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裡,吹響生命的樂章——浙江援鄂醫療隊治癒首例應用ECMO患者記

近些天來,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13樓ICU內,偶爾會傳出一段悠揚的口琴聲,這是浙江省援荊門首批(重症)醫療團隊依據患者賀新森(化名)愛好,用心準備的一個特殊的肺康復輔助訓練工具。

ICU里,吹响生命的乐章——浙江援鄂医疗队治愈首例应用ECMO患者记
ICU里,吹响生命的乐章——浙江援鄂医疗队治愈首例应用ECMO患者记

3月23日下午,33歲的賀新森收拾好行囊,在日夜守護他的浙江省支援荊門首批(重症)醫療隊和荊門一醫醫護團隊的護送下,走出ICU,踏上回家路。

“我能夠康復走出這裡,多虧了你們。我也希望你們能早日回家!”賀新森說。他是荊門市抗擊疫情鬥爭中首例用上最高規格生命支持系統ECMO(人工心肺機)的患者。16天的ECMO支持,在新冠ICU內長達35天的漫長救治,命懸一線的賀新森終獲新生。

他的治癒出院,有著特殊的意義:他是浙江省17批次援鄂醫療隊中,治癒出院的首例使用ECMO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

自2月18日轉入新冠ICU以來,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多次連線杭州進行遠程會診,為賀新森制定“一人一方案”救治策略。在ICU內歷經一次次兇險時刻後,邵醫團隊與荊門醫療團隊密切合作,將賀新森從死亡邊緣“拽”了回來。

遠在杭州的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一直牽掛著這位年輕人,曾多次詢問他的救治進展。當得知賀新森出院的好消息後,蔡院長極開心在說:“在國內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戰場,能夠成功撤下ECMO並恢復健康的少之又少,我為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感到驕傲。對這次新冠危重症救治的成功經驗,我們會第一時間毫無保留地同國內、國際同行進行分享與交流。”

35人,浙江重症醫療隊來了

時下的荊門,油菜花已大片綻放。隨著春天的到來,這裡的疫情正迅速消退。

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13樓的新冠ICU內,來自邵逸夫醫院的醫護工作者,仍在進行著最後艱苦的戰鬥。這裡,還剩4例新冠肺炎患者。

自2月12日,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重症)醫療隊、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的35位醫務工作者抵達荊門以來,他們已連續奮戰了進一個半月。

40多個日夜、無數個驚心動魄的救治瞬間,曾經滿負荷運轉的ICU內床位已基本騰空,21例重型危重型新冠患者成功脫離危險轉出ICU,現已全部治癒出院。

很難想象,一個月前,這裡還沒有標準新冠ICU病房,居高不下的病亡率,危重症患者分散在各縣市醫院接受救治。

“最重的擔子,我們來扛。”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重症)醫療隊領隊、浙大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劉利民上陣部署指揮,在抵達當晚迅速投入戰鬥,用不到24小時,在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區)13樓將普通病房從無到改建成ICU,集中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降低病亡率。

這裡 ,是一道希望之門,讓像賀新森一樣的荊門新冠危重症患者,得以集中收治。從4例、10例到ICU滿負荷運轉,醫療隊只用了3天時間。

時間就是生命

“一些新冠病人病情惡化非常快,可能前一秒還在跟你講話,下一秒就會突然透不上氣,像在水裡淹溺的狀態。”荊門新冠ICU負責人、邵逸夫醫院重症醫學專家周建倉這樣形容ICU內的“刀尖”時刻。

賀新森,是所有隊員們拼盡全力救治的其中一位。當抗“疫”志願者、年輕的薩克斯手與荊門市首例新冠ECMO患者的身份重疊,賀新森的救治無疑牽動著許多人的心。

“ICU建成後,我們第一時間對荊門市所有危重患者進行摸排,賀新森是我們最先考慮收治的對象。”周建倉說。其實,在2月13日抵達荊門的第二天,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就開始對賀新森進行會診,提前介入對他的整體治療,而他的情況不容樂觀,唯一的出路就是儘快轉運到ICU。

100米,艱難的轉運之路

當時的賀新森,正躺在荊門一醫感染科一間病房內,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陷入重度昏迷,只能靠ECMO和有創呼吸機維持著一線生機。擺在醫療隊面前的首要難題是,如何轉運體重近100公斤、病情如此危重的賀新森。

賀新森所在的病房與新冠ICU病房,分佈在相鄰的兩幢樓內。雖然直線距離只有短短的100米,但轉運賀新森的計劃卻整整籌備了4天。

多次反覆討論、兩天全天候模擬,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與荊門一醫ECMO團隊拿著米尺到處測量電梯、門的寬度,設計精密的路線圖,同時演練了無數次,想到一切能夠想到的潛在風險。

由於賀新森所在的樓內,僅有一部電梯,且位於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清潔區,考慮到院感問題,有人甚至提出扛著病床走樓梯。“但風險太大,要萬一沒穩住滑了一跤就前功盡棄了。”周建倉回憶說。

賀新森病情的危重程度不容再耽擱了。自2月4日緊急上了最高規格生命支持系統ECMO後已兩週時間了,各種併發症開始逐漸顯露。

必須要快!在做好充分的準備下,2月18日,醫療隊正式決定轉運賀新森,“在ICU內進行綜合管理,我們有七成把握。”周建倉說。

這是艱難的100米。維持生命的ECMO、有創呼吸機、監護儀、微量泵等設備,無數條通向體內的生命管道,且ECMO設備電源只能撐上有限的45分鐘,時間的限制、無數的風險,任何環節一旦出現哪怕一絲紕漏,年輕的生命就可能戛然而止。但為了更好挽救賀新森,這是唯一的出路,別無選擇。

現場的所有人,都捏著一把汗。轉運當天,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和荊門一醫ECMO團隊合力將“重量級”的賀新森搬運至轉運床上。

10幾個人,各司其職,有人管儀器,有人管線路,有人負責院感,有人控制電梯……在前期經過數次演練後,整個轉運過程緊張、緊湊,一氣呵成。

新冠ICU內,周建倉主任已準備就緒,邵逸夫醫院的張劍醫生、宮曉燕護士長、呼吸治療師葛慧青主任各就各位,立馬做好接收工作,並對收治進重症監護病房的賀新森進行全面評估。

這場與荊門當地團隊合力轉運病患的成功,也讓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與荊門本地團隊很快從磨合期進入蜜月期。

“ICU裡需要100多人來維持不間斷運轉。我們的醫療隊專家就與荊門當地的130多名醫護人員混編在一起,相互學習、不斷磨合進步。”劉利民書記說。

3天,ECMO撤機;10天后,氣管拔管

“從電視裡看到邵逸夫醫院醫療隊出發的畫面,我激動得流淚了。”賀新森的父親賀勇(化名),浙江永康TNT公司的一名工程師,終於盼來了兒子的出院。23日,他專程來到醫院接兒子回家,對在場的醫護人員一直鞠躬道謝。

賀勇分享說,2月3日簽署了兒子病危通知時,正在酒店內隔離的他一度陷入絕望,當聽說兒子轉到邵逸夫醫院援荊醫療隊建起的新冠ICU後,認為兒子有救了。

賀新森的整個救治過程,夾雜著各式各樣的風險與不眠不休的守候。

1月27日,從漢口回到荊門屈家嶺不久,賀新森發病,被就近收治到五三醫院。他的氧飽和度一直非常差,如果不能儘快改善缺氧情況,他全身器官,都將受到致命損害。隨後他被緊急轉運到荊門一醫,相繼使用了鼻導管高流量補氧、無創呼吸機給氧,但依舊無法維持氧飽和度,他的肺部很快就成了“大白肺”,緊跟其後的,是心、肺、腎、消化系統多臟器衰竭。

情況異常危急!2月4日,荊門當地治療團隊和內蒙古醫療隊專家討論後,立即為他用上ECMO進行支持,同時,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用上治療新冠的“終極武器”ECMO後,賀新森勉強維持著年輕的生命,因持續使用藥物鎮靜著,他陷入了重度昏迷。

“荊門的醫護人員前期的精心照護,給患者的進一步治療提供了機會。”周建倉說。轉入新冠ICU後,對賀新森的治療,可謂小心備至,24小時看護。醫療隊在對他進行呼吸管理、激素、抗感染藥物、優化液體管理等整體治療後,賀新森的呼吸開始明顯改善,3天后再次評估,已達到撤除ECMO指徵。

2月20日,邵逸夫醫院援助荊門醫療隊首次向杭州總院發起遠程會診,在前後方專家給出意見後,醫療隊為賀新森撤掉了ECMO。也是在這一天,賀勇接到了來自周建倉的電話,得知了這個喜訊後,讓他更加堅信奇蹟將至。一週後,賀勇再次接到周建倉的電話,這一次,他被告知兒子氣管拔管成功,並開始逐漸清醒。賀勇一直提到嗓子眼兒的心,終於安定下來。

拔管的十分鐘,也是驚心動魄的。邵逸夫醫院呼吸治療科主任醫師葛慧青與荊門一醫麻醉科主任楊昌明有序配合,他們帶上塑膠頭套,在悶熱、缺氧的環境裡,冒著患者呼吸道中噴出的氣溶膠和飛沫的風險,果斷為賀新森拔除氣管導管,撤離有創呼吸機。

“邵逸夫醫院專家們不僅專業且勇於擔當,毫無保留將救治經驗跟我們分享,併為我們帶出了一支帶不走的‘團隊’。”跟醫療隊朝夕相處一個多月來,荊門一醫胸外科主任易軍稱讚說。

拔出氣管導管後,通過階段性的肺康復和震盪排痰等治療,賀新森逐步由無創呼吸過度到高流量給氧,鼻導管吸氧,最終實現自由呼吸。

漫長的靜定、昏迷,讓賀新森的下肢肌肉萎縮,無法動彈,骶尾部也大片褥瘡,營養不良……這些病痛讓他在清醒後曾一度陷入絕望。

浙江支援荊門(重症)救治醫療隊成員、邵逸夫醫院ICU護士長宮曉豔多次蹲在床邊,為賀新森處理褥瘡,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張磊及早介入心理疏導,整個團隊用愛心和專業,讓賀新森的身心共同走出病毒的陰霾。

3月6日,賀新森開始接受漸進性康復治療;3月7日,他能夠進食吃飯了;3月12日,他可以獨立坐起來了;3月15日,他終於能下地行走……

吹薩克斯的陽光小夥兒賀新森,回來了。近些天來,ICU內就經常傳來口琴的聲音,這是葛慧青主任為賀新森專門定製的“呼吸訓練”法,讓他的肺活量開始逐漸恢復。

伴隨著這生命的樂章, ICU內也接連傳來好消息,一位位生命垂危的患者被治癒轉出。在周建倉辦公桌前的牆面上,一張張不斷更新的湖北省各市病亡率的排名表,見證著醫療隊自抵達荊門以來,荊門病亡率從高居湖北省第一位慢慢下降到了第五位。隨著越來越多的病人治癒出院,邵逸夫醫院援助荊門醫療隊也即將完成重任,勝利凱旋。

“杭州是我的福地,我下次一定專程來杭州,再為浙大邵逸夫醫院的醫生們吹奏一曲薩克斯。”賀新森笑盈盈的臉龐上寫滿了希望。( 廖亮 汪兵洋 王家鈴 李文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