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能看懂一張地圖,就能看出一個人是不是將帥之才?

虛擬網落


這不是絕對的!

能看懂地圖,只是一個合格的軍事參謀。

對於將才而言,那只是他帶兵打仗的基本功之一。


真正的將帥之才,是有非凡的運籌帷幄和決斷能力,能夠鐵血治軍又愛兵如子,能夠借用天時、地利(看懂地圖是必須的)、人和,合理用兵打勝仗之人。

若只憑看懂地圖決定將帥之才,那是笑話。

在新中國之前的國共內戰時期,蔣介石的黃埔軍校嫡系部隊,能看懂地圖的軍官比比皆是,擅長“地圖作業”調兵打仗的將軍數以百計。但是,他們打不過共產黨的“泥腿子”出身的將軍們,這些紅軍將領大多數沒進過正規軍事院校,其中一些人也並非擅長看地圖,但他們照樣打敗了國民黨軍。

指揮現代戰爭的將軍們,對看懂地圖的基本要求也變得非常難。

現代戰爭已與爭奪陸權時代發生很大改變。戰爭將在海空天進行,且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眾即逝,將軍僅憑看懂紙質地圖指揮打仗顯然不管用。
他們要隨時瞭解和看懂敵我雙方或多方三維電子動態勢圖,這也是基本功。


諶人


不一定。以前我在部隊時就專門“看地圖",行軍時白天看,晚上更要看,不時對照,生怕帶錯路。因為我是一名通信員(徒步通信),必須對地圖精通。考試時先讓你看一眼地圖,然後把你用車拉到山溝溝幾十上百公里外地圖上指的路線行進到指定地點(地圖已收,全靠默記)。黑燈瞎火全靠天光對照地圖上的山勢,河流,建築物等(地圖航拍有標記)。


都想元滿


能看懂一張地圖的,不一定就是將帥之才,但是但得上將帥之才的,一定是一個製圖看圖高手。

看過亮劍的應該瞭解,在晉綏軍派遣的軍官團去八路軍總部學習的時候,一項好奇李雲龍的楚雲飛就前去獨立團部進行學習。兩人在地圖上進行測繪的時候,李雲龍就曾說,希望楚雲飛留下給自己當參謀,說總部的參謀製圖都比不上楚雲飛,而楚雲飛則說這是黃埔生必備的,可見製圖測繪對於軍官來說多麼重要

在近代或者古代戰爭中,能夠對敵方地勢地圖非常瞭解是勝利的必備要素,可以說,能夠勝利了一半,霍去病的厲害就是帶領數萬騎軍能夠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突襲匈奴老巢,他所以靠的就是對地形的掌握,

軍用地圖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等高線分佈非常密集,這在正常的地圖中幾乎是看不到的。因為在軍事作戰中,高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軍用地圖上的等高線繪製非常緊密準確,隨時可以轉換成三維的地圖沙盤。而且軍用地圖的比例尺一般是固定的,會用1:1萬和1:5萬等幾種類型,這樣便於指戰員適應地圖範圍。

這也是為何有了GPS我國依然花費巨資研發北斗衛星一樣,戰時一個導航系統至關重要。

軍用地圖在懂的人眼裡就不只是,文字,和圈圈直線,是真正的山水,河流,山有多高,河有多寬,哪裡可以行軍,哪裡適合埋伏。等等都是清晰明瞭。所以可以藉此打好一場殲敵之戰。

這是一份蘇聯的軍用地圖,可以從地圖上看到多種行軍路線,迂迴包抄。

軍用地圖上座標系分兩種:

第一種就是軍圖中最明顯的座標網格,那是以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座標系,就是你看到的24-54的數字,但那只是座標的公里數。是距離赤道的距離。不同比例的地圖的座標網格是不一樣的,比如,一比五萬的圖,一個座標網格邊長為2cm,實地長為一公里,一比十萬的圖,一個座標網格也邊長為2cm,但實地長為兩公里。由於平面直角座標系定位點可以精確到米,實用價值極高,已經成為當今的主流座標系,無論是電子地圖,還是GPS定位系統,無論是軍隊還是地方,大多數都採用這種座標系。

第二種叫做地理座標,以度、分、秒為單位的座標系。在軍用地圖上也有顯示,在地圖的雙線內圖廓的雙線間的垂直短線,表示的就地理座標的分劃.也可以在軍用地圖上查到目標點的地理座標,也就是:度、分、秒。


闡釋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林彪有名言,任何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必須是一個看地圖的高手。

林彪要求他的將領們,要熟記地圖,最好能夠背下地圖。

為啥?

這是因為當年的軍事作戰,完全是依賴地圖進行的。

軍隊的集結、部署、行動、作戰,均要根據具體的地形進行。

原則上,軍事作戰的勝負大部分是根據地圖上互相部署對抗的結果,類似於今天的兵棋推演。

如果對於地圖不熟悉,軍事指揮是會有大問題的。

著名的抗戰106師團被國軍圍殲,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圖問題。

當時106師團孤軍深入江西九江萬家嶺地圖,試圖一舉繞過國軍防線,攻打側翼,導致國軍徹底崩潰。

然而薛嶽很快發現了這一點,調動主力部隊向萬家嶺集結,前後調動近10萬人。

這麼大的部隊調動,自然很快被日本偵察機發現。

情報到了106師團長手中,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危險,開始全面撤退。

然而,由於地圖問題,106師團並沒有突圍成功。

這份地圖是崗村寧次20年代從孫傳芳那裡竊取的,地圖本來就繪製的不高明,加上時間過了20年,地圖同實際有很多差別。

同時,萬家嶺這裡都是原始森林,地標地物很少。

106師團長的能力有限,竟然看錯了地圖。

106師團在2天時間內在萬家嶺轉悠了半天,竟然是在原地打轉。

這段時間國軍大軍包圍上來,最終將106師團幾乎殲滅,師團長靠躲在草裡逃過一劫。

就是這個意思了。

其實,一個人是否適合做指揮員,只要在地圖上進行簡單的兵棋推演,也就知道了。

將軍需要有一定的戰略和戰術眼光,還要考慮所有敵人可能的軍事行動,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完成的。

為什麼馬謖這麼牛逼?

就因為他地圖指揮很厲害,連諸葛亮也不如他。

自然,地圖指揮不能說他就是很適合指揮軍事作戰,但看不懂地圖確實不行的。

再說通俗點,一個人如果連開碰碰車都會嚇尿,他能去開賽車嗎?


薩沙


有人說能看懂軍事地圖,就能看出一個人是不是將帥之才?

蔣介石天子門生第一人、西北王胡宗南第一個表示不服,大聲嚷道:“這是哪個磚家從哪得出的謬論,就憑我這暴脾氣,看我不打死他……”

我胡宗南雖然是個小矮子,身高還不及法蘭西的拿破崙,甚至腦袋還有點小,這也是本人智商開發得比較晚的原因吧,都不好意思說了我十四歲才上小學,想想都覺得丟人呀。

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胡宗南也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放到今天怎麼說都是一個學霸,地理、歷史、國文等可謂無師自通,特別是對史記、資治通鑑頗有研究,超強的記憶已爛熟於心,從小學到中學各種獎項拿到手軟,更何況一張軍事地圖?

我21歲才中學畢業(你們幾歲呢?),本想出國繼續深造以施展治國平天才的抱負,但條件不允許,為了生存才屈尊於三尺講臺,並在報社兼職編輯工作。但三尺講臺根本容不下我胡宗南的鴻鵠之志,25歲就有了不少積蓄完全實現了今天的“自駕遊”,為了開闊視野我胡宗南遊遍了中原及北平天津等各大城市。

改變胡宗南命運的就是南下廣州黃埔了,當時已經28歲快奔三了才選擇投筆從戎,沒想到的是黃埔的考官“以貌取人”,拿我的身材來開涮並拒之門外,就憑我這火爆脾氣不鬧個雞飛狗跳誓不罷休,所謂有志者志竟成,這一鬧竟然感動了校黨代表廖仲愷,從此踏入了黃埔的校門,也改變了我胡宗南的命運。

雖然我胡宗南年紀相比其他學員要大不少,但不管在學識或者閱歷方面,我都比其他學員豐富不少,最主要的是我胡宗南的是具有政治眼光的。自從踏上黃埔之路後,我胡宗南在官場上可謂平步青雲,從一個見習少尉只用了五年的時間,便執掌了校長的起家資本黃埔第一師,將黃埔其他學員遠遠甩在了後面,可謂佔盡了黃埔風頭。

自從我胡宗南執掌第一師後,出於對校長的忠心耿耿,不斷得到了校長的栽培與提攜,晉升的速度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也引來了黃埔學員的嫉妒,就如同我學生時期一樣,各種獎項拿到手軟了,黃埔學員第一個晉升少將,第一個中將軍長、第一個軍長、第一個軍團長、第一個集團軍司令,還是黃埔學員中第一個戰區司令,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但是,說實話,指揮第一師時我胡宗南遊刃有餘,在中原大戰中所向披靡,令對手聞之喪膽,給校長掙足了臉面。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擔任軍長後,我胡宗南似乎有點力不從心了,感覺指揮起來有點吃力了,我真的開始懷疑校長的用人眼光了。抗戰之淞滬會戰差點被打沒了,校長下令總撤退命令後將我劃歸李宗仁管轄,但這廟小了校長把我調到了關中休整。


自從進駐關中後,為了實現年輕時的抱負,我胡宗南打開地圖,萌生了擁兵自重的念頭,開始效仿校長培養親信。但是關中屁股還沒坐熱,校長又把我的第一軍團拉到了蘭封戰場,為了保持實力一度貽誤了戰機曾遭到了校長的痛斥。


但沒像我的同窗第八軍軍長黃傑那樣,因作戰不為而鋃鐺入獄;武漢會戰間,我第一軍團奉命駐守信陽城時,趁著日軍合圍之前,在不支會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的情況下溜之大吉了,令李宗仁暴跳如雷,但校長非但沒處置我,還被擢升為第34集團副總司令,幾個月後還轉正了,成為了黃埔學員第一個集團軍司令,掌管五個軍二十餘萬大軍。

掌管第34集團軍後,我胡宗南離開了抗日一線,不到三年晉升為了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正職是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的朱紹良,只不過是一個伴食宰相,第八戰區說了算的還是我胡宗南,第一登上了人生的頂峰,掌管著幾十萬大軍,控制著陝甘寧青四大國統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雖然長期離開了一線戰場,但打仗這玩意似乎有點生疏了,內戰期間自從佔領延安後,老是被別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從西北一直敗到了大西南,自己的起家部隊第一軍精銳所剩無幾,顏面盡失威風不再,自己的起家部隊第一軍精銳所剩無幾,完全辜負了校長的栽培和寄以的厚望,軍事生涯最終在臺黯然落幕。我胡宗南用事實證明了,並不是所有地圖爛熟於心的軍事指揮官,就能看出是否具備有的將帥之才。


賽門之略


解放後粟裕大將被整,賦閒在家,天天看北京地圖,有天他兒子要去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不知道怎麼走,粟裕就告訴他怎麼怎麼走,他兒子非常吃驚,說你又沒去過,咋知道那麼清楚,粟裕說這就是天天看地圖都背下來了


海上之狐


一句話就說明了!

當你看地圖是平的,那你所說的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當你看地圖是立體的,那麼恭喜你,入門了!

看地圖是平的,你可以任意馳騁疆場,什麼後勤保障…見鬼去吧!!實際誰見鬼,內行人知道。

看地圖是立體,必然出現高山大川,溝壑、隘口……,你的力量必然被地形割裂,所以排兵佈陣就是一門藝術了!……………………


心勇4


確實可以這麼說,關鍵是要真正的讀“懂”,而不是在地圖前面裝模作樣。如果真的能看懂,說此人具有將帥之才沒有一點問題。

一、什麼是真正的看“懂”。

記得以前在作戰部隊司令部當作戰參謀時,經常聽參謀長上講,合格的參謀要做到“六會”,哪“六會”呢?——讀、計、算、寫、畫、傳。這麼多年過去了,還記得清清楚楚,說明當時業務水平槓槓的!沒吹,確實不錯!哈哈

上圖為演習時參謀人員標繪軍用地圖

這裡的“看懂”就是“讀懂”的意思。怎麼才算看懂呢?把以下內容搞清楚了,就算你基本懂了:地形、地物、地貌、氣候、當地風土人情、敵我雙方兵力部署位置(各部分隊所在地)及連接點的位置、各軍兵種及武器裝備在此地的運動情況,等等。注意,這只是基本看懂。這僅僅只是對參謀人員的要求。對參謀長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要看懂上述內容以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看地圖的時候,要把敵我雙方擺在地圖上先打一仗,也就是在頭腦裡先模擬一次,看看存在什麼問題,以便及時糾正。

上圖為老的紙質軍用地圖

還有一件有關地圖的事,讓我終生難忘。讀研究生時,我記得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研究員講,現在的年輕人寫文章多,很多都是空的。我當時問他,空不空有什麼標準嗎?他肯定地回答,有標準,標準就是——你寫的文章應該可以在地圖上能標出來。當時非常慚愧。由此可見,參加過實戰的人,對地圖的重視程度,是我們後輩不能理解的。

二、舉幾個例子,說明真正能看懂地圖的人,是不是真的具備將帥之才?

1、“施裡芬計劃”。說起“施裡芬計劃”,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施裡芬在任德國參謀總長時,花費數十年精力制訂的德國東守西攻的作戰計劃。他退休後,小毛奇接任總長,但在一戰時,小毛奇並沒嚴格執行該計劃。在此,我們不討論該計劃為什麼沒有被嚴格執行的問題。只是想說,當年他本人及在他本人的領導之下,德國參謀本部在地圖上對這場戰爭肯定有無數次演練。施裡芬對這張地圖肯定是讀懂了。儘管一戰時,該計劃沒有成功,但我們不能否認施裡芬是一位具有將帥之才的人。

上圖為施裡芬及施裡芬計劃要圖

2、劉伯承元帥的“五行術”。“用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這是對陳毅元帥對劉帥的評價。劉帥在戰爭中神機妙算,具有古代儒將風格。但劉帥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經常強調“五行”——任務、敵情、我情、地形、時間。要通過地圖看地形。劉帥曾講:“我們要認真地研究河川、山地、道路、地砦以及地形平坦、起伏、開闊對敵我行動和火力發揮的影響。”劉帥講的研究地形,主要是通過看地圖進行研究,當然也會實地考察,但在地圖上研究會更全面和方便。劉帥不但要求手下的人這麼做,自己更是率先垂範。劉帥就是這樣的將帥之才。


上圖為劉伯承元帥及其指揮戰爭的戰場遺址

3、粟裕的獨特愛好——看地圖。粟裕大將位居十大將之首,軍事才能絲毫不遜色於十大元帥。特別是淮海戰役時,二野、三野聯合作戰,毛澤東對陳毅講,由他負責整體工作,軍事上交給粟裕來指揮。最後,60萬解放軍打敗了80萬的國民黨軍隊。在指揮淮海戰役期間,粟裕經常一個人面對著地圖能看上一個晚上,我想,戰爭還沒有開始,粟裕已經在大腦中演練過許多次了。看地圖的習慣,粟裕在全國解放好多年以後,仍然保持著,幾乎是他唯一的愛好。粟裕就是這樣痴迷於看地圖,也是真正的將帥之才。


上圖為年輕及年老時的粟裕

以上僅舉三例,說明真正能看懂地圖的人,是具備將帥之才的。

當然世界軍事史上,還有很多這樣的將帥之才,歡迎大家補充、討論,共同提高!


止戈軍是我


行軍打仗,地圖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現代戰爭依然有軍用地圖,甚至多維地圖。但更多的是依賴北斗,GPS,對座標上的方位進行精確打擊。

但在科技並不發達的古代,地圖更顯得尤為重要,是行軍打仗重要的行動指南。如果一支在行進中的作戰部隊,沒有地圖的指引,甚至會迷失方向,而偏離作戰路徑。如古代抗擊匈奴的李廣,就因偏離行軍路線,而貽誤戰機。

要說能看懂一張地圖,就能看出一個人,是不是有將帥之才,太過偏頗。地圖的計算與應用,普通軍官就必須必備。地圖有一定的比例,有地形道路,河流,山脈,隘口。作為將帥對這些必須瞭如指掌,若想取勝,但還遠遠不夠。一場大的戰役,指揮官:可通過地圖,瞭解:每個作戰部隊所處的作戰方位,之間距離及路程,還要把複雜地形對於行軍速度的影響,綜合考慮進去。要有大的視野,縱觀全局。因為一場小的戰役失利,就可能對整個戰局產生影響,而陷於被動,進而牽一髮而動全身。

當然:別人也不會按照你的思路去打,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這就要求一個優秀的指揮官,對於敵人的行軍路線,作戰意圖,進行正確判斷。集中優勢兵力對敵某部進行圍殲,或者:利用某處有利地形,對敵進行伏擊,或圍而不打,等待敵援軍。進而,為“點”打援。這就是林彪所慣用的戰略意圖。





秦時明月沙洲冷


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必選有理解地圖的能力,但是指揮作戰不能只依賴地圖,更重要的實際,所以說能看懂地圖,不一定能成為一位出色的將軍。

我軍傑出的軍事家林彪和粟裕,兩位都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傑出軍事家,而兩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看地圖。林總在戰鬥發起前會進行深入的思考,一般情況一包炒黃豆,一把椅子就坐在地圖前面開始深思,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就會詳細各種戰略部署,最後進行戰鬥。於林總一樣,粟裕也喜歡看地圖,一般戰爭發生前,他就會坐在地圖上一看一天,這段時間都不希望別人打擾他的思考。

看地圖還必須與實際相結合,當年八路軍參見抗戰的時候,閻錫山連一張地圖都不願意借給129師,最後還是從戰場上面繳獲。而當129師部署神頭嶺伏擊戰的時候,劉帥採取的是攻其所必救,並安排陳賡的386旅埋伏在神頭嶺。但是當陳賡到神頭嶺考察地形的時候發現,地圖於實際不符合,原本在山谷的路到達了山脊,若是按照地圖上的部署會出問題,陳賡就結合地形調整了部署,最終取的了神頭嶺戰鬥的勝利。此戰也被日本稱為游擊戰的典範。

看地圖是打仗的必須的能力,但你會看地圖不一定就會打仗。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李德就是依靠地圖打仗,不結合現場從實際情況,最終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央紅軍被迫長征。

總體而言,看地圖是傑出軍事將領必須擁有的素質,但是擁有理解地圖的能力,不一定就能成為優秀的軍事將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