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自己和解才能與一切矛盾關係和解,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既然你能夠包容接納別人的一切,把自己當別人,你就能接受自己的一切。

所有不能接受自己的究極原因,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覺得自己多麼的與眾不同,覺得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應該做什麼,不能是另外一個樣子,不應該做什麼。每當你想表現出一個樣子的時候,你其實是在壓抑自己的另一面。你想表現的活潑,你就在壓抑自己安靜的一面,你想表現的聰明,你就會壓抑自己不聰明的一面,所有你希望自己表現出來的一面,你就必然需要壓抑自己的另一面。但是,每一個面都是你,他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你,無論你表現或者壓抑。而你不能接受自己就是因為你想表現出某一面,比如聰明睿智,誠實優秀,於是,你壓抑了自己的另一面,被壓抑的那一面不會消失,它會折磨你,因為它也是你的一部分,你壓抑它,它就會讓你痛苦,會讓你無法和自己和解。



接受自己 就要接受自己最黑暗的一面,接受自己可以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接受自己可以一無所有,一無所能,依舊心安理得,然後,你才能跟自己握手言和,相逢一笑。



上面講的是心態的變化,實際操做可行的辦法有很多種,也就是很多修身養性的方式。我覺得比較普遍又簡單的方法是觀察自己。把自己當成一個絕對存在,去學會觀察現在的自己,觀察自己的行為,觀察自己的思想,情緒,觀察什麼時刻,什麼事件的發生會觸發你的什麼想法,這個想法繼而又觸發了你的什麼行為。你會發現人和電腦程序一樣,有很多個函數, 在特定的情況下,會調用某些函數來處理面前發生的事情。給了一定的輸入input,通過這個函數的process, 就會產生一個特定的輸出output,就像條件反射一樣,這些函數就是你無意識的行為模式。等你把自己的這一套套行為模式研究清楚了之後,再下一次類似的情緒,或者類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你就應該意識到,自己是那一套行為模式現在在驅使著你產生了這個情緒,讓你有了現在的行為。這個時候,你看到了你無意識的行為,你就可以做出選擇,是繼續任由這個行為模式,繼續控制你,還是你選擇換一種方式。這時候,即使你做著跟之前同樣的事情,心態也會不一樣,因為這是你有意識的的選擇。



苗苗情感


問你個問題:你和別人吵過架嗎?和別人打過仗嗎?

哈哈哈,你定會情不自禁地暗笑,這個還用得著問嗎,肯定的囉。

是呀,塵世裡的你我,都是凡人一個,誰又能心平氣和、不憂不愁、無氣無惱、從容淡定地面對一切,尤其是不公正、不平衡、看不慣的是是非非呢?

咱做錯了,別人指責數落咱,咱也會生小氣。無理爭三分嗎。

即使咱沒做錯,別人有時也會指責數落咱,因為咱沒達到TA的三觀要求,不符合TA的質量標準。

咱做錯了,別人數落咱,咱的氣憤惱怒還小些。若沒做錯,肯定會火冒三丈,反唇相譏,甚至推搡打罵的。你想,誰又能受得了這個氣呢?

那咱為什麼會這樣呢?

表面上看,咱是在和TA人爭一高低,論一輸贏,辯一對錯,實際呀,咱全都是在與自己爭高論低。

因為,咱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兩個人:一個是魔,一個是佛。若佛打敗了魔,你就會帶著一顆慈善溫和的心,淡然微笑地面對一切,包括不公正、冤屈仇恨;若魔打敗了佛,你的心就會燃起仇恨憤怒的烈火,定會不顧一切地去焚燒一切;若佛和魔勢均力敵,和平相處,對世界,你就會沒有風來沒有雨。

可見,能跟自己和解了,即意味著心裡的佛和魔不再爭高低、論輸贏了,能和平相處了。若自己心裡的這兩個人都能打成和解、握手言歡了,即使外界對咱暴風驟雨、排山倒海,咱還在乎什麼呢?

一個人只要內心裡風平浪靜、淡定從容,即使身外波濤洶湧、紛爭不斷,咱又何懼何憂?唯有笑傲江湖,與世無爭,一如東晉山水大詩人陶淵明所感慨:“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所以,一個人,只要能跟自己和解了,就能夠與一切矛盾關係和解。這個道理值得你我銘記,更能夠完美地指領你我的未來生活。


手寫我心


在人生這條道路上,與自己和解,才是最重要的。

著名作家梁曉聲受邀到某大學舉辦講座,與學生交流時,有一男生語出驚人:

“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麼我就自殺。”

梁曉聲被這名男生的言論嚇了一跳,他問:“你覺得什麼樣的人是不平凡的呢?”男生給他的答案是成功人士。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有寬敞的大房子、豪華的車子,有可觀的存款,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社會地位,可有時候真的不盡人意,就算很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說到底,我們都是平凡的人,又何必強迫自己呢?在人生這條道路上,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與自己和解,才是最重要的。

《霸王別姬》裡有一句話: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對此,深以為然。


一、與生活和解,接受自己的平凡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

32歲一事無成,如何改變自己頹廢的狀態?

有個高贊回答:

小時候覺得自己一定會全款買房,而且還是獨棟那種,但長大後卻發現只是個夢。本以為能出人頭地,卻發現自己一直原地打轉,於是一邊秉承著做人要鳳毛麟角的固有觀念,一邊又循規蹈矩,接受自己懂得平凡。



終於懂得我們最大的勇敢在於,發現生活的灰暗後,還能一如既往的熱愛它,於平凡之處發現驚喜。

越長越發現平凡的可貴,越長大越懂得與自己和解有多重要,慢慢發現,人生從來沒有完美,撞過多次南牆之後,才體會到平凡的活著就是一種幸福,就是命運最好的饋贈。

周國平曾說: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接受平凡,與自己和解,因為世界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會小有成就,只有1%的人能有大成就。

平凡的活著,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才是真正的智者。


二、與身體和解,才會有更多可能

明知道健康是一切,沒了健康所有的都是零,可我們從來不在乎健康,一次次瘋狂地透支,直到身體吃不消了,才追悔莫及。

看了微博卡卡的分享,我終於知道,透支身體後果有多嚴重。

卡卡是一個愛玩愛熬夜卻不愛運動的姑娘,她每天都睡很晚,熬夜成了家常便飯。

有一天她熬夜到一點多,睡到第二天起來時,突然就發現自己不對勁。

先是脖子劇痛,不到三秒鐘,後腦勺突然間像針扎一樣一陣陣痛,伴隨而來的是後腦內部一陣暖意。

但是那個時候痛感不是很明顯,身上突然開始出冷汗,一層一層的出,短短几秒,手臂上的汗竟然滴在地板上。

由於意識還清醒,卡卡立刻打電話叫了救護車,一路住進重症監護室,下了病危通知,父母也做了最壞的打算。

好在她只是腦內多處毛細血管出血,主血管暫時沒有危險。

躺了九天之後,她才慢慢清醒過來。人生從來沒有那麼多幸運,有些人能幸運地醒來,可有些人卻再也醒不來了。



別透支身體,學會與身體和解吧,這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的,你對身體好,身體自然會給你最好的反饋,你透支身體,自然會得到它的嚴懲。

一個人只有身體好了,才會有更多機會,有更多可能,才能更好的實現人生的價值。


三、與命運和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抱怨,覺得命運真是不公平,儘管自己已經非常努力,可結果卻不盡人意。

總想讓自己大放光芒,可到最後卻要接受現實,自己終究是那個最平凡的人。



在《吐槽大會》上,俞灝明說:

“我們這一生都是被各種東西綁架,以前我是被顏值綁架,後來被勇敢綁架,這麼多年我終於想明白了,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接納自己。”

如果沒有那場事故,俞灝明的人生應該會特別順利。

可人生從來沒有如果,只有結果。事故發生後,俞灝明崩潰了,看著鏡中的自己,他不斷地陷入自我懷疑中,有段時間甚至想找根繩子一了百了。

很長一段時間,俞灝明無法接受自己的臉,因為那張臉就算有粉底遮掩,但仍能看到其中的瑕疵。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事情會慢慢變淡的。

後來,俞灝明選擇了接受,因為接受,他活得更加坦蕩。



懂得與命運和解,才能擁抱快樂。

給自己一個重生的機會,人生才會變得更加精彩,一個人只有接納自己,才會成為幸福的寵兒。


四、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接納自己

表演大師卓別林說:以我的方式,過我的生活,我把這叫做幸福。

幸福本來就很簡單,只是我們給它上了太多的枷鎖。

人生不過是一次短暫的旅行,在這場旅行中為什麼不擁抱快樂呢?

那些看不開的委屈就讓它煙消雲散吧。

很喜歡電影《阿甘正傳》,因為電影裡的阿甘就是一個懂得接納自己的人,所以他的一生才沒有那麼多糾結、痛苦。

面對親人的離開,阿甘開始徒步橫穿美國。歷時數年從東海岸跑到了西海岸,又從西海岸跑回了東海岸。

有人說他傻,殊不知他才是那個最快樂的人,因為他不逞強,懂得善待自己,懂得與自己和解。



越來越發現,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條件地接受自己的平凡。

汪國真在《平凡的魅力》一書中寫道::

“我不會蔑視平凡,因為我是平凡中的一員。我的心上印著普通人的願望,眼睛裡印著普通人的悲歡,我所探求的也是人們都在探求著的答案。”

學會與自己和解吧,那些曾經的不甘、過往的委屈,以及受過的苦難都會過去。

你終究會發現,用盡所有的力氣,過完這平凡的一生,就是一種幸福!


情感說ditto


說的有點深,能跟自己和解,也就是自己能把自己說服妥協與事實,才能與一切矛盾和解。

在你說服不了別人時,那也只能自己最出讓步,那這件事情才能得到和解或者解決。

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綜合體,很多事情,很多時候,只有自己做出妥協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

相信大家都有感悟。 讓自己妥協的過程,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一個和解過程,

為什麼人是矛盾的綜合體 因為人總是需要在好壞,善惡,多少,高低,貴賤,窮富,吃虧與享福之間掙扎。

努力尋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只有做到二者的平衡,才能完美的解決一件事情,或是瞭解一樁心事,

而能夠把握得非常精準的人只有上帝,所以有的時候“捨得”二字就是這樣來的, 你捨棄一些東西

並不一定是壞事,有舍有得。 這就是我們做不到完全平衡的原因之一, 在一件事情的解決上,

絕對沒有完全公平可言,公平也只是相對而已。 就像我們貸款一樣,你貸款用別人的錢,有的利息

很低,有的相對高一些, 那這就是不公平的,但是相對而言, 你接受了, 那就是公平的。也許例子

不是很恰當, 這就是事實。這也驗證能跟自己和解才能與一切矛盾關係和解、


灰灰哥情感諮詢


能和自己和解的人,與世無爭,年輕人少見了。


FS番薯日記


個人認為如果是家長裡短,解釋清楚能和解,涉及到婚姻底線問題,我看誰的心理有那麼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