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流浪地球》的精華所在是什麼?

磚家聊電影


《流浪地球》應該是第一部現象級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真正啟航之作,中國科幻終於硬了一回。

質量是底色,話題是王道。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小破球也藉此一衝雲霄。

首先:宏大設定托盤,硬核科技更硬。

比設定,恐怕沒有幾個電影能勝過《流浪地球》。畢竟說起大劉的原著那可是洋洋灑灑幾千字基本上全是設定都沒有多少劇情的。

我們就先從背景設定說起,電影的背景設定在2075年的地球,那時的太陽急劇衰竭即將發生氦閃,人類面臨滅頂之災。

在太陽系內不只是地球,所有類地行星都會被摧毀,人類只有尋找新家園。

這時問題就來了,造飛船逃亡會面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原著裡形成了飛船派與地球派的爭執,最後在爭論中“流浪星球”計劃脫穎而出。

既能保住母星還能最大限度讓人類存活,多好。

但實際上飛船派才是更為實用的計劃,電影中的行星推進器根本沒法停止地球自轉更不必說推動地球。

帶著星球去流浪,想想就浪漫。

浪漫卻並不代表軟科幻,當這些設定成為大背景進行開闊的想象,宏大的場景將為硬科幻提供足夠的舞臺。

換句話說,電影科幻絕對過硬。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連學界大佬都稱讚不已的氣塞式行星推進器,以及它所搭載的重聚變發動機,無論是細節還是可行性都經得起推敲。

還有那科幻電影的常客“引力彈弓”的重力助推效應。《星際穿越》中女主角所乘坐的飛船便是利用黑洞邊緣的巨大引力彈弓效應完成加速並逃逸。同樣的情節在《火星救援》中也出現過,“赫耳墨斯”號飛船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返回火星營救同伴,同樣也利用了地球引力的彈弓效應。

此外全語種翻譯耳機、機械外骨骼系統、人工智能moss、冬眠技術以及食用蚯蚓技術等科技細節也很有新意,能使觀眾感受到科技所帶來的未來感又不失真實感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嗯!這是一部用心的硬科幻沒錯啦。

其次:科幻的殼,人文的核

流浪地球真的很美。

它的美不僅僅來自基於原著的科幻美感,還源於它的人文內核,對希望的堅守以及對於家的眷戀。

對於一部末世科幻來說,希望的話題總是老生常談,但當它合情合理的出現卻又會令人仿如初見般珍重,如新瓶裝的舊酒醇香悠揚。

更不必說在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中,這樣一個信念顯得多麼關鍵。2500年的遠征100代人的努力,支撐這一切的實際上並不是那一個個貫穿天幕的“山”,恰恰是這個虛無縹緲的希望支撐著這個名叫地球的文明。

更深層次的,在電影中的“希望”實際上具象化為了家。

這是一個極具東方思想的觀念,鄉土情結被放大至全球上升為全人類的情懷成為支撐這場浩大征程的精神核心。

第三:縱使世界末日,家還在希望就在。

就像電影中廣播過後,人們得知世界末日的第一件事是擁抱家人,回家團圓。極具東方的手法有力地成為了全片的內核支撐電影的發展,在淡化處理對好萊塢模式模仿的同時,能夠更好的迎合中國觀眾的需要以及春節過年的大背景。

所以這是一部非常東方化的科幻,在那科幻外殼包裹下的是溫柔的東方人文內核,這內核是希望更是被投射到宇宙圖景上的家國情懷、鄉土情結,是所有東方人的終極理想。

就像這次疫情一樣,面對災難,全世界人民都在團結起來對抗災難,而且成果頗豐。

但我們依舊欣喜於見到中國硬科幻的每一次不甚完美的嘗試,畢竟,每一個真正的進步,都值得讚許。

我相信《流浪地球》是起點而不是高點,中國科幻的長路依舊漫漫,但至少我們看到了希望,未來或許就在不遠。

很榮幸,你我能夠見證這一切。


ll我的觀影報告


充滿厚重史詩質感的場景,電影裡把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彰顯出來。電影裡中國人類以非凡的勇氣和獻身精神使地球從太陽系啟航,讓中國的科幻電影開啟了壯麗的航程



k哥娛樂


流浪地球的精華在於我國對科幻的一次進軍和嘗試,上線到現在還是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這讓我們又看到了國產的希望!


剪單1點


電影的臺詞和劇情雖然有些尬,設定也存在著一些硬傷,但是就創意腦洞和特效上來看,逆襲的確當之無愧。

說《流浪地球》是一部反傳統災難片,還體現在其劇情安排上,以往的災難片基本觀眾看了開頭就知道哪些人馬上要死了,哪些人下一步要做什麼,而《流浪地球》不同,每一步的劇情推動,你都會覺得猜不透。

這部電影真正的精華所在就我個人而言,就是全人類在最後關頭的不放棄。拯救人類的永遠是人類自己,一個人是永遠沒有辦法推動整個地球的,哪怕犧牲50萬、100萬人,但是隻要35億人能夠活下去,那就是希望。


綠豆冰兒


《流浪地球》是中國不可多得的科幻片,整部影片的特效的效果在國內影片也是數一數二的存在。而影片所展現出來的主題也是值得人們深思。在現在人類一味的追求發展,給地球帶來了傷害是很大的。這種惡果最終還是人類自己吞下!所以愛護環境,愛護地球,有節制的開發能源!有效的良性發展,才不會讓後代生活在地獄之中。個人認為是這部影片想要告訴大家的。

還有吳京在最後的捨生取義,用個人的生命去換取人類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是給了自己後代一個得以生存的希望。是一位為識大局,犧牲自我的英雄。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消防員,現在的醫護人員等等。他們也都是英雄!真正值得我們學習和歌頌的偶像!

人生只是一場短暫的旅行,不能為了自己短暫的生命,去破壞掉地球。換來的毀滅只有人類,而不是地球!


CHUN佬電影


劉慈欣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腦洞開得挺大,著實讓人大開眼界。而我,更欣賞的是,這部突破性科幻片的背後,所展現出來的:人文情懷。

這部影片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人越是在絕境中,越要抱有希望,這才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高貴,永恆之光,人類的感情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生生不息,生命之中有愛延續;心有家園,燃燒希望之火。



小黑屋影院


《流浪地球》有著不輸好萊塢半分的特效,卻有著充滿人情味的中國故事;它有著個人英雄主義的影子,卻有著集體精神的內涵;它繼承了阿瑟克拉克的科幻精神,又蘊含著劉慈欣先生的思想精華。從特效看,這一科幻片必不可少的基礎來看,《流浪地球》絕不是五毛錢特效的生硬的拼湊,而是不次於任何一家好萊塢科幻大片的視覺盛宴。

其實我覺得除了特效最出彩的地方,在於中國文化厚度的展現,換句話說它是隻有中國能拍出的故事,我一直覺得:每個國家有怎樣的歷史,就決定了他們能拍出什麼樣的科幻電影。比如美國科技行業的發達,歷史上是一個勇於探索、擴張的民族。這種環境讓他們有著很合適科幻電影的土壤,也就誕生了無數經典電影,如《星際迷航》、《星際穿越》。而日本可以拍出《EVA》這樣的作品,是因為他們經歷過二戰戰敗,感受更真正的末世和全民皆兵,所以也只有他們才可以把末世感拍的那麼精準和精緻。

《流浪地球》則擁有完完全全的中國內核。除去顯而易見的春節和回家不說,電影裡展現出來的國破山河在、家園遭到破環但希望還在、保存火種延續文明、為了保護大部隊而犧牲小部人、小我和大我的矛盾等等,對於這些元素作為觀眾的我們,其實在潛意識裡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它們都可以出現在我們的歷史,尤其是近代史,抗戰中對應的地方。這種電影元素的展現,真真切切的讓你知道這是一部屬於中國科幻的電影。


小七愛劇


流量地球的精華有這些:比如流浪地球計劃的五個階段,比如在不同情境下仍然成功化用的“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這一話語,再比如對原著中無常與荒誕的更充分發揮。


90後剪輯


流浪地球”的時代,希望的種子就是鑽石。

小朋友們此刻對文學不感興趣,不理解強行灌輸給他們的東西,誇張地假裝自己陶醉於其中,都沒關係,將來有機會懂得。

就算將來不懂也沒關係。

在人類最危難的時期,仍然有文學,仍然有語文課,仍然有誦讀聲,這就夠了。

在人類最絕望的時刻,被優先保留的信息中有文學,這就夠了。

任何一個人的命,跟人類種族文化的延續相比毫無價值。

你我都會死,


積極向上得小時


《流浪地球》這部中國科幻片,講述的是在不遠的未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地球和人類從此踏上了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而《流浪地球》的精華主要在於完美體現了中國精神。

1.捨身取義,顧全大局的犧牲精神

當地球接近木星時,木星吸收了地球的大氣層,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地球青年劉啟挺身而出,太空空間站“領航者”中的劉培強上校也決定犧牲自己和空間站,他們一起拯救了地球,使人類成功逃離太陽系,有了安定的生活

2.眾志成城,傾盡所有的集體精神

一萬座行星發動機以及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助推地球逃離太陽系;面對發動機的突發故障以及地殼運動帶來的險惡環境,被強制徵用車輛的平民劉啟和妹妹韓朵朵從抗拒到主動加入救援任務,最後成為救援行動的主要支援力量之一;面對地球最後生死存亡的關頭,離開救援隊的紛紛回頭,以人力推動碩大沉重的“針”,助力點燃木星逃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