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四中故事 ∣ 人民陪審員的一線抗疫故事


圖說四中故事 ∣ 人民陪審員的一線抗疫故事

她叫黃繼利,是北京四中院的一名人民陪審員,也是宛平地區城南第二社區的一名社區工作者。日常工作是負責社區信訪、民調和接訴即辦專項工作。在這次抗擊疫情期間,從除夕夜至今的兩個多月裡,她日夜奮戰在社區抗疫一線,一天也沒休息。她是人民陪審員、社區人民調解員,同時也是樓院網格員、普查員、聯絡員、守門員、閃送員……

她為330戶居民站好崗

圖說四中故事 ∣ 人民陪審員的一線抗疫故事

她所負責的網格院落是始建於80年代的老小區。該小區現有住戶330戶,沒有正規的物業化管理。疫情突發,作為社區工作者的她負責樓院所有住戶的抗疫工作,任務繁重而艱鉅。從除夕夜開始,她每天要打上百個電話,挨家挨戶電話排查登記,聯繫外地返京人員統計上報。自初六開始,院門口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她每天在院門口值守4小時,至今已累計站崗200多個小時。不論颳風下雪,量體溫、查出入證、訪客登記、核查出入車輛,每天重複幾百遍,她沒吃過一頓整點飯。自2月14日,返京人員需居家隔離14天,又一項重要的任務落在了她的身上。除了在外值守的4小時之外,她需要對居家隔離人員開展一對一聯繫服務,包括取快遞送外賣。每天幾十個電話、微信、短信回覆溝通。

在她負責的網格院落裡,一套六層的房子裡住著三個“90後”。因為年輕人不會也不愛做飯,外賣快遞是必不可少。三位住戶陸續從江蘇、黑龍江、菲律賓等不同地方返京,此戶總共隔離了32天。這一個月時間裡,這一戶的送餐次數就達18次,電話溝通10餘次,微信一對一的聯繫60餘次。隨著返京高峰到來,她每天都要工作12小時以上。

發揮調解特長“解”難題

圖說四中故事 ∣ 人民陪審員的一線抗疫故事

值守期間充分發揮調解特長,第一時間解決居民的困難。每天在這院裡值守,更方便了解民意訴求和接訴即辦。有著多年法院陪審經驗的她,快速解決了鄰里糾紛3件,噪音擾民2件,交通擁堵1件,下水道堵塞2件等矛盾糾紛。

及時張貼宣傳畫報,宣傳防疫小知識。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開展 “無接觸”送法到身“線上”諮詢幫維權,“雲端”調解止糾紛等法律宣傳活動。每次收到法院給人民陪審員訂閱的人民法院報都借閱給志願者和居民,發揮人民調解員和普法宣傳員的作用。下載人民法院報APP,關注疫情、學習人民法院報典型疫情案例,和社區工作者共同討論學習有關疫情案件和法律法規。

二月初二是她的陰曆生日。當時天氣很冷,正在門口執勤的她,接到了80歲的父母打來的電話,“祝女兒生日快樂,知道你忙,怕你忘了自己的生日,注意防護啊”。站在冰冷的寒風中聽到父母暖暖的關心,她的淚水禁不住的往下流。投入防疫以來,每天忙碌沒有時間和週六日的概念。想起已經2個多月未去看望年邁的父母,她的內心充滿愧疚。生日當晚,她吃了一碗打滷麵給自己過了這個不尋常的生日。

“最美家庭”最美戰“役”

圖說四中故事 ∣ 人民陪審員的一線抗疫故事

她的丈夫趙強是宛平地區沸城社區的黨務專職。在這次戰役中他沒有退縮,沒有抱怨,舍小家為大家,堅決把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頭等大事。在抗疫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充分發揮著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為居民發放一封信、開展電話排查、動員社區黨員、在職黨員對公共區域進行每日消毒、為居家觀察人員配送生活必需品,組織接收黨員捐款。大年三十那天,他們夫妻倆也沒有過一個團圓年,各自在不同的社區加班值守,家裡還有一位需要照顧的年邁的婆婆。夫妻二人孝老敬親的感人事蹟在宛平城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曾獲得“首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榮譽稱號,他們是真正的“家風傳承人”。這次突發疫情,他們夫妻倆克服家中的困難,聞令而動,迅速發揮“硬核”力量,同心同力站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每逢遇到困難,夫妻倆互相鼓勵。他們始終牢記入黨誓詞,履行黨員承諾,不畏艱險迎刃而上,疫情不退,奮戰不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