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順毛壩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8000多畝基地 7000餘人增收

永順毛壩莓茶產業念出致富“真經”

3月17日,永順縣毛壩鄉東山村河壩溪莓茶合作社的基地裡,50餘名村民活躍其中,除草、施肥、整枝、育苗……忙得“有門有路”。

永顺毛坝莓茶产业念出致富“真经”

毛壩鄉馬嶺坳千畝莓茶示範園基地。

永顺毛坝莓茶产业念出致富“真经”

曬莓茶。

永顺毛坝莓茶产业念出致富“真经”

趁著春光好採茶。

從東山村村部樓出發,沿機耕道爬上鳳凰山,層層疊疊的梯田裡全是莓茶,場面十分壯觀。村民們把修剪下來的枝條成捆堆放在田埂上,遠遠望去,像一個個“士兵”守望著這片莓茶。

“對面山頭上是雨陽合作社今年新開發的基地,路已經拉通了,目前正在栽苗。”毛壩鄉黨委書記鄭巖清介紹道。“清明節前都要種下去,六七月份就可以採第一批茶了。”說起莓茶,鄭書記又變成了“田專家”,從種茶到採茶、製茶,他都瞭如指掌。

在毛壩工作的幾年時間裡,鄭巖清見證了毛壩莓茶產業的發展壯大。

2014年,毛壩全鄉種植莓茶600餘畝,其中一半的莓茶處於基本上無人管護的拋荒狀態,到今年毛壩鄉的莓茶麵積已達8000多畝。6年多時間,毛壩鄉的莓茶種植面積翻了十多翻,價格也由當年的100元每公斤提升到現在的340元每公斤,種植戶由原來的50多戶,增長到1600多戶7000多人。

為抓好莓茶產業,助力老百姓增收,近年來,毛壩鄉打好了一套“組合拳”,成立毛壩鄉茶葉協會,並培育合作社,通過“發苗木、抓培訓、保底收”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高種茶積極性,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做大做強莓茶產業,推進鄉域經濟發展。如今,莓茶已成為毛壩鄉“一鄉一品”產業和老百姓脫貧的支柱產業,全鄉有千畝園2個、百畝園7個,孵化莓茶公司4家、莓茶專業種植合作社11家,有一定規模的加工廠房9處,建成浙江大學產學研基地1處。

藉助國家農業農村部、濟南市歷下區對口幫扶之力,永順從縣級層面加大了對莓茶種植生產的規範化,打造“永順莓茶”的品牌。同時,永順縣加大了闖市場、做推廣的工作力度,讓莓茶走出永順深山,走向世界。2017年4月,毛壩莓茶喜獲“第三屆亞太茗茶”銀獎;2019年9月,永順莓茶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保護範圍含毛壩、潤雅、萬民、萬坪、砂壩、石堤等11個鄉鎮122個村,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

產業發展最終受實惠的是老百姓。在毛壩鄉毛壩村,村民毛秋芳因病腿腳不便,家庭收入微薄。2015年春,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毛秋芳家開始種植莓茶,到當年夏季家裡就有了第一筆莓茶收入。現有毛秋芳一家靠著種植的4畝莓茶,年收入可達32000元,一家人順利通過莓茶產業脫貧。東山村全小妹老人,2015年加入河壩溪合作社,流轉村裡的3畝土地種植莓茶,自己常年在合作社務工,一年下來各項收入可達2萬多元。

“都是手上功夫,我們一把年紀都做得起。”東山村74歲高齡的王臘梅,每年到了莓茶採摘的時候,她都不會缺席,幫著合作社採摘莓茶,她每天能掙90元工錢。而48歲的彭珍菊幹活利索,合作社給她的工錢按小時計算,每小時30元。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毛壩鄉莓茶產業共帶動802戶3200餘人順利脫貧,年務工人數達2000餘人,發放工資1000多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