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建議給爺爺奶奶帶嗎?

茗子


隔代教養似乎成了一種趨勢,隔代教養優化方式

1、重要家庭氣氛

孩子只有在長輩的疼愛及嚴父慈母教育的家庭環境中,才能真正感覺到親情的溫暖;對現代的孩童而言,融洽的家庭關係是最好的成長滋養劑

2、彼此約定事項

有許多事情與規矩的訂定,父母可以與家中的長輩事先溝通好,例如:什麼事情不能讓老人家縱容,什麼地方應該讓老人寵溺,什麼時候該讓孩子多與父母在一起等等,如此可避免紛爭。

3、各自時間調配

長輩不能包辦孩子過多的日常起居及生活照顧,假若讓孩子對其產生嚴重的依賴性,會對孩子的成長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月子寶盒


搭把手可以,不能全權委託給爺爺奶奶。首先,帶孩子很累,別讓老人那麼辛苦。二來,育兒觀念不同,與其以後抱怨,不如早點承擔自己的責任。帶孩子雖累,但幸福感也是爆棚。孩子還是需要父母在身邊的。


Camille6451


這個就是看個人的情況了,如果個人可以的話最好還是自己帶著,如果工作不允許的話,那個只能爺爺奶奶帶著了。


小翔翔娛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9f3ef03e9ca41c193b9f4f4d16176b4\

湯媽


我是強烈不支持孩子給爺爺奶奶帶的。

一,我自己的經歷。

我小時候經常被送到外婆家,可謂是半留守狀態。因為從小這樣的經歷,導致自己長大後性格偏內向,不知道如何主動表達自己的需要,形成討好型人格。

這樣的性格讓我很辛苦,因為內心不配得,談戀愛不敢找比自己優秀的,這就註定婚姻會要走很多辛苦的彎路。

工作上,除非和上級主管工作配合度很強,不然我的主管是看不到我的工作成績的,因為太默默無聞了。

二,爺奶的教育觀對孩子的影響

拋開少數思想先進的爺爺奶奶。大部分爺奶的思想在有孫子的時候都固化了,他們堅定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對的,因為他們很驕傲自己養大的孩子沒問題呀!所以,他們會用他們那個時代的教育理念來教育他們的孫子,這就會導致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天性會被爺爺奶奶給抹殺。

比如,從小吃飯問題,爺奶現在閒呀,肯定喜歡喂著吃,他們自己年輕時是忙得顧不上孩子, 所以沒有留意自己的孩子怎麼就會吃飯了,肯定到一定歲數就會了。結果一喂就喂到了孩子上幼兒園。

孩子上幼兒園吃飯勢必受到多多少少的影響,別人會吃自己不會急呀,孩子也會否定自己,怎麼別人會我不會,他不知道這是爺奶的問題不是自己的問題。

另外小動作方面,孩子也少了必要的鍛鍊,動手吃飯是可以在學吃飯的時侯順便發育大腦的, 就這樣被擔誤了。

三,爺奶和爸媽帶孩子產生的矛盾

這是必須有的。無論是我自己的孩子被爺奶帶,還是我的父母現在帶孫子。這個矛盾都存在。這就會影響家庭和諧。本來婆娘關係就不好處,再加上小孫孫的教育,就更是亂中添堵了。

如果實在沒辦法,一定要讓老人帶,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和老人住一起,分開住,交給老人的時候,什麼都不要管,尊重老人的方式;自己儘可能少加班少應酬,多陪孩子,既能自己多帶孩子,也減少了和老一輩親人的衝突。

希望以上我的想法,能幫助到你。


學霸媽媽養成記


NO.1護理方面,是最明顯的問題 老的觀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老人也總希望我們的孩子吃得很抱,習慣不停地喂,及至追著喂。 還有一種常見情況:在幼兒園裡頭,在遊樂場裡頭,孩子玩得特別高興的時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嘴裡塞一個水果。在老人看來:只有這個時候,孩子不會輕易抗拒,塞一個,孩子就會吃一個。吃一個,就算一個。 老人做得對不對呢?出發點當然對,只是方法不對。實際上這個小小動作極易破壞了孩子注意力的發展。有些孩子上學的時候,為什麼他的注意力不好?實際上就跟他小時候一點一滴的這種“被打擾”有關。 而且,長期塞給孩子食物,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把吃飯當成是一個正事,也不把它當成一個快樂的事。自然地,這又引發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吃飯困難問題。 另,老人怕冷,於是也習慣地給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純陽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體質生下來就偏弱。結果孩子一運動,就容易出汗,汗涼了,孩子一熱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總之,老一輩傳下來的很多育兒知識,一旦發現不好用,就趕緊就得換。有時候老人並不懂得,那就需要父母去恰當溝通。本文後面,我還會講到如何溝通的問題。

NO.2更重要的衝突就表現在教育上 一個媽媽跟我這樣抱怨過: 有一天,我回家,發現女兒嘴上有甜味,就問: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說:吃了。這時爺爺就衝出來,說:你這個叛徒,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告訴你媽媽,你還跟你媽媽說。 媽媽知道,不能跟老人起衝突,只好壓著情緒,跟孩子說:一定要跟媽媽誠實,吃了就是吃了,媽媽不是不允許你吃的明白嗎? 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媽媽再問時,女兒疑惑了半天,想了想,說:我吃了還是沒吃呢?她不知道他該怎麼樣回答。 一方面,這孩子怕爺爺說他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媽媽擔心。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可會察言觀色了。他們會看看爺爺奶奶允許的是什麼,如果爸爸媽媽不允許就不去找他們了,轉而去找爺爺奶奶。 就是因為我們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不一致,導致了有這個空隙可以鑽。

NO.3對孩子的探索造成“限制”,影響孩子健康發展 老人最常跟孩子說的,就是:慢點跑,別摔著。一歲半以後,其實經常是爺爺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煙就沒有了。於是老人害怕:我乾脆就抱著他好了。 經常抱著孩子會導致什麼情況?一旦會走路的孩子,反而不願意走路了,老想讓大人抱著。我見過一個奶奶跟我說:實在抱不動他了。 我問:這孩子多重啊? 21斤。 多大了? 5個月。 這個大胖墩確實抱不動。這個時候,就該讓他坐,爬一爬。可是我們的爺爺奶奶疼孩子。但,你要阻礙他某些方面的發展就不是疼了,所以一定要有度。 我還看到有一個孩子,兩歲,自己能把褲子脫了,蹲到那兒尿尿。這個時候,奶奶從後頭跟上來,一巴掌就拍到了孩子屁股上。因為覺得孩子自己跑開了,太不聽話。害得奶奶在後面氣喘吁吁地追。 本來,小孩很成功地自己尿了尿了,還挺高興的,但是卻得到了一個巴掌。那麼,這個孩子怎麼想?他會想:我下次尿到褲襠裡也不自己尿了,一定會這樣。 總之,由於體力受限,老人不太會跟孩子玩什麼遊戲,經常看到的,就是老人坐邊上,孩子自己玩兒。孩子自己玩兒的過程中,限制也更多一些。這樣很容易養出膽小的孩子。

NO.4可能導致孩子聽力發育上的一定損傷 孩子的耳膜發育不全。若我們總是對孩子說話聲音過大,就容易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尤其是男孩。因為他們的聽力就容易損害。不過,我發現的是,老人由於耳朵不好,看電視的時候習慣將電視聲音開得比較大。說話的時候,聲音也更要高一些。這樣長期以往,都會對孩子的聽力有損傷。 很多父母也會發現,我們跟孩子經常說好幾遍,他就聽不見。於是,我們開始著急了:這孩子怎麼不聽話呢? 實際上,他真得沒有聽見。所以,如果你家也有這種情況,即你說話、喊叫半天,孩子沒反應,你們就走到孩子身邊,面對面地去和孩子溝通交流,看著孩子的眼睛和他說話。

NO.5怕孩子哭鬧,而過度滿足孩子吃零食的要求 孩子鬧的時候,年輕爸媽一般還能等待,能接受孩子的哭。而老人很多時候,聽不得孩子哭,心疼。比如,我們本可以用共情的方式,跟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特別想吃這根火腿腸。但不去滿足他。因為很多時候,你是不能給孩子吃的。於是,我們就得陪著孩子,等待他用哭泣去排解情緒。 不過,這樣的話,老人很難做到。 在吃的這個問題上,我特別要講得就是:食品添加劑。很多食品含有添加劑,它對孩子的健康很不好。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大腦。大腦是不能受損的。 我們曾經在給小老鼠做實驗的時候,把大腦的某一個區域給他做了一個切割,或者把它左右腦的一個胼胝體給它切割以後這個老鼠就完全出現崩潰的狀態。孩子的大腦同樣脆弱。

NO.6減少了孩子自己學習的機會 老人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代替孩子說話。我家婆婆也有幫我帶孩子,一開始也出現過類似情況。比如我問:開心,你今天去哪裡玩了呀。 然後奶奶就說我們今天去小公園了。 我沒吭聲,又問:你今天見到哪個小朋友了啊? 奶奶說:我們見到誰誰。 我說:讓開心自己說吧。我又問:開心,你今天跟小朋友一起做什麼事情讓你高興啊? 然後開心慢慢地開始說了。 孩子語言的發展是怎麼來的?他如果不說,就永遠不可能發展。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越多,孩子語言的速度就會越快。 另外一種替代,就是直接行為上的。比如說,我家開心剛開始要端碗吃飯,喜歡家裡的瓷碗。瓷碗易碎,家裡老人就很擔心。一般都是開心還沒端起來,就趕緊接過去了。我看見後,就做了干預。我說,讓她端,碎就碎一個。 我會告訴孩子,怎麼處理“碎了”的問題,下次她就知道怎麼端了。 還有好多的孩子,三四歲了,都不知道怎麼自己繫鞋帶,不能自己吃飯,得要喂。這些都是“替代”的結果。老人居多。但實際上一些父母也在做這樣的事兒。所以,把孩子的事兒還給孩子,這是每一位家長都該要學習的。 而今天的隔代教養所指出的重點衝突,其實也並非專屬於老人們容易有的錯誤。但凡為人父母,都建議對照著看看。

NO.7缺乏活力的老人帶孩子,容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現在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年歲都比較高。因為大城市中的年輕人,結婚和生孩子的時間本就愈來愈推遲。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帶孩子,他們跟孩子身體上的接觸偏少,就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譬如,我在大學做心理諮詢的時候,有一個老師找我,說: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特別的內向,每次從來不跟人家說話,跟魂一樣飄過來飄過去,這樣的一個狀態。然後說你看看他會不會自殺。 我就跟這孩子聊了聊,這個孩子就是從小奶奶帶大的,奶奶年紀很大了,也特別內向,從來不跟他交流,也沒有任何肢體上的接觸,每天就是把他放在那兒看電視,然後奶奶該忙什麼就去忙什麼了。 後來,這個孩子從來不跟人去交流,不溝通,也不知道怎麼跟人交流和溝通,所以當他長大進入大學的時候,他發現所有的人對他來說,可能都會潛在的存在一種威脅。 這就是我們說的,缺少肢體碰撞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容易有問題。

NO.8容易造成孩子各種缺乏規矩 老人不設規矩,什麼都可以打破,只要我孫子願意我什麼都可以做,這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 我家樓下有一個小孩,3歲了,小區裡面沒有人願意跟他玩。為什麼?搶東西,打人。而且他跟誰在一起玩,就是拿一個玩具,開始胡亂的掃射。也不管他前面站的是不是人,一下就是一槍。而且,他“要求”他周圍的人一律都得配合地倒下,這樣他就高興。 後來,我發現:這個孩子是什麼樣的問題呢?媽媽管這個孩子管得很少,爸爸不會管。爸爸好不容易管一次,這個孩子受傷了,然後媽媽和姥姥就說你走開,讓你管了一下這個孩子就鼻青臉腫了。於是爸爸就說那行我走開,也不管了。 最後,這個家庭中就是姥姥在帶這個孩子。姥姥如何帶呢?特別為孩子好,你餓了吧來吃火腿腸,純吃的是垃圾食品。到了3歲,仍然不怎麼好好吃飯,每天晚上還要吃三頓奶。我們都知道一歲半左右的孩子,晚上的奶就該全給孩子斷掉了。可是他們捨不得。結果,孩子的牙齒全都壞掉了。 最重要的是,他每天睡覺的時候,要吃著姥姥的奶頭才可以睡著。因為媽媽不給他吃了,沒辦法,他只能拿姥姥的吃,姥姥也給他喂,還問過我:怎麼才能戒掉啊。 我說:你別給他吃了。 她說:不行啊,不給他吃他打我。 其實:孩子打你,因為你讓他打。因為這位姥姥對這個孫子常說的就是一種“嚇唬”:再不聽話,我就揍你了;再不聽話,我打你。她從未制止過。甚至孩子的小拳頭揮向自己的時候,她臉上還帶著笑意。 這種虛張聲勢的嚇唬讓孩子明白,大人的那些話是沒有意義的。你是不會打我的。而且,你打不打我都沒有關係,我也不怕,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一個方式,即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也可以打你。 另外,老人大都特別護犢。誰要是敢說欺負我們家的小寶貝,就把誰打趴下。這種教養方式,孩子就一定會形成一個特別霸道的行為:沒事我有靠山,誰要是欺負我姥姥上。 所以我們小區的這個小孩同樣也就表現出來了:見誰都特別的沒有禮貌,而且還會跟人家耍脾氣,要是你拿個吃的你不給他,他就過來搶,要是沒搶到,他就罵。 所以,如果父母實在沒有辦法,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那麼,請老人不要帶孩子離開父母。要保證孩子和父母最基本的相處時間,不要讓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分離。 如果老人就在父母家裡幫帶孩子,那麼也不要凡事都自己扛著。要把育兒的責任還給父母自己。 當然,隔代教養也有好處的。我在之前的靜觀育兒“隔代教養”專題中也有論及。譬如在父母特別嚴厲的家庭裡,老人的愛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緩衝;年輕父母偏於缺乏耐心,而老人更多顯示出耐心來,這恰是小孩子很需要的。 有些專家認為說我們的孩子就是不能給我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但是現在的現狀是什麼,中國有60%到80%的家庭都是由我們的隔代教養來進行的,所以不能說不能帶就解決問題了。我們只能去考慮:在有老人幫著帶孩子的情況下,怎麼更好地帶。


柚子君說情感


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可以按照現代的育兒理念培養孩子,爺爺奶奶能做到:

不溺愛、可以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自身行為可以起到榜樣作用、能夠輔導孩子學習、有著正確的價值觀爺爺奶奶可以帶孩子。但是不意味著父母撒手不管,在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期間父母應該做到給孩子應有的安全感、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知道無論何時何地,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行為習慣、認知能力、價值觀、智力水平,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樹洞傾訴


不建議給爺爺奶奶帶,特別是0-3歲的寶寶更不應該給爺爺奶奶帶。0-3歲是寶寶飛速生長和發育的3年,不僅僅需要吃飽穿暖玩好這樣簡單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多的需要來自父母,特別是媽媽的愛撫,溫暖的擁抱,關愛的眼神,溫柔的話語,這些對寶寶的心理和精神成長至關重要,甚至影響他一生的心理狀態。就算苦一點累一點也要把寶寶帶在身邊,陪伴他成長,給足寶寶足夠的安全感,為以後健康陽光的長大構建堅厚的堡壘。


教育孩子是一生的事業


孩子小的時候不建議由長輩爺爺奶奶來帶。如果說自己實在沒有時間沒有準備好,寧願推遲生孩子的時間。因為0~6歲是孩子良好習慣及健康心態的培養的黃金時期父母陪伴成長極為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