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往事——平墳

昨天跟人聊天,突然就聊到了平墳這件事,不由的發出感慨:群眾不支持的事情就不要幹,這句話是真理!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某領導視察過境的一條高速公路,發現路兩邊的墳頭有礙觀瞻,特別是高聳的墓碑,看著非常不吉利,於是就市民政局長說,現在都移風易俗,將這些墳頭全部平了,把這條高速公路打造成觀光路、旅遊路!市民政局長就打電話到各區縣民政局,要求各縣民政局長將情況彙報給主管副縣長,民政局出方案,出錢,負責監督進度,鄉鎮、村負責落實。

縣上把沿途的鎮長都叫去開會,前後歷時半年多,開了不下4次會,鎮長回來說,這麼大的事情連個文件都沒有,就是口頭傳達,讓底下怎麼執行?最後的結果是這件事情從縣上到鎮、到村都沒有文件,大家都是以口相傳。現在想來,當時某領導的意思就是民政局本身既有移風易俗的資金,出點錢,基層出點汗,給群眾做做工作,應該問題不大,高速公路兩側也看起來會更美觀一點。

實際呢?首先平墳是個大事,以前部分省為了騰出耕地面積,大範圍開展全省性質的平墳運動,紅頭文件、成立專門機構、幹部全面參與、群眾大動員,可以說是下了很大的行政成本,如今,這件事情卻是簡單化處理,沒有力量,上級支撐不夠,難度肯定大。在農村,墳地是祖先安息的地方,一般很少動,中國人講究立碑,這些年經濟條件好轉,很多人家給祖上都豎起來精美、高大的石碑,花費不菲。

鎮上沒辦法,把相關村的書記叫上來,安排了工作,主管民政 的副鎮長、民政工作站幹部、各村包村幹部,開始逐家逐戶宣傳,政策是:每個墳頭2000元補貼,政府免費提供挖掘機,提供吊車,每做墳頭一串鞭炮,做好墳園綠化,每個墳頭兩顆柏樹,墳園四周用柏樹密植兩層。縣上開一次會,鎮長回來就催一回,我就去各村檢查,民政幹事負責在現場頂著幹。

結果呢?我陪著縣民政局的同志在視察一個墳園的時候,看到原來好端端的墳園被搞的七零八落,磚塊石塊散落在地面上,政府把墳平了之後,村民也懶的收拾,好些石碑都斷了,村民就將石碑平放在地面上,我們當時稱為臥碑。那些群眾工作不好做的村石碑還在那高高的樹立著。

這個事情持續了半年多,最後不了了之,當時選方案的時候,我給民政局的負責同志提出,建圍牆,在圍牆上做一些宣傳畫,一方面能徹底擋住有礙觀瞻的墳頭,另外一方面不破壞墳園,從成本和效率上講,都比平墳這個事情要好!實在不行見花牆也可以,就是那種鏤空的磚牆。民政局的同志可能顧及到要和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協調,覺得麻煩,沒有采納我的觀點。

事後看來,建圍牆是最好的辦法!建圍牆的成本、難度遠小於平墳,還有綠化的成本,墳地都是乾燥之地,綠化的成活率相當低!選擇是多麼的重要,要是我當時是鎮長,我肯定會堅持這個意見,直到通過,可以做個效果圖讓上級領導看看。

現在看,當時把這個事情想簡單了,當時的策略也有問題,平墳就是個小型的拆遷工作,要先從最難的地方開始幹起,還有就是要有獎勵措施,先平的得到的獎勵多,後平的獎勵少,最後的沒獎勵。

第二年的清明節前後,一個村上書記到鎮上給鎮長說,村民已經開始整理墳園,把臥倒的石碑又豎起來了,能責備群眾嗎?不尊重群眾意願,不選擇阻力最小的方式,工作不細緻,我們要改正的地方太多了。

有一天,我開車經過那段高速,看到旁邊的墳頭,我覺得那是一場折騰,一場浩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