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多動症”?家長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沒


什麼是“多動症”?家長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沒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的家長過於緊張,孩子稍微有點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就以為孩子出了心理問題。

在沒有經過孩子同意的情況下帶孩子穿梭於各大心理診室。

這就是典型的無病亂投醫。其實這些行為不是孩子有病而是家長有病。

小童是一個剛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生活還不是很適應。

上課總是坐不住,不是擺弄一下鉛筆,橡皮,就是來回轉頭東張西望。還會不自覺地離開座位跑去其他地方。

對此,老師非常頭疼。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給老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麻煩。迫不得已,老師叫來了小童的家長。說了小童的上課表現。

什麼是“多動症”?家長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沒


家長把小童帶回去反覆強調,上課不要亂動。要專心聽講。可是效果並不明顯。

老師又一次把小童家長叫到學校。這次老師明顯態度不如上次溫和。

老師說:“向小童這種情況,會不會有多動症的傾向。最好能帶小童去醫院看一下。”

小童媽媽聽到這個詞心理一驚,也非常認同老師的建議。就帶小童去了醫院。

經大夫診斷小童問題不大,說不要過於緊張。

可是家長不相信,說小童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在小童媽媽百般堅持之下,醫生就按“多動症”給小童開了藥物。

什麼是“多動症”?家長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沒


這下小童媽媽可放心了,以為吃了藥就會好。可是,事與願違,小童的上課表現依舊如此。

在老師批評小童的時候,小童會說:“老師,我有多動症。”弄得老師也很無奈。

小童給自己貼上了“多動症”的標籤後,更沒有要改的意思了,自己多動不是他的錯,是病的錯。

同學們也會拿“多動症”來取笑他。

兒童多動症在心理學上叫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簡稱(ADHD)。是一種心理障礙,表現為年齡與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時間短暫,常伴有學習困難,品德障礙和適應不良。

什麼是“多動症”?家長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沒


兒童本身就處於多動的年齡,不能僅僅因為孩子愛動就認為是多動症。

小童是因為沒有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不明白小學的規章制度。

家長應該從其他方面入手,改變小童的認知和行為。

父母多給孩子創造溫馨的氛圍,幫助小童進行專注力的訓練的提升。

家長可以對孩子行為改善給予鼓勵或獎勵。而不是急於給孩子貼上標籤。

就算孩子經醫院診斷為多動症,家長也不要告訴孩子實情。以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以為自己有病,會讓孩子陷入極度恐懼當中。在學校也會被同學嘲笑,影響了心理健康的成長。

家長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不要輕易判斷孩子是多動症。要聽取專家的意見。

什麼是“多動症”?家長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沒


柔媽每日為你分享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及育兒方法。動動手指,關注更便捷。


什麼是“多動症”?家長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