人与姐翊圣圣皇太妃迁入这座全新的内苑,宣华苑中,受王衍宠爱的妃嫔及她们的宫女侍臣,也陆续迁入苑中。

宣华苑也是花蕊夫人宫词中所述故事与景象的发源地。不过宣华苑内的穷奢极欲,掩不住将尽的前蜀气运,勤政殿里看不见勤政的君王,君王率着一群年轻的人儿,在苑内不分昼夜地醉生梦死,贪尽欢娱。

历史无情,暮春未到,王衍和他的群芳迅速泣血谢幕,宣华苑也仅维持了五年的热闹光景

一本《宣华录》读懂摩诃古池,西蜀迷楼

历史的浮浮沉沉,总是让后人感慨。花蕊夫人作词的目的相当纯粹,仅是存记太平盛景、赏心乐事,人生不过百年,留给每个人的好时光毕竟有限。但是她没有料到到自己竟成为这个时代最主要的记录者,她的词成为后世研究唐五代宫廷生活的珍贵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