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有乾坤 張國標的刀石情懷

新天水·記者 劉曉亞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一塊方寸石面,一把金剛刻刀,衝切間金石崩裂的聲響,成就了一位而立之年江西青年的篆刻夢想。

三月的下午,在“青北書畫社”見到了張國標。

張國標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個叫進賢的縣城。這個縣城自古就有做毛筆才傳統,可是那裡的鄉親只是把這個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的行當作為謀生的手段,卻少有人靜心研究和傳承毛筆所具有的深沉的文化內涵,張國標的父親也有做毛筆的手藝。

年少時的張國標喜歡刻刻畫畫,初中時是班上的文藝委員,接觸和從事篆刻用張國標的話說純屬“機緣巧合”。在他老家村莊的不遠處有一座寺院,張國標時常與玩伴們在寺院附近踢足球,那些小沙彌功課之餘也會加入其中,因為踢足球這個因緣,張國標認識了寺院主持和尚。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大和尚慢慢喜歡上了這個活潑率真的少年,一次踢完球,大和尚邀請張國標到他的書房,當他步入師傅的書房,一眼被書房內掛的傳統繪畫所折服,那筆墨神韻的變化,那色彩斑斕的渲染,那拙撲渾厚的印章,喚醒了少年心田中蟄伏已久的傳統文化的種芽,在大和尚的引導下,張國標敲了自己篆刻生涯那扇門,蹣跚起步,負重前行,在刀與石之間書寫自己的文化情懷。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在“要麼學生意,要麼學手藝”傳統觀念的影響下,2000年以後,張國標隻身來到西安學習玉雕技藝。“玉雕學習的時間不長,當時考慮到以後做玉雕材料成本太高,而且又認識了許多篆刻的老師,就漸漸的轉向專攻篆刻並進入這個專業的圈子,3年多的時間遇到了好多西安從事篆刻的名家,雖然都沒有正式投在人家門下學習,但是這些老師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經過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自己勤奮的努力,在得到了趙進安、趙熊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我在西安書院門開始製作和銷售書畫印章,在得到圈裡人的認可後,我對自己的篆刻有了很大信心。期間在舊書攤淘到一本傅嘉儀老先生的篆刻印譜,這本我人生的第一本印譜對提升和形成自己篆刻的風格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回憶起自己最初從藝的道路張國標記憶猶新。

正當張國標篆刻技藝精進的時候,由於一些客觀原因,他放棄了在西安發展的機會,在輾轉準備到蘭州發展的過程中,從車站地圖上看到了天水麥積山,抱著遊玩的態度來天水的一次停留,讓他在這裡紮下了根。當時是2005年,麥積的仿古文化一條街正在招商,商鋪價格很便宜,環境也很好,既可以經營毛筆等書畫用品,在有一定的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可以努力研究和探索篆刻藝術的技巧和風格。

張國標是幸運的,在天水的發展中,得到天水篆刻大師樂種田、王瑞生的支持與關愛,樂種田每從秦安到市上來,總要到張國標的店裡來坐坐,潛移默化的教給他篆刻的技藝、思想和人生的道理,幾年情同師徒的交流,讓張國標的篆刻技藝和藝術風格突飛猛進。“樂老曾經送我一本自己的印譜,落款中有‘同道’二字,這既是老人對初出茅廬的我的抬愛,也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說到這裡,張國標的眼裡充滿了不可觸及的溫情。

張國標在天水的這十幾年,在篆刻圈子裡已經取得了頗豐的成果,很多天水書畫界的人士幾乎都有他刻制的印章,外地的包括狂草書法家白狼、廣東湛江畫家黃老師、田茂生 等一大批國內的知名書畫家均擁有張國標的印章,去年白狼還通過電話聯繫張國標刻制了五六方印章。 青海的書畫家馬國良很推崇張國標的印章,在他的推介下,西寧三分之一的書畫家都擁有張國標刻制的印章。張國標不僅可以制石印,還可以在玉石、金屬和木材上製作精美的篆刻印章。

2007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敬一丹來天水搞公益活動,張國標應當時市文聯主席的邀請,為兩位主持人各刻了一枚青田石名章作為禮物送給他們,精湛的技藝和厚重的風格得到兩位主持人的首肯。2019年夏天,張國標在安老師的陪同下參加了一年一度的通渭書畫藝術節,三天時間,他從早到晚不間斷為書畫家制印,在全國書畫家雲集的現場,張國標的制印水平得到現場書畫家的認可。

採訪隨著交流的不斷深入越來越輕鬆,話題也越來越廣泛。交流中張國標拿出一張拓著五位國家領導人頭像的印章,五位國家領導人肖像栩栩如生,連同文字章共六枚4寸的印章,張國標整整花了幾個月時間,現在章料已被湖北的一位私人收藏家收藏。

在張國標工作臺的玻璃板下,壓著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陰文篆刻印章,這款印章頗具齊白石制印的風格,用刀蒼勁有力,雄渾拙撲,說起這方印章創作的過程,張國標說:“這是前幾天我在看疫情的相關新聞,猛然之間感到我們國家的強大,心中一時感慨萬千,情緒很是激動,頭腦裡猛的閃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幾個字來,一轉眼正好看到桌上放著一枚長方形石料,於是隨手拿來就刻了起來,整個刻制過程中自己被一種激情所充斥,沒想到印製成後效果很不錯,顯得大力包容、堅韌不屈,抒發了老百姓的愛國情懷。”

一枚充滿俠氣的“一寸相思”的陰文章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枚長方形篆章筆筆刀劍,字字江湖,衝刀老辣,佈局驚險,豪情與柔腸兼顧,忠義和家國同生。這是張國標今年3月12日應一位在北京的天水籍導演的邀請,為他的武俠劇《一寸相思》所刻的篆章,“接到邀請,我前前後後共刻了四枚,前三方都不太滿意,有的筆意不符合劇情,有的佈局缺少江湖豪氣,直到第四方用了直衝刀才覺得表現出了江湖恩怨與兒女情長。那位導演看完後也很滿意,表示要在劇目中署我的名字。”張國標靦腆的笑著說。

回顧自己從事篆刻的經歷,張國標很是感慨,他說,要把一門藝術要搞好,要多臨摹,下苦工,刀法是硬功夫,佈局需要從書法繪畫中吸取營養,不論幹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愛,我慶幸的是把自己的愛好和職業拼接到了一起,所以制印對我來說是一種追求,是一種享受。篆刻藝術必須要詩書畫印四合一,還對書法的真草隸篆做到融會貫通,擇其所長而學習,把書法、繪畫與真實生活聯繫起來,融入治印中去,才能做到靜動結合,別具一格。篆刻作品強調以書入印,以畫入印,博古而不泥古,篆刻作品才能秀麗處見蒼勁,流暢處見厚朴,方寸之間內蘊仁心,道骨,禪趣。

“前些年我心想在自己35前要形成自己的篆刻風格,但是隨著知識與歷練的增加,現在看來這個目標有些過早,現在恐怕要推遲到四十歲以後了。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追求藝術來說富含哲理啊!”張國標對篆刻藝術的追求和情節將伴隨他的一生。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方寸之间有乾坤 张国标的刀石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