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做錯了什麼事失去了天下?

娛樂前前沿


一、坑殺秦軍

鉅鹿之戰中,章邯率二十萬秦軍受降項羽,但是項羽卻害怕這人數眾多的秦軍生出禍亂,將他們全部坑殺在了新安一地。在當時的情形來看,項羽的做法可能並沒有什麼錯。因為以當時項羽的實力根本吃不下這二十萬的兵力,如果勉強吃下,那肯定也會拖跨項羽自己的軍隊,一支不能被自己所用的軍隊留在身邊中就是一大隱患;如果將這批軍隊遣散,他們會不會禍亂百姓生活,那這些人會不會再次聯合來對付自己?這就是史書中記載所說“放,必禍亂天下,留,楚軍必自亂。但是項羽的處理方法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坑殺如此多的秦軍降卒,讓很多百姓失去了對項羽的支持,因為這二十萬人就是二十萬個家庭,這些被坑殺的人裡,有老百姓的孩子、丈夫、父親、兄弟。讓百姓們產生了痛恨之情,這也為後來劉邦攻佔三秦之地埋下了伏筆。

二、鴻門宴上的“仁慈”

項羽的謀士們一致斷定劉邦日後必成大器,為了讓項羽把這個隱患扼殺在搖籃裡,更是為了幫項羽完成這春秋大業,謀士們建議項羽設下鴻門宴,在宴中擊殺劉邦。

公元前206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在秦朝的咸陽郊外鴻門拉開了帷幕,大家都知道項羽的鴻門宴計劃並未成功。在席間劉邦的一跪讓項羽有了莫名的自信,謀士們殺心一定命令項莊舞劍,刺殺劉邦,但是卻被項伯和樊噲解圍,最終劉邦逃了出來。其實鴻門宴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項羽的性格。項羽的優點是重情重義,坦率真誠,但缺點卻是致命的,那就是優柔寡斷、剛愎自用,做事情不過腦子。

後世的我們都知道,鴻門宴就是擊殺劉邦的最好機會,但是就因為項羽的優柔寡斷導致錯失良機,在這之後劉邦再也沒給項羽任何機會。

三、屠戮咸陽

如果說坑殺受降秦軍是出於政治和實際的需要,那屠戮咸陽、火燒咸陽宮就純粹是他個人的洩憤了。項羽攻進咸陽城,縱容手下官兵屠戮咸陽,大肆搶劫平民百姓,引發了民眾的強烈不滿。項羽更是下令處死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這一做法直接失去了本已打算投降的秦國貴族。這個時候頭腦發昏的項羽直接下令燒了秦王宮,大火連燒三個月,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修建而成的秦王宮就這樣付之一炬。秦王是殘暴,但是項羽比秦王更加殘暴,徹底失去了民心。

四、分封諸侯不公允

在鉅鹿之戰和鴻門宴後,項羽一時之間成了老大,自封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位諸侯王。天下霸業還未完成,就想著分封犒賞,從這件事就看出項羽目光並不長遠。那為什麼項羽不直接做皇帝呢?我覺得,他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自周朝之後,存在世間幾百年的貴族世襲制已經深入人心,雖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但是這句話也恰恰突出了王侯將相,也就是說,人們的心中還是高看王侯將相貴族的。項羽雖是名門之後,但終究是臣,是將,自己最多也就封個王了,要做皇帝他還沒這個魄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造反的不只有項羽一個人,當時光說和項羽聯合的諸侯王就有好幾個,項羽做了皇帝他們能同意?他們還會和項羽聯合麼?項羽就是害怕群起而攻之,到時候自己一旦稱帝就成了所有人的靶子。

但是,項羽腦子確實有問題,不敢當皇帝吧,還想著自己得封個名號,但是分名號也分不好,項羽的分封規則完全就是憑個人喜好,不考慮實際功勞大小,他是真把自己當王了。最可氣的是項羽因為沒有遵守諾言分封劉邦為關中王而自覺愧疚,同意了劉邦把漢中之地分封給他的要求。從此關中之地洞開,為劉邦收復三秦之地提供了便利。

五、過早殺掉義帝

項羽殺義帝的原因就是,楚國名義上的最高領導還是義帝,如果不殺他,反對項羽的人就會想辦法抬高義帝的地位來打壓項羽,更何況義帝本身也是野心勃勃,不甘心只是做一個傀儡。所以項羽想要殺了義帝也可以理解,但是項羽有些操之過急了,在沒有一個好的藉口和充分把握的情況下就下了黑手。這就讓劉邦有了充分藉口來討伐項羽,而且劉邦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由此展開了楚漢之爭。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項羽根本不會用人。來看劉邦的身邊有蕭何、張良、韓信、英布等等,這些人各展所長,再看項羽,連一個范增都用不明白,項羽失敗不冤枉。


天天段子手day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項羽作為”西楚霸王“,一生勇猛無敵,是一位個人武力出眾的將領,但由於其性格特點,也致使他失去了天下,下面我就列舉一下他做錯的事情:

1、鴻門宴

秦朝滅亡後,由項羽和劉邦組織的兩支抗秦部隊,在鴻門舉行了一次宴會,史稱“鴻門宴”,

劉邦軍隊實力懸殊,項羽要求他赴宴,他必須到場,在宴會之前,項羽的謀士范增主張殺掉劉邦,已決後患,項羽要想殺劉邦,可謂是一揮而就。即使是劉邦回來營中去,項羽依然有時機、有才能擊殺劉邦。劉邦能夠全身而退,但是項羽從心裡深處瞧不起他,這次的驕傲自大也決定了他失去天下。

2、剛愎自用,質疑亞父范增

范增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項羽能打入咸陽完全得益於范增,但是在漢三年,

劉邦被困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用陳平計離間楚君臣關係,被項羽猜忌,范增辭官歸裡,途中病死。沒有了謀士的項羽,就如同一隻兇猛的老虎沒有眼睛一樣,完全有力使不出,以至於後期出現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事件,試想如果范增活著,即使項羽戰敗了,他勸項羽回到楚地,劉邦依然不會是他的對手。


其實,說到底還是項羽的性格決定他失去了天下,驕傲自大的同時還剛愎自用,這對於一個領導人無疑是致命的。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大家評論。


佳捷看電影


首先,項羽殘暴自私,但不否認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屠城”這個詞在古代歷史中經常出現,一般是為了鎮壓反抗力量,或者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而項羽屠城是為什麼呢?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殺平民,男女老少一個不留。第二次,城陽屠城,因為城裡百姓幫助秦軍抵抗項羽,項羽如此是為了向其他秦國城市示威,不投降那麼就是這個後果,這個理由雖然殘忍,但是似乎還說得過去。第三次,坑殺已經投降的秦軍士卒二十萬人,怎麼說?不投降被殺,投降也被殺,逼著所有人斷絕了投降的想法。還有一破齊屠城,硬是又把齊國逼反了。咸陽三個月的大火,是他放的吧。說到底,項羽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是沒有真正把天下裝到心中,佔領一個城市後所做的應該是保境安民,而不是應是洗劫一空。

第二,項羽有多自負?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他是楚國貴族,看不起人是正常的。該他自負,這些血脈裡流淌的東西,改不了,他也不需要改,因為他有自負的資格!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項羽內心是希望繼續建立分封制的帝國,這中間可能有兩個原因,其一,項羽看到如此強大的秦國滅亡,他聯想到是否就是秦國沒有實行分封制,沒有諸侯王的力量才使得秦國土崩瓦解。其二,他認為周朝八百年,老百姓都已經適應了這種制度,秦始皇特立獨行,在他看來並不可取。所以他認為分封制才是最好的,雖然在現在的角度看來郡縣制的優勢是非常大的,不過秦朝二世而亡,只能說不幸。


鏡樓文史


感謝!項羽不存在失天下,而是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沒有得到天下。做錯的事主要歸納為幾個方面:一是政治上沒遠見。鴻門宴錯失良機,屠咸陽殺子嬰火燒阿房宮,滎陽丟糧倉……哎!二是用人上太多疑。連自己的亞父都不信,鴻門宴不聽話,陳平一個離間計既解了劉邦滎陽之圍,又除掉了范增。無怪乎范增曾長嘆:奪天下者必劉邦也!而苦勸項羽佔據關中圖霸天下的謀士,竟被他殺了,可見用人之道差劉邦何止幾條街。三是軍事上太猶豫。當然這是比較韓信等人而言,不可否認西楚霸王作為“兵形勢”的代表人物,戰力無雙。也有鉅鹿之戰等代表作,但是楚漢之爭時他不斷在軍事上放下大錯,最終被圍垓下,成為悲劇。衣錦還鄉反映出他的虛榮,彭城之戰反映出他的猶豫,鴻溝議和反映出他的幼稚……最終被圍垓下、四面楚歌、烏江自刎!四是性格上太自負。我千古無二!劉邦我這次殺不了你,下次一定能殺你;關中我隨時可取,糧道我隨時可奪,但是關東我萬萬不能回去了,八百子弟兵不在了,我哪有顏面回去,有人問我怎麼辦?致死他也沒有想明白怎麼會敗,只是認為時不利我,空留“可奈何”“奈若何”的悲情兩問!

自古英雄多悲情,不逾鴻溝,往事空如風!


小蟲飛叨


項羽根本,安定不了天下,

項羽是位,出色的戰鬥士,

項羽是位,衝鋒的帶兵人,

項羽天資,力,超人,

項羽家賦,力,不低,

項羽出生,力,望族,

項羽聰明,力,還行,

項羽明慧,力,不足,

項羽體力,力,極棒,

項羽學習,力,沒有,

項羽模仿,力,不會,

項羽自學,力,不堅,

項羽衝進,力,極大,

項羽包袱,力,高大

項羽夢想,力,無構,

項羽自查,力,幾無,

項羽自醒,力,不見,

項羽自省,力,無樣,

項羽氣胸,力,不大,

項羽氣度,力,不凡,

項羽氣質,力,太足,

項目戰鬥,力,超群,

項羽領兵,力,一流,

項羽育人,力,不育,

項羽帶人,力,目無,

項羽領導,力,不夠,

現代的角度,看項羽,有抱負的青年,

現代管理學,論項羽,項羽適合帶兵出征,

現代管理學,論項羽,項羽不適合帶人創業,

現代管理學,論項羽,項羽需要極高之人輔佐,

項羽至少告訴我們,

遇到困難不要害怕,

遇到危險必要退縮,

遇到強敵不畏險阻,

做人就要堅定信念,戰勝苦難,全力以赴,向前進


上海煒哥


張良對項羽有一句很有名也很到位的評價,即“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項羽至少犯有以下幾點錯誤:

1目光短淺。在尚未統一的時候就想著回家風光,認為做了大王不回家就是“衣錦夜行”,沒有劉邦的遠見;

2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他知道範增是有智計的人,卻不能採納范增的意見;明知項伯幫助劉邦還要護著項伯;

3沒有決斷。比如在鴻門宴上,是殺劉邦的好機會,卻顧慮太多,失去除掉勁敵的良機;

4忠奸不辨。陳平用反間計,他居然真的上當,驅逐范增;

5不懂得激勵下屬。在打下大半江山的時候卻沒有給各個諸侯一些好處,久而久之就將失去人心。

6燒宮殿,軍隊紀律混亂。

綜上所述,項羽只是一個勇將而已,戰場上1對1還算不錯,但論起治國,比劉邦差遠了。


妖雨


項羽做了什麼錯事讓他失去了天下呢?

在劉備進入關中後,唉呀,劉備沒有被順利的分為關中王,卻被封為了漢王。

項羽雖然實力最強,兵力最盛。但是項羽的分封卻做得非常不好。

各種有實力的諸侯都沒得到合理的分封,而得到他分封的將領卻沒一個能打的,沒一個頂用的。

他分封的時候,太隨心所欲了些,所以造成了他分封后卻眾叛親離。

就像蘿蔔墩一樣,這個反完那個反,層出不窮一樣。

項羽擁有了獅子般的實力,卻沒有照顧到群狼的利益,所以眾狼最後把一頭威武的雄獅分而食之。

項羽的部將也隨著劉邦的一些陰謀詭計加上項羽的眾眾不智的行為,最後造成了劉邦失去了天下。

或許相遇沒有做錯什麼,但是相遇就像一個莽撞無知的小夥子,而劉邦就像一個滑頭奸詐的老頭,就這樣陷入了陰謀詭計的枷鎖中,最後逐漸失去了天下。

古今文人騷客,都在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實是沒有看到項羽的一些弱點和無知。

驕傲使人失敗,驕傲的人通常也會自大,自大就容易做出錯誤的抉擇,就會失去正確的判斷,錯誤的判斷才使得項羽最後失去了天下。

項羽的失敗也是我們眾人在生活中要汲取的教訓:你可以選擇不成為流氓,但是你一定要了解流氓的打法。

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戰勝那麼多流氓。只有這樣才會戰勝生活裡那些狡黠的小人。


若雨說


張良對項羽有一句很有名也很到位的評價,即“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項羽至少犯有以下幾點錯誤:

1目光短淺。在尚未統一的時候就想著回家風光,認為做了大王不回家就是“衣錦夜行”,沒有劉邦的遠見;

2善善而不能用,惡惡而不能去。他知道範增是有智計的人,卻不能採納范增的意見;明知項伯幫助劉邦還要護著項伯;

3沒有決斷。比如在鴻門宴上,是殺劉邦的好機會,卻顧慮太多,失去除掉勁敵的良機;

4忠奸不辨。陳平用反間計,他居然真的上當,驅逐范增;

5不懂得激勵下屬。在打下大半江山的時候卻沒有給各個諸侯一些好處,久而久之就將失去人心。

6燒宮殿,軍隊紀律混亂。

綜上所述,項羽只是一個勇將而已,戰場上1對1還算不錯,但論起治國,比劉邦差遠了。


招財進寶1688


第一,用人問題。很多大將,流失。例如,錯失韓信。並被敵人所有。

第二,沒有劉邦小人陰謀詭計多。這一條,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夏商周春秋戰國開始,大多都是小人奪天下(除劉秀外),君子被奪權。別不服,這句話一點不假。奪天下者,皆惡魔。因為不是野心家何以奪天下。我指奪天下那些君王。不是治國,平天下的的中間繼任者。

第三,性格,固執,剛愎自用。不夠圓滑。

第四,戰略戰術不夠。


歷史代的方剛視角


“本色英雄”,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亦不失本色。但本色英雄很難成就霸業,只能成為霸王。世界不是一個人的,想要讓世人聽命於你,就必須有足以讓人心服的本事;武力顯然不是最佳的選擇,武力能征服人一時,卻不能征服人一世。或許在當時,全天下沒有一個人是項羽的敵手,但項羽再強也總有疲憊的時候,精力不足的時候,他不可能將天下的人都殺了,即使都殺了,那還叫什麼霸業。他不可能讓天下人真正屈服,自負的項羽,否定一切,又怎能讓天下人認同你呢?

本色因為你獨異於人,有過人之處,有超世之才,可惜項羽不會將它化為超世之業!項羽可以在戰場上奔騰馳騁,取敵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卻在政治舞臺上捉襟見肘,狼狽不堪。項羽是為了自己而活,為了書寫自己的本色而活,所以無法被天下人所擁護。沒有項羽在政治上的失敗,就沒有項羽的本色。項羽既成就了本色,就成就不了天下。若玩弄手段就不是項羽,向別人求助就不是項羽,不天真就不是項羽,不自負就不是項羽,不衝殺在第一個就不是項羽,過烏江就不是項羽。唉!可惜啊,本色卻不合乎時勢,劉邦的卑鄙,劉邦的懦弱,劉邦的陰險,卻成就了劉邦。項羽的本色,註定了他的孤軍奮戰,註定了他的悲劇。眼見著自己打下的大片江山被別人輕易吞噬佔為己有,項羽能做的,只有在戰場上拼殺,在政治場上亂闖,身陷四面楚歌,最後自刎於烏江。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項羽欲過江而終又不過。正是因為他的本色。烏江亭長如果不說出那一番話,項羽是會過江的,然而既然你張口說要助我,而我(項羽)又如何肯接受你的幫助,我堂堂項羽絕不會求人饒命,不會苟活在別人的憐惜施捨之下,這有辱我(項羽)的本色。所以我(項羽)不過江,死也不會再過烏江。是烏江亭長葬送了項羽嗎?不能這麼說,我倒覺得是烏江亭長成就了項羽的最後輝煌。烏江亭長給了項羽最後一次施展本色的機會,讓項羽可以在此狂放歌唱。試想,項羽過了烏江又能怎麼樣呢?會接受江東父老再次的稱王嗎?與劉邦再次戰鬥就能獲勝嗎?能重新奪回霸業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項羽的本色,所以註定不可能。那失了本色呢?就不再是項羽,不是項羽就更不可能成功。所以正是烏江亭長的這一番話,給了項羽最後的舞臺,讓項羽將自己的本色完整亦是完美地抒寫下來。這,就是項羽,本色的項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